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福和他的《岳阳楼史话》
何林福和他的《岳阳楼史话》
何人类
这些年,拜读过何林福的《岳阳楼史话》,聆听过他关于岳阳楼的专题讲座,欣赏过读者为他写下的书评,为他数十年如一日,搜尽奇峰打草稿,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所感动,也为这本史料丰富,见解独特、饶有情趣的大作所折服。《岳阳楼史话》可谓岳阳楼研究的集大成者,恰似绽放在岳阳城头的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在岳阳楼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其在岳阳楼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正如著名学者何光岳称赞所说:“非高才豪气,焉能成此,不能不为之叫绝”。
  上下求索  平生只为一本书
何林福出生在临湘药姑山下的一个小山冲,小时候就酷爱读书。放学回家,他总爱躲在僻静的地方读看书;晚上他常常借着煤油灯读到深夜,睡着了手里还捧着一本书。家乡父老认为,他迟早会有出息。在读初中时,老师给他讲《岳阳楼记》,讲岳阳楼的历史和传说。他听得如痴似醉,这时岳阳楼就象一座伟大的丰碑矗立在他的心中,他渴望着有一天能登堂入室品赏她的风采。
如何在excel中画斜线
在湖南师大读书时,何林福就对历史地理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5年他在《地理知识》上发表了《洞庭湖中君山》一文,开始了收集岳阳地理资料,并立志要研究岳阳历史地理。1977年何林福大学毕业后分回临湘文白中学任教,1982年调进岳阳师范,1983年他便出版了《君山》一书,还不到而立之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见到他时惊讶地说:“我没有想到你这么年轻”。后来,何林福调往岳阳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从事行政工作,他利用八小时之外晨读夜著,发表文章和论文380多篇,著有《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岳阳名胜录》等10部,其成就已香港、美国《世界名人录》和《中国科技专家大典》等辞书。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对其评价颇高,认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他理应是研究岳阳的名家了”。
何林福深受侯仁之、谭其骧、史念海三位大学者的影响,始终践行“地区主义”,坚持以岳阳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年他的工作和学术兴趣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对岳阳楼研究的那份温情和敬意。他把自己对岳阳楼的真情挚爱凝聚在《岳阳楼史话》中。这本书曾在1987年初版后,便好评如潮,参加了北京书展。但何林福奉行 电脑没有手机驱动“一本书主义”,在这30多年间对《岳阳楼史话》反复修订,精益求精,旨在把它打造成经典之作,为岳阳楼增光添彩。
正本溯源    一心只为写信史
写史立传,首先难在据有史料。而岳阳楼的历史上溯东汉,下至当代,没有完整的文字材料记载,这些零星的史料分布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为收集史料,他曾自费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在史料的处理上,他立足于第一手材料,把历史文献、实地考察与考古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搜真求,精考事实,去讹成真,去粗取精,力求能到还原岳阳楼历史的“事核”。
“霸业千秋余古迹,议论终须大手笔”。岳阳楼前身的鲁肃阅军楼修建于何时?岳阳楼何时而得名,肇始于何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是什么时候?范仲淹是否到过洞庭湖?南宋《岳阳楼图》是否真是南宋画院的作品?是否登过岳阳楼?“八百里洞庭谁在眼,五千年历史再从头”这幅对联是何人所撰?等等。这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何林福以史为据,对“前人之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拨开云雾见青天,破解了岳阳楼的历史谜团。一方面,他正史之误,另一面,他补史之缺。比如说,一些文人学者有所“忌讳”,很少涉及岳阳楼民国这一段历史,给楼史留下了空白。但何林福认为,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的原则,既不为贤者讳过,也不将“莫须有”之罪强加给不肖之徒,一切应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于是,他以
企业数据库史料为据,实事求是,对这段史实进行了补充,填补了历史空白。而对于有些历史悬案,因史料不足,则存疑待考,始终保持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治学态度。
何林福不仅用手中的笔解剖历史,而且对自己的作品开刀。在《岳阳楼史话》出版后,他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同时坚持不懈地收集史料,对自己的著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它日臻完美。他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只有不断的修订,才能修正错误,逐步接近真理”。这种勇于自纠的诚实学风,敢于直面事实的历史担当,让他成其为一个真正的学者。
雅俗共赏  匠心独运成佳构
学术著作难免子曰诗云,引经据典,往往被人束之高阁。而《岳阳楼史话》时而谈今,时而说古,时而凝重,时而轻快,松紧有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读后感觉如听如易中天品三国,似听于丹讲论语心得,情趣盎然。这得益于何林福架起了精英与平民之间的一座桥梁,走出了一条通俗的高雅之路。
入党积极分子自传这部著作,开篇就文采非凡,观点卓特。“一分山九分湖”、“一螺青黛镜湖中”、“江山也要文人捧”。这样的标题,气韵流动,朗朗上口,让人倍感亲切。细读第一章《洞庭湖天下
水,岳阳天下楼》,你会发现何林福从史学、地学、美学、文学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岳阳楼所处的地理、文人环境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岳阳楼的美进行了深入发掘,让人明白了岳阳楼的美之所在。
指数函数求导综观其书,何林福以“史”为主线,从三国鲁肃修阅军楼,一直讲到今天岳阳楼的景区建设,洋洋洒洒,考察了岳阳楼的历史演变,再现了不同时期岳阳楼的历史情形,让读者透过岳阳楼的窗棂回望历史,生出怀古之幽情,同时,他围绕岳阳楼横向展开,历数岳阳楼的建筑、雕塑、图画、诗歌、散文等各种艺术,涉及到鲁肃、鲁班、张说、滕子京、范仲淹等几十个著名人物,深入挖掘了岳阳楼许多悬而未决的历史真相,并不失时机地注入其独特的学术见解,让读者获益匪浅。
这本书在述说历史,传达信史的时,运用了一些地方志、野史的记载,穿插讲述一些有关岳阳楼的历史掌故和神话传说,极大地增添了岳阳楼的传奇彩。另外,这本书追求语言表达的质朴、简洁、含蓄之美,并借助形象的历史图片和画卷等艺术形式再现了岳阳楼的演变史,较好地做到了文史交融,图文并茂,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增强了真实性和可读性。
清明节的诗句
幸盛至哉,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岳阳楼因范仲淹的一篇楼记而蜚声中外,我想这座楼也将因这一部《史话》而传唱千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