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祝福母亲节快乐的词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2022年2月4日正值中国二十四节气(图1)的立春,北京时间20时在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中,迎来了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图2)将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电源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全面满足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的用电需求,历史性的首次实现100%绿电能供应。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使用量可达湖人总冠军图片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对服务清洁低碳奥远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 )
A. 伦敦旭日东升 B. 东非高原的斑马向赤道以北迁徙
C. 康保的日出时间比延庆早 D. 全球此时都处于2月4日
2.与北京冬奥会开幕日正午影长几乎相同的节气是( )
A. 小寒 B. 立冬 C. 立夏 D. 惊蛰
3.丰宁抽水蓄能电站( )
A. 可改变风能供应来源的不稳定性
B. 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水能
C. 白天抽水蓄能,夜晚放水发电
D. 是主要的发电端,可持续向北京输送能源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役。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如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4~5题。水土流失的原因
4.关于罗斯环流与罗斯冰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罗斯环流中①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B. 罗斯冰架刚开始分离入海后形成的冰筏向西运动
C. ①洋流在罗斯海西岸受盛行风影响发生偏转向北流动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冰筏运动动力机制的根本原因
5.与降雪形式相比,南极地区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其原因可能是( )
①海冰补给来源变少
②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降水会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
①海冰补给来源变少
②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降水会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阶地作为水系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保存了区域古水文、古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诸多演化信息。因此,对阶地沉积物开展粒度、形态、岩性等定量研究以及埋藏年龄测定,一直是探讨区域水系发展、气候变化、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在贵州,保存较好的河流阶地多见于规模不等的山间盆地中,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
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断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运动和盆地演化。如图示意乌当盆地大洼——渔洞峡阶段剖面。据此完成6~7题。
6.大洼一渔洞峡阶地( )
A. 形成过程中山区河流流水动力弱,流速稳定
cs怎么加机器人B. 在T4和T3阶段,强烈的冲刷剥蚀作用塑造了盆地的雏形
C. 在T3阶段河流沉积作用相对较强
D. T1阶地形成代表黔中地区最早一次构造运动
7.LK-T2阶地形成时期( )
A. 地壳间歇性下降 B. 沉积时间短于其他区域
C. 气候寒冷干燥 D. 鱼梁河水面宽阔,沉积稳定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流入人口按照流动范围分为县内、省内县际和省际三类,探讨城市流入人口的流动范围。如图示意2000、2010年五大城市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及其变动。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五大城市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城市省内县际流动增速均高于省际流动
②珠三角城市远距离流动占比最高
③京津冀城市县内流动占比降幅最大
④内陆城市新增流入人口以省际增长为主
①各城市省内县际流动增速均高于省际流动
②珠三角城市远距离流动占比最高
③京津冀城市县内流动占比降幅最大
④内陆城市新增流入人口以省际增长为主
A. ①② B. ②③ C. 英国时间现在几点③④ D. ①④
9.五大城市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的变动说明( )
A. 各城市县内人口流动范围有所减小
B. 沿海城市的人口吸引范围小于内陆城市
C. 内陆城市省内中心城市的崛起带动了人口吸引范围的拓展
D. 空间邻近是沿海城市流动人口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西南部,是一个纯苗族村,全村
坐落于云贵高原的莲台山山脉南坡的一个台地上,平均海拔700m,森林覆盖率78%,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2013年前,十八洞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乡村发展水平低。2013年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的强力推动下,十八洞村加速乡村重构。在短短7年多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全面重构,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如图示意十八洞村乡村空.间演变。据此完成10~11题。
10.十八洞村进行乡村重构的基础是( )
A. 生态优势 B. 政策支持 C. 资源禀赋 D. 市场潜力
11.十八洞村实行全面重构( )
A. 壮大了第二产业综合实力 B. 促进了生产与生活空间分离
C. 推进了主导产业集发展 D. 拓展和提升了乡村功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工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工业产业升级和转移所引起的碳排放空间重塑也成为低碳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图1、图2分别示意广东省地理区位划分和2001年-2017年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12~13题。
12.2001-2017年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 )
A. 呈现由中部向周边扩散的空间特征
B. 粤东增幅总体大于粤西
C. 各地增速逐渐加快,排放格局稳中有变
D. 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
13.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说明( )
A. 2001年珠三角和粤北城市的产业分工有紧密关系
B.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粤西地区低能耗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全世界还有谁比我们还绝配C. 粤东地区的高、中能耗产业的份额有所增加,增加份额变化非常明显
D. 2017年珠三角地区高能耗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愈来愈显现出产业柔性化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融合、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新型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规律;有助于解释城市产业空
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和内在机理,同时也为推动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如图示意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模式。据此完成14~15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