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技术方案(试行)
一、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类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慢阻肺病情长期牵延,不断加重,不但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2年,慢阻肺在全球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2007年,慢阻肺成为全球第4位死因疾病,预计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球第3位死因疾病。在我国,慢阻肺也是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居民第3位死亡原因,其中慢阻肺所占比例高达81.5%;到2012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第3位死亡原因,而慢阻肺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91.4%。
2002-2003年一项在我国7省市开展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40岁及以上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2%;目前未见其他反映全国人慢阻肺患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的数据发布。尽管在
2004、2007和2010年开展的全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收集了部分关于慢阻肺患病或症状的信息,由于缺乏肺功能检查数据,很难准确、动态、连续地反映我国慢阻肺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
2014年,国家将慢阻肺监测纳入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作为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中慢性病防控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慢阻肺监测工作将定期开展,旨在全面掌握慢阻肺及其相关因素在人中的流行状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阻肺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以及“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下达2014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慢阻肺监测系统,全面掌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慢阻肺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慢阻肺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慢阻肺监测与防控队伍。
(二)具体目标
1. 掌握我国城乡、东中西部地区40岁及以上人中慢阻肺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2. 掌握我国城乡、东中西部地区40岁及以上人中慢阻肺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小风暴电视剧百度百科3. 为制定慢阻肺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相关卫生政策及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三、调查范围
(一)监测点的确定
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区县按照地区(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高、低)分为6层,以每层区县数量的比例为依据分配监测点数,并在每层的死因监测点中进行随机抽取;尽量保证每个省内至少有2个监测点,监测点的位置在省内分布均衡,同时综合考虑各省开展工作的可行性、海拔特点等因素,最终选取125个慢阻肺监测点。监测点详细名单见附件1。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1. 调查对象
(1)纳入标准:
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在监测点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的中国国籍居民。
剪辑软件(2)排除标准:
有以下情况者不作为调查对象:
●居住在功能区中的居民,如工棚、军队、学生宿舍、养老院等;
●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包括痴呆、理解能力障碍、聋哑等);
●新近发现和正在的肿瘤;
●高位截瘫;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调查对象的确定与抽样方法
抽样按照性别、城镇化水平和东中西部地区共分为12层。样本量的计算公式采用N=。按照多阶段分层整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有40岁及以上居民户,每户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1名进行调查,全国计划调查人数为75000人,各监测点调查户置换率应在10%以下。抽样方法见表1。
表1 2014年全国慢阻肺监测调查对象抽样过程
怎么设置光驱启动抽样阶段 | 样本分配 | 抽样方法 |
第一阶段 | 抽取3个乡镇/街道 | 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PPS) |
第二阶段 | 抽取2个村/居委会 | 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PPS) |
第三阶段 如何发消息? | 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至少150户) | 整随机抽样 |
第四阶段 | 抽取100个村民/居民户(含40岁及以上居民) | 简单随机抽样 |
第五阶段 | 每个家庭随机抽取1人 | KISH表法 |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
暴走萝莉出装(一)询问调查穿越重生小说
询问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情况调查以及个人问卷调查。家庭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记录、家庭成员登记及相关联系记录,用于抽取调查对象。个人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慢阻肺知识知晓情况、个人与家族疾病史、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疾病病例管理、吸烟情况、居住环境、做饭与燃料、职业因素暴露等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禁忌症以及生活质量评估测试评分(CAT)等。询问调查还包括收集当地空气质量相关指标、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能力的内容。询问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完成。
(二)身体测量
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测量。
身高测量采用最大测量长度为2.0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身高坐高计;体重测量采用最大称量为150千克、精确度为0.1千克的电子体重秤;腰围测量采用最大测量长度为1.5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腰围尺;血压和心率测量采用电子血压计,血压精确度为1mmHg(调查
工具的技术参数与服务需求见附件2)。
(三)肺功能检查
本次监测中的所有调查对象均要接受肺功能检查,以评估调查对象肺功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持续性气道阻塞。肺功能检查采用便携的肺功能仪(技术参数与服务需求见附件2),由各监测点在调查现场组织完成,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和用力肺活量(FVC)等。调查对象首先完成基础肺功能测试,然后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400微克,15分钟后重复测定肺功能。对肺功能检查中存在气道阻塞的调查对象(FEV1/FVC <70%)做胸部正位X光片检查,并完成生活质量评估测试评分(CAT)。
五、现场调查
(一)调查前准备
1. 现场宣传和动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监测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向居民介绍全国慢阻肺监测的意义和目的;依靠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支持,掌握情况,做好预约,争取调查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