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014-2015秋季学期)知识点(全)
1、名词解释题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定义:是指使用与防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114条、第115条的规定,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危险驾驶罪
定义: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本罪是只限于在陆地的公路交通领域内构成犯罪的规定。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133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定义: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制中关于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口的监管制度和征收关税制度。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15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科沃斯电器
(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罚。
(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五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定义: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和广大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党校培训学习总结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150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0条的规定处罚。
5.逃税罪
定义: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秩序。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201条、第204条第2款、第211条的规定,纳税人犯本罪,逃避缴纳税款数而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犯本罪,不缴,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根据刑法典第212条的规定,在执行罚金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
6.罪
定义:是指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191条的规定,犯本罪的,除没收实施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外,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7.污染环境罪
定义: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环境保护制度。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338条、第346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本罪的规定处罚。
8.罪
定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266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简答题
1.转化型抢劫的成立条件
(1)实施了盗窃、、抢夺的犯罪行为。这是准抢劫罪的前提条件。
(2)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准抢劫罪的客观条件。
(3)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准抢劫罪的主观条件。
2.抢劫罪与罪的区别
送别的话(1)抢劫罪必须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发出威胁;而罪可以当面威胁,也可以不当面威胁,可以由自己发出威胁,也可以由第三者转达威胁。
宋承宪最新电视剧(2)抢劫罪必须是以当场实现威胁的内容相恐吓;罪则可以当场实现或日后实现威胁内容相恐吓。
(3)抢劫罪必须是当场夺取财物或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而罪则可以是迫使被害人当场或者日后交付财物。
3.寻衅滋事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4.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
(2)本罪的客观方面,虽然立法对本罪的的手段行为没有规定,但是,从的含义来说,是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劫持他人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5.贪污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本罪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三国英传7 攻略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6.受贿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法条分析题
1.《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做出那些修改?修正后的盗窃犯罪的构成?
修改:
(1)取消了盗窃罪适用死刑的规定。刑法修正案实施前,刑法规定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这一规定,也就是说,现在犯盗窃罪,无论何种情况,最高只能判处无期徒刑。
(2)将将盗窃罪状表述为五种情形,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刑法修正案(八)将原来的盗窃数额较大和多次盗窃两种罪状表述为五种情形:一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二是多次盗窃;三是入户盗窃;四是携带凶器盗窃;五是扒窃。罪状表述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构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教师节贺卡怎么写祝福语
2.盗窃罪修正后的立法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