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链条2021虹口三网红
2021年,虹口区有三处新“网红”——来福士广场、太阳宫、今潮8弄,它们之所以受到“追捧”,都有个共同的主题——怀旧。三处分别位于提篮桥、虹镇老街和四川北路地域——都是有“历史”的地方……
说到提篮桥,还得从“下海庙”说起。500年前,吴淞江的走向是从复兴岛附近入海,江的南岸有18条支流,其中就有上海浦和下海浦。乾隆年间下海浦旁修了座小水神庙,以保佑平安。人们提篮过桥进香,就有了“提篮桥”的名称
300年前的明朝,开挖“上海浦”为黄浦江而成为入海干流,吴淞江也改道形成现有格局。之后的吴淞江“旧江”及下海浦“风光不再”,河道逐渐淤塞。100多年前的1900年,下海浦被填平成为茂海路即现海门路。下海庙也历经兴衰,1992年恢复成为佛教场所,成为全国唯一同时供奉五神的庙宇——释迦牟尼、观音、城隍、海王和妈祖,因此它不叫寺而称庙。这一点是否也体现了上海海派文化的和睦兼容?
清明三年级作文300字说到和睦兼容,近代上海有段佳话。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法西斯迫害,上海成为他们的“诺亚方舟”,两万多“难民”在提篮桥地区休养生息
昔日的摩西教堂成为展现这段历史的纪念馆
纪念馆按照1928年教堂的原样修缮恢复,始建于2007年,位于长阳路上
之后十年间,纪念馆不断扩建,面积增加了四倍,展品也不断丰富,还接待了外国政要
路对面,按当年图纸复建的“白马咖啡馆”,还原了犹太难民当年的生活聚会场景
听了让人下面滴水的声音咖啡馆老板夫妇的女儿当年在店里做服务生,与同为难民的男士浪漫邂逅,喜结良缘,生下一个儿子
这位儿子如今为咖啡馆复建提供了16张当年老照片,使内部陈设能够“原汁原味”。他还带来了66年前同在上海避难、已经96岁高龄的“大舅子”
这尊雕塑由一位犹太难民后裔捐赠——“中国妈妈”为“犹太女孩”遮风避雨——形象地寓意当年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风雨同舟”铳
周边的建筑都是当年所谓“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
水煮鱼做法这条街叫舟山路,沿街都是尖顶红墙拱窗的联排公寓
曾经居住这里的一个犹太家庭中10多岁男孩,30年后成为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年尽九旬的他曾故地重游,说到:“在上海,我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