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下图“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放蜂区域
A.平原面积占一半以上 B.土壤肥力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
C.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 D.东西差异显著而南北差异较小
【2】图中放蜂路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非地带性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纬度地带性分异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
【3】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C.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答案】
【1】C
【2】D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迁徙放蜂的主要因素、地域分异规律和不同区域主要自然灾害及发生时间等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1】由图示放蜂线路可知,自南向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C选项正确;读图可知,放蜂区域地形北方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南方以低山丘陵为主,故A选项错误;放蜂区域南方以红壤为主,土壤贫瘠,东北地区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故B选项错误;放蜂线路南北纬度跨度大,南北差异大,故D选项错误;综上分析可知,选C。
【2】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直接原因是花期时间。读图,可以看到不同月份有相应的植物开花,图中花期有明显的纬度变化特征,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D。
【3】读图根据图中月份可知,在闽粤时雨季未到,不会遇山洪冲走蜂箱,A错;在华北时,正值春旱,可能遇干旱蜜源减少,B对;在皖南时未到梅雨季节,C错;在东北是夏季,不会遇到初霜,D错;综上分析可知,选B。
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城市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绿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心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公益广告用语③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 ①② B. ②⑨ C. ③④ D. ④①
【2】位于该城市的“绿心脏”的功能为 ( )
A. 粮食供给基地 B. 改善城市环境 C. 缓解海水入侵 D. 提供生活水源
【答案】
【1】A
【2】B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出该地为西欧,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海港众多,对外联系便利。从图中材料“城市之间的距离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可知城市之间相距较近,交通便利,便于城市之间的协作交流。
【2】绿沼泽和农业用地在城市和交通线之间主要是可以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选择题
读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N点的日期可能为
A.5月6日左右 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 D.2月6日左右
【2】该地纬度可能位于
A.赤道 B.11°34′S C.11°34′N D.23°26′N
【3】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1】B
【2】C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1】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点,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大,过了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南移;以6月22日为中心,其两侧日期的太阳高度是对称分布,影子的长度也是对称分布的,由此可知,5月5日距离6月22日有47天,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N与5月5日的影子长度相同,则N距离6月22日也是47天,由此可推断N的日期在8月7日左右,故选B。
【2】6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影子长且朝南,说明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南;5月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该地的影子为0,即太阳直射该地,说明该地纬度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故选C。
【3】根据上题结果可知,该地纬度为11°34′N,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当地纬度士直射点纬度),可以计算出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26′S,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D。
陈梦吉传奇选择题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下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郭亮村绝壁岩层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2】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波浪侵蚀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试题难度一般。
【1】材料中显示岩石以砂岩为主,砂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层理构造,有化石,但从图中只能看出水平层理结构,看不出化石,岩浆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综上分析可知,选A。
【2】砂岩是沉积岩,是在流水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受侵蚀会露出地表,而后断裂抬升,再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图中景观,C正确;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该景观在河南省境内,风力作用不显著,A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地海拔1700米,无冰川分布,B错误;该地三面环山,一面临崖,无波浪作用,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选C。
三类岩石的区分方法
(1)根据形成原因
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其中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根据岩石特点
岩浆岩中,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化石。
选择题
戏剧的种类图为某地区某时刻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风向正确的是
A.甲-西北风 B.乙-东南风
C.丙-偏东风 D.丁-偏西风
【2】此时,四地天气状况是
A.甲-狂风暴雨 B.乙-寒风凛冽
C.丙-阴雨连绵 D.丁-阴冷潮湿
【3】此时节,丁地气候特征是
A.温和湿润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
【答案】
【1】B
【2】A
【3】D
【解析】
本题考点为区域定位、风向判读、天气及气候特征分析。
【1】该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甲、丙位于低压中心,乙、丁位于高压中心,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甲为西南风,A错;乙为东南风,B正确;丙为偏北风,C错;丁为偏南风,D错。
【2】此季节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南半球夏季,此时甲受热带气旋影响,出现狂风暴雨,A正确;乙地纬度较低,不可能寒风凛冽,B错;丁此时在高压控制之下,炎热少雨,D错;丙地此时为晴天,C错。
【3】根据上题分析,此时为南半球夏季,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候炎热干燥,所以选D项。
选择题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咸海面积不断减少,为监测咸海面积变化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数字地球 C.RS D.GPS
【2】有关图中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紧凑型车关注排名A.主要属于伊斯兰文化圈
B.农业是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的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D.锡尔河的源头是咸海
【答案】
【1】C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区域自然或人文环境特征,试题难度一般。
【1】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
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所以监测咸海面积变化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故选C。
【2】由经纬度和图中的地理事物可知,此区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抵达,降水少,气候干旱。中亚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伊斯兰教,所以属于伊斯兰文化圈,故A正确;中亚地区因气候干旱,中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高山牧场农业和绿洲农业,故B错误;中亚地区的降水少是因为远离海洋,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故C错误;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流经图兰低地注入咸海,故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选A。
选择题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与浙江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
A. 家具与皮革 B. 皮革与文体用品
C. 机械与通讯 D. 烟草与机械
【2】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 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C. 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D. 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
【1】 D
【2】 C
【解析】
【1】材料中提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背景知识,产业迁出区原主导产业向外迁出,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会下降,原主导产业在区域中的竞争力下降,其产业竞争力系数应该变小。对于产业迁入区而言,其迁入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会上升,产业竞争力系数会明显变大。从上海向浙江转移,最明显的产业,应该是该产业在上海的产业竞争力系数会明显下降,在浙江的产业竞争力系数会明显上升。据图我们判断2010年与1990年相比,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明显符合这些要求的应该是:皮鞋和文体。答案为A。
【2】本题比较简单,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A.主导产业向外迁出,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新的主导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工业的发展。产业向外转移,也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外迁移,有利于迁出地环境状况的改善,故B对。上海与浙江属于中国,不是国际分工协作。产业向外迁出,使当地的就业机会减少,故CD错。
卡塔尔人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