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价值观
关于新形势下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收藏到网摘:               
  自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逐步进入特殊的转型期,即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全面建设市场经济时代的过渡期。如今,以电子网络化为首的尖端高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瞬间万变,生活节凑空前加快,各种陈旧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崩溃,迅速形成了一股股新的思潮,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乃至思想意识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生的价值观也深受影响,并发生了一系列足够让我们警醒的变化。问题的出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省德育模式、方法等诸多环节。笔者拟就中学生在新形势下的价值观方面出现的不良取向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典型的不良价值取向
土豆的视频怎么下载 
  (一)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趋向。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主体体现肯定是货币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约定俗成的金钱的利用价值。在经济社会里,除了道德范畴以外,金钱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几乎也囊括了生活的全部,乃至人生的价值。诸如“有了钱就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言论、观念都反映了金钱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显然这是拜金主义的泛滥所致。它的危险在于强调物质层面而忽略精神层面,容易诱导人们偏离道德准绳,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损害社会风气、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乃至国家利益,比如为了钱而犯罪。中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容易受到这类世俗观念的危害,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到同学交际中的势利行为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金钱至上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显然,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各种社会思潮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直接反映着社会价值观。市场经济肯定了市场主体的利益需求,激发了个体追求正当利益的积极性。这些在给经济带来复苏和振兴的同时,也可能诱发中学生产生功利主义思想,甚至树立利己主义的观念,使中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二)享乐主义的影响。
  市场经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启动、同步发展,由于“一手硬、一手
软”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到位,没有做到与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因此,在生活中,中学生感受更多的是物质的不断丰富和消费的日益加码,在不知不觉中注重了经济利益获得和自身享受满足,从而使金钱拜物、享乐主义等消极观念在中学生头脑中滋生暗长。那些攀比奢侈、浪费物品等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
  (三)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潜移默化。
  市场经济建设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而法制建设则是一个逐步健全、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漏洞,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一些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现在,不少中学生对待劳动问题就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体系的自身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心智尚处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初中生要从纷繁的现实世界里选择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是很难不出问题的。
 
  二、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
 
  (一)依赖国家自身建设调整,营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
  教育尤其是德育,社会环境的优化特别重要。“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就是一个例证。我们要寄希望于国家的自身建设与调整,力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朴向上的社会环境。国家是宏观的强力机构,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显然依赖于它的力量。对年轻幼稚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必须予以铲除,有关部门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铲除野蛮、愚昧等一切不文明行为滋生的土壤;加强法制建设,严惩一切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勾引、诱骗年幼无知的学生的犯罪行为;加强党风建设,促进民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明是非,正视听,净化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中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青少年学生处于从童年向青年,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发展过渡时期,此间他们的价值观
虽然还未真正形成,但是相对模糊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受家庭父母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也日益显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从而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德育的主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强化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
  首先,学校要确保素质教育中德育先行的主导地位。从措施上要总体规划德育工作,把各类学科的课程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主动向学生介绍市场经济知识和发展规律,加强正面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创新机制。从德育工作模式到德育内容乃至具体实践,都可以多元化尝试,不断提高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良好的、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校园优美,师生举止文明,布置井然有序,对净化青少年的心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学校要与家庭、社会保持充
分联系,了解情况,互通信息。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举办讲座,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学生始终处在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之中,使广大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在日积月累中得到理想的升华。
新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研究
(2009-07-24 10:11:42)
转载▼
标签:
教育研究
教育
分类: 教学心得
   
    教师代表着社会智慧的部分,肩负着引导社会前进的历史使命,正如《长大后我就成了
你》那首歌中所唱: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然而面对每年均会出现的部分“另类”学生,他们的言行思维往往为社会所不容,严重的违法犯罪。其成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丧亲之痛,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远离父母,有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是过早的经历了育……
怎样写读后感    有人断言,现在这一代的孩子极度自私,缺乏理想。这句话也许过于夸大,过于绝对,这个结论也过于极端,但这至少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许出现“另类”学生太正常不过,但每当从新闻媒体上看到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报道时,当我们听到受害人饱含血泪的讲述时,当我们看见铁窗内那一张张稚气未退的脸孔堆满忏悔时,我们还能心安理得的认为这是正常的吗?当我们想起“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时,我们的心还能平静吗?当“不良儿童乃失败教师的象征”这句话在教育系统内广为流传时,我们是否该审视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思维呢?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生  人生观  价值观  教育 研究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和环境污染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其中青少年犯罪排在第一位。
    从全国看,根据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青少年犯罪率约3.9﹪左右。现在正在逐年升高。典型调查资料表明,青少年初次违法的高发年龄段为10岁至17岁;初次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4至18岁;重新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8岁至22岁;暴力犯罪和其它的高发年龄段为15至25岁。一些未成年人从11岁至12岁就开始犯罪,到14岁至15岁时就已经能作大案;而且不满14岁的少年儿童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出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夏天的诗
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
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65%左右。
2)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可以说,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一步深入探析预防对策,仍然显得迫切而重要。
word里面怎么打分数    目前,对这一问提的成因认知上,普遍停留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自身素质低下;
WORD 下划线    2、家庭教育缺失;
    3、学校教育过分追求高分;
    4、社会的不良影响。这些分析与认知的程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这一问题的
根源就是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成功已经是一个社会化的模糊概念,一些人将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就带来了价值取向上的单一性、功利性与盲目性,忽略了作为社会人应该提高的文明程度,以至于扭曲了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传统的价值观体系有其合理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局限性没有随着社会的变革得到足够的调整与改进,重农轻商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体现,在这种视角下,人本身一些合理的物质诉求受到了压抑,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兴起后,这种压抑太久的物质诉求被释放出来,并迅速膨胀,继而演变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如同一个乞丐突然得到大笔的遗产,一时之间手足无措,社会上一部分先富人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些“暴发户”的嘴脸,于是富不过三代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由一个极端迅速地转到另一个极端,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也在我们充满功利的目光中渐行渐远,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成为了“死角”。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指导性,而教育现实的表现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木桶理论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经济与社会的发
六一儿童节快乐的英文展失去了人文的滋养,离开了道德的约束,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性心态就会是一种必然,这种心态甚至影响到了我们一贯认为淡泊名利的学术界,成为了“文化快餐”的催长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