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宫腔
阿宫腔
朱一龙主演的电视剧全部
天和地阿(音wo)宫腔,也称北路秦腔,是陕西省一个风格独特的古老剧种。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宫腔。流行与礼泉、富平、兴平、咸阳、泾阳、高陵、耀县、铜川、临潼等地。现仅有富平剧团演出。
    阿宫腔原是流行于富平县一带的灯影戏。究其历史渊源,至今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但民间
传说有三,一种认为阿宫腔是由秦朝阿房宫歌女所唱的曲调流传至民间衍变而来。项羽入咸阳,火焚阿房宫,宫娥、内侍、歌女逃出,所唱曲调也随之带至民间。阿宫腔特点是娴雅婉转、刚劲有力、缠绵激昂,其中一个特点是唱字字音送完后,拖腔带有“噫咽”之音。这“噫咽”之音就是宫娥、内侍、语音的遗响,另一个清雅细腻的风格,亦具有宫廷戏的艺术特;第二种认为“阿宫”实为“遏工”即在唱腔上所独具的遏止功夫,与原秦腔唱调相比,有“三放”(指秦腔的拖音)不及“一遏”的艺术效果。再一种认为唱腔遏到了“宫调”上,故名“遏宫腔”。
世界散打冠军    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58年搬上大舞台,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据老艺人段天焕回忆,清嘉庆、道光年间,阿宫腔已由礼泉传播到渭北一带,演出的剧目有《范睢相秦》、《玉瓶赠金》、《祥麟镜》、《四贤册》等。至清同治年间,富平县有金盆子、金马驹、陈相公等阿宫腔皮影班。陈相公是富平县曹村西头村人,是有名的文武“签手”。清光绪年间,常来富平演出的阿宫腔皮影班有乾县的任相公、临潼的赵相公。清末民初,阿宫腔班社有三原的王仓、礼泉县的有娃子、富平的乔娃子。当时演出剧目主要有《滚龙床》、《红拆书》、《铁冠图》、《搜孤》、《清河桥》等。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以来,富平先的顺经子、核酸48小时按哪个时间
焕子娃、王三元的皮影班社相继而起。段天焕的徒弟王开文、段明侠现在富平县成立的集体所有制的阿宫腔皮影剧团工作。1929年以后,阿宫腔遂成为富平独有的剧种。
    阿宫腔的艺术特,表现在它的唱、念、做、打以及音乐伴奏诸方面,尤以唱腔和音乐最为突出,比秦腔细腻,较迷糊、碗碗腔刚劲,不沉不噪,激越委婉,以尽致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而见长。阿宫腔曲牌多达400支。开场必奏“十样景”开场,这是由10种以上曲牌合奏懂的;未看戏,先闻其声,另人强烈感到阿宫腔在吹打乐上别具一格。主要乐器文场有:二股弦(硬弦)、月琴、胡琴、梅调板胡、唢呐、笛;武场面节音为鼓板,伴奏乐器有小锣、鼓、铙钹、击子、牙子、梆子、铰子等,合奏起来幽雅清脆。
    阿宫腔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有600余本。富平的段天焕能演七、八十本。以前的艺人皆是口授,没有本子,人谢世本子也随之失传,现有手抄本和录音的约有百十本。从剧本的艺术特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为三国、列国及明时历史,也有较丰富的儿女情长和教化移俗的世俗戏、传奇戏。说繁简唱,唱的多为四六句,且有奇数句的出现。辞句浅显朴实,生活气息浓厚。取材于历史的剧目,大都为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荒淫无耻、残忍凶暴以及批判卖国求荣、表彰民族气节的戏,如《七箭书》、《重耳走国》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剧目,多为反映伦理道德、男女爱情、
梦见被蛇咬是什么意思抨击忘恩负义与颂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清官戏,如《西厢记》、《金鳞记》、《王魁负义》、《女巡按》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剧目,大都是抨击恶势力和恶少劣妇的讽刺喜剧,如《三婆娘顶嘴》、《屎巴牛招亲》、《打锅》、《抹牌》等。
