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大
全球气候变暖大
               
               
               
                *******     
                学号:********** 
                班级:光学工程13研
                院系:数理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2014年4月10号
摘要:西方国家所谓“气候变暖”问题缺乏事实和科学依据,并不是科学定论,温室气体不能决定气候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炒作“气候变暖”的目的是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挥舞大棒,确保其能源安全和世界霸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从科学家间的争论发展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有关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变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和发展权益的争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认清气候变暖问题的本质,从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他们总是提出形形、亦真亦假、似是而非的命题供世界讨论和施行,其目的无非是保持他们对世界的霸权和垄断,实现大垄断财团———石油财团、军工集团和金融集团的利益。例如,利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武断地、别有用心地认为都是人为原因,这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幌子。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典型的为张麻子血溅上海滩10年或更长) 的气候变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从气候变化的概念来看,存在两个问
: 第一气候变化没有具体科学标准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气候变化呢? 这就为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提供了空间并产生了许多可能相互矛盾却不能算错的结果卡尔·波普尔( Karl Popper) 的可证伪理论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学说可证伪性就是可检验性可反驳性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能称为科学在于其可证伪性这个观点可能与我们通行的观念不一样一般都认为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在于其能够被经验证实而波普尔认为所有的伪科学或者非科学都采取了一种类似这种占卜术的表达方式它们的陈述极其含糊什么事情都能解释得通但正是因为这点它们破坏了自己的可检验性和科学性气候变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既不能被证实又不能被证伪因此是伪科学伪命题第二气候变化不会朝一个方向改变它必然包括气候变热气候变冷气候稳定气候恶化气候异常气候巨变等多种情况和可能否则辩证法就失败了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人类的工业活动会极大地影响地球气候的观点是1908年由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首次提出的1896他曾在论文中指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
的平均气温将增加5.26摄氏度纬度越高增幅越大1908他在自己的专著形成中的世界中指出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重在未来几个世纪中会增加到引人注目的程度不过阿兰纽斯对气候变暖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际比重并不大每年煤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二氧化碳的1/1700并且海洋能吸收约5 /6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更加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物产对寒冷地区来说尤其如此阿兰纽斯因其研究成果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G.D.卡兰达1938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学术演讲中指出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他比较了大气中可测量到的二氧化碳的增长与200个气象台的记录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了阿兰纽斯关于二氧化碳比重与气温关系的理论同阿兰纽斯一样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补充的二氧化碳对北温带的农业是有好处的同时气候变暖会防止致命的冰川时代的回复”。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一直是: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会被海洋吸收因此没有理由担心燃烧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日本气象厅朝仓正1973年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莱森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的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研讨会上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他们表示从暖到冷的变化可能不足500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很快结束全球变冷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随之来临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National Science Board) 曾在1972年的一份题为环境科学的模式与前景报告中指出: 根据过去间冰期的记录目前的高温行将结束接下来将会进入一个漫长的寒冷期。”一些学者和科学家在科学》、《新闻周刊等刊物上发表关于全球变冷的文章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西方科学家曾预言随着太阳能量的衰减地球将变成一片死寂因此要提前建造人工太阳和月亮以防不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并没有变冷反而开始变暖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担心日益增加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关注1988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Environmental Program) 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Change简称IPCC) ,负责评估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特别是所谓人类行为对气候的影响IPCC 对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开放它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研究工作而是在科学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它在1991年发表了一个报告声称由二氧化碳甲烷等构成的温室气体可能潜在地对气候产生严重的破坏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IPCC的评估一些科学家学者对于IPCC的结论和全球变暖理论仍然持保留甚至怀疑态度认为气候变化已经被政治化和宗教化20073英国BBC推出了名为全球变暖大的纪录片片中采访了多位科学家举出大量证据否定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说认为这是在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还于2007 年针对IPCC 成立了一个NIPCC 组织( 非政府IPCC) ,并推出题为重新思考气候变化的报告在美国一流法学院的教材中认为: 