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_2_百度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如何扑灭初期火灾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随军赴朝鲜采访后的一篇通讯。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怀,有力地证明了人民军队不可战胜、抗美援朝斗争必将胜利的真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文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1和3部分以抒情、议论为主,首位呼应,揭示并深化主旨;第2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以记叙志愿军战士的3件事迹为主要内容。
    第1部分(第1-3段),首先用满含热情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继而用设问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提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呼应题目。之后欲扬先抑,先引述"也许还有人"心中所想的“平凡”“简单”,再用一组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这四个方面,高度赞扬志愿军战士,表明他们实际上的不平凡、不简单。
    第2部分(第4-14段),文章选用3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三个事例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第1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更注重志愿军战士的集体形象塑造。文章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英雄的战斗集体的“像”,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坚韧刚强,展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一事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到体现战争“壮烈”的语句,从而分析得出,志愿军战士对于敌人的恨,他们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第2个事例是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助朝鲜众,是“个人像”。文章既运用了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又结合了环境描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这位战士品质的纯洁、高尚,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关心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这一个事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的人称转换,从开始的第三人称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人物,在具体描述事件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引用马玉祥的话,推动情节发展,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第3个事例是作者与一位战士的谈话,直接引用战士对作者提问的回答,三问三答,意蕴和感情逐步推进,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举止神态,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气质的淳朴谦逊、胸怀的美丽宽广,赞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3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共有的崇高品格,写法上各不相同,但都不止于写“事迹
”的层面,而是深入发掘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从而使文章升华为对全体志愿军战士、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的深刻揭示和深情歌颂。
    第3部分(第15段),呼应文章开头,并运用排比句,引导读者联系自己的幸福生活认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运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难点:学习文章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正月十五作文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
    二、作者介绍和文体知识
少年包青天2陆湘湘    1、作者介绍
    魏巍(1920—2008), 作家、诗人。本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78年,创作完成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并因此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章背景资料: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很广的优秀通讯,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本文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作者魏巍到前沿阵地上进行采访。在前线的经历,他终生难忘。从朝鲜回来后,前方将士那不怕死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多么英勇、多么顽强,于是他根据采访内容,整理写作了这篇通讯。
    2、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3段)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和赞扬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4-14段)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新高考要复读必须两年    第三部分(第15段)
    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课文主要选取三个典型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三个故事。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孩子
    防空洞谈话
    四、深入探究
    1、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或复述文中的3个事例,总结其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行为-感情-思想基础)
    默读课文第5-7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根据课文内容,出有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②在描写这场战斗的场面时,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写?哪些地方是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他们把一摔,向敌人扑去……敌人烧死。”
    间接描写:“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手指都掰断了。”
    ③具体描写战士们各种姿势时运用的一系列动词有何作用?
    这些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以及作战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反映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诗篇。 高中学生自评
    ④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研读课文第9-11段,思考:
    ①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用议论的形式引出下文。
    ②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这部分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肖像描写部分,介绍马玉祥的脸、身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因为他“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与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在颜、形象上有相似之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饱含着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第11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采用了心理描写。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细腻,感情真挚;使用笫三人称,讲述事情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交替使用笫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避免平铺直叙,又能真实生动,有重点地介绍清楚事件的经过,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研读课文第13段,思考:
    ①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②“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为祖国人民的幸福吃苦的幸福观、苦乐观;同时也表现他们时刻把祖国人民的托付记在心上,有着崇高的荣誉感,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笑了。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
    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
命的高度责任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