    阿宫腔角行当生、旦、净、丑俱全,表演基本沿袭了秦腔程式,并采用了皮影某些特有的表演动作,显得独特别致。同时,在表演上有塌城、剑出鞘、踢打等武打特技。
    阿宫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声腔分欢音和苦音。欢音表达明朗、轻快的情绪,苦音表达悲伤、凄楚、怀念、愤慨的情感。其唱腔保持了阿宫腔腔调,唯净角揉入眉户某些曲调,旦角又吸收了碗碗腔的行腔技巧,突出阿宫细腻、婉转、刚柔并济的特点。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叠腔]、[三不齐]和[单句送]等;常用的曲牌有[一起清雪]、[迁仙客]、[春宴开]、[点降唇]等。
    1940年前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黑暗腐败,加之连年造灾,阿宫腔戏班相继解散,仅有段天焕一个戏班艰难地挣扎到解放。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阿宫腔进行了抢救,1952年在段天焕的焕子娃班基础上成立了富平县乐皮影社,即现在的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1958年又将富平县剧团改为富平县阿宫腔剧团,该团将阿宫腔搬上了大舞台,演出了《玉瓶赠金》,以后相继创作、移植改编、
演出了《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女巡按》、《锦香亭》、《王魁负义》、《七箭书》、《赵适孤儿》、《屎巴牛招亲》、《窦娥冤》、《四贤册》、《白蛇传》、《翰墨缘》、《金鳞记》等传统戏和《鸡毛信》、《雷锋》、《红石钟声》、《八一风暴》、《山林裁判官》、《夏吾冬》、《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等现代戏。
    富平县阿宫剧团在改革中,注意保留了阿宫腔音乐的特点,坚持突出二股弦、月琴、继承和发扬唱腔音乐典雅细腻、婉转悠扬和“噫”“咽”拖音,也吸收了碗碗腔、弦板腔、迷糊、秦腔、豫剧音乐之所长,更加丰富了阿宫腔。1960年以后在表演形式革新的同时,对唱腔也进行了改革,突破了阿宫腔皮影戏小戏一人演唱的说繁简唱、唱段多为四六句的局限,使之根据剧情的发展,有了满足众欣赏要求的大板唱腔。在表演上发展了喜剧、武打,克服了初演时只演文戏、苦戏的单调缺陷。音乐上增加了扬琴、二胡、中胡、大提琴、小提琴、长号、圆号,扩大了音响效果。作曲手法上丰富了彩,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移植了喜剧《姊妹易嫁》、改编了文武带打的《白蛇传》、《金鳞记》,由于“剑出鞘”‘踢打出手”和一些武打技巧的加入,博得了观众的好评。《金》剧的武打获得了1981年渭南地区集体奖。1960年阿宫腔剧团参加了“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汇演大会”1961年又赴北京汇报演出,并巡回西北各省及内蒙、山西,山东等地演出,均受欢迎,被誉为“老树逢春开新花
”。《两家亲》参加陕西省1983年创作剧目展览演出,被省文化厅推荐为参加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剧观摩演出预选剧目。《三姑娘》参加了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得了头名金牌和各项大奖,并参加了9月在兰州举行的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获得荣誉奖杯。《四季歌》于1992年7月赴山东淄博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剧目创作奖等7项大奖。现在富平县阿宫腔剧团既演阿宫戏又演秦腔,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全演阿宫戏。
    阿宫腔自搬大舞台后,先后培养出党碧侠、权三民、傅新元、刘宝琴、李珍珠、高爱玲、赵云侠、周正中、雷天民及宋彩萍、暴建玲、李玉玲、刘立萍、王会利、唐小莉、杨小莉、郭民荣、冯碧茹、傅全冬等优秀演员。
无间演员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