关于全球变暖是否会发生多大程度上发生心跳源计划结局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而且防止全球变暖行动的成本收益采取措施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问题体现了西方典型的二元对立和单向思维模式世界气候不是单向变冷就是单向变暖而这些所谓的科学结论不过是建立在最近几年或十几年的并不完整可靠的统计数据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世界万事万物其对立双方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现实性谁也不能否定谁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的双方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科学的迷信和人的能力的迷信造就了气候变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迷雾而西方大国以此为掩护借机占领气候政治的道德制高点掌握气候经济的主导权以及最大市场份额才是气候变化政治的实质和真正推手这是打着科学和全球利益旗号的气候霸权主义是以气候变化为名行侵犯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之实其目的是谋取最大垄断利益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形而上学为哲学指导必然是极端片面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损人利己的而西方国家以上帝选民自居认为自己居高临下至高无上不容置疑可以洞察和决定世界命运的这就是气候变化问题由来的总根源
二、温室气体不能决定气候变化
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太阳和地球太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太
阳放出的热量在减少地球面临变冷的危险而不是变暖。“大气运动及气候的状态和变化都同太阳辐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太阳辐射为大气和海洋的运动以至生物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能源太阳活动所引起的太阳辐射的改变也必然对地球气候及其变化发生重要影响因此气候系统还应包括天文因素(主要是太阳活动)在内。”地球上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一些影响但并不大并不足以根本改变气候因为人类生活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会使大气温度升高但同时它会阻碍太阳的照射又会使气温降低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认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的气溶胶比如烟尘硫化物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辐射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人类排放的气溶胶对气候的整体作用是降低温度也就是说蟑螂怎么消灭最彻底小妙招空气污染反而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林德森认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1%二氧化碳在大气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到0.054%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只占大气容量的万分之三多集中在20千米以下在大工业区城市上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有的地区其含量可超过万分之五;电子信息科学在农村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其含量较少。”“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并放出长波辐射
种温室效应在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时精益生产管理可能会改变大气热平衡导致大气底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这将引起严重的气候问题。”但是海洋对温室效应具有缓解作用:海洋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最大汇集地。”“海洋尤其是海洋环流不仅减少了低纬大气的增热使高纬大气加热降水量亦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由于海洋环流对热量的向极输送所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变化还使得大气对某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气候( 温室) 效应就因海洋的存在而被减弱
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可以有效调节气温要想使海洋温度升高一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是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内容。”“地球表面71% 为海洋所覆盖全球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约占进入地球大气顶的总太阳辐射量的70%左右因此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源。”“海洋有极大的热容量相对大气运动而言海洋运动比较稳定以家人之名结局是什么运动和变化比较缓慢。”据统计1860年到现在地球上温度只升高了0.4-0.8摄氏度这对人类生活和生物种类并没有太大影响而且其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和可持续仍然是令人怀疑的
有人担心地球上温度升高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海洋国家沿海
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其实即使两极冰雪真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冰雪融化后体积会大大缩小使海平面高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即使两极冰雪融化变成真正的海洋后由于地球引力海洋环流海水比重和温度不同的影响极地海洋洋流会按照自身的轨道运行而不会都进入其他洋流造成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南北极冰雪在夏季时都没有完全融化难道南北极气候会同时全部变成夏季没有冬季吗? 地球南北极所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最少的受大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也最小只要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轨迹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球上就会有明显的四季轮回冷热交替而不会只向一个方向变化当前地球两极冰雪融化的情况并不会持续下去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循环系统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出现温度不断升高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会高些总体是保持平衡的其实真正使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是沿海国家移山填海围海造地损人利己这才是需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加以制止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地壳运动造成有些地区确实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但这不会对全球沿海地区和海洋岛屿造成同样的威胁而是有些地区沉降有些地区隆起
2010129日上午10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做客新华网解析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策他认为: 气候变化里面的很多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不应人云
亦云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回归理性需要质疑的精神因为质疑是科学的第一要务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以讹传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