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贾谊的《治安策一》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演变为西汉政策是( )
A.“清静无为” B.“独尊儒术” C.“推恩令” D.“托古改制”
2.“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据此可以推断出( )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诸侯势力强大 D.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分明
3.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
A.打破世代为官限制 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
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 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4.秦朝平定岭南地区后,任嚣任南海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是由中央任命的流官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5.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徒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
A.小农经济形成 B.中央集权加强 C.工商食官出现 D.江南得到开发
6.那段自由的日子作文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而到了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出( )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B.商朝政治制度已被西周抛弃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qq空间透明闪字7.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
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8.按宋仁宗《嘉佑禄令》规定,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
废水处理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另《宋史·职官志》规定,包拯做为开封府尹每月有30石月粮,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加上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按当时的购买力21878贯铜钱相当于今天的1367万元。据此可以推知( )
A.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较多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这个时期自然经济繁荣
D.北宋农民负担沉重超过前代
9.与“入值文渊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於相”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承而行之。迭而操宰相之权”
C.“别置中书於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D.“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0.楚国贵族认可其祖先来自华夏,按照华夏制度,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并分封诸侯;然而,楚君熊渠时,楚国与西周王朝对立严重,熊渠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进而分封诸子为王。这说明当时( )
A.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文化认同背后有较强政治因素影响
C.楚国内部并没有实行华夏制度
D.周边民族已经广泛认同了华夏文化
11.“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文中的秦之“失策”是指( )
A.宗法制 B.贵族制 C.三公制 D.郡县制
12.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的官员,称谓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清时,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承办的多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B.地方自主权利得到加强
C.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D.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
13.“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居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做法( )
A.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B.有效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是基层地方社政治权力的延续
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
14.据记载:某大臣奏报时影响了宋太祖的玩乐且拒不认错,太祖打掉了大臣两颗牙齿,大臣将打掉的牙齿放在怀里,太祖责问:“汝怀齿欲讼我耶?”大臣对日:”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这表明( )
A.宋太祖具有闻过则喜的风范
B.相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C.宋代史官治史的公正客观性
D.史书记载具有明鉴作用
15.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相机电子干燥箱D.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16.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下表所列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中朝;司隶校尉;御史大夫 |
② | 北门学士;政事堂;鸿胪寺 |
③ | 枢密院;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
④ | 监察御史;宣政院;中书省 |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17.“分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这说明西周时期英语六级总分(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同姓诸侯国享有政治特权
C.最高统治者尚未高度集权
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18.《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据此可知周礼( )
A.崇尚人文精神 B.崇尚社会美德 C.秉承中和之道 D.形成等级观念
19.清代为加强君主专制而设立的新机构是( )
A.六部 B.内阁 C.尚书省 D.军机处
20.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前,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 )
A.完善了察举制度
B.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
二、材料分析题
21.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
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江南 歌词(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秦始皇用“皇帝之玺”任命国家官员,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形成什么制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