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
1.2本标准构成
本标准由专业标准和附录构成。
1.3名词释义
1.3.1.培养目标:指毕业4-5年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1.3.2.毕业要求:毕业时须达到的要求。
1.3.3.专任全职教师: 指从事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为本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语言、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校其他专业开设公共课的教师和担任专职行政工作(如辅导员、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
1.3.4 综合性实验: 指实验内容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或者至少涉及二个以上二级学科,能够将多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复合在一个实验中,形成比较系统、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
1.3.5 研究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体现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规律的实验。
2.标准
2.1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具备健全的法制意识和药品质量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愿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依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和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水平,适应现代制药工业发展需要。
2.2培养目标
2.2.1 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药学、制药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制造工艺、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类型人才。
2.2.2 建立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测和修订制度
以毕业生、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和校外专家为参与主体,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吻合度的评测机制,每1~2年评测1次,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3培养特与培养规格
2.3.1 培养特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自身办学优势和特。
2.3.2.培养规格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3-6年。学生符合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4毕业要求
2.4.1素质要求
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互信互助的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等素质。
2.4.2 能力要求
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具备综合应用知识和获取药品及其制造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初步的国际交流、促进职业发展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运用这些能力可以完成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江西省高安市邮编2.4.3知识要求
掌握化学和药学(含中药学,下同)及相关工程学科等专业基础理论、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药品制造
与过程开发等专业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制药工程专业前沿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完成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
2.4.4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去向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毕业生质量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外界对毕业生有良好的认可度和评价,在就业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5课程体系
2.5.1.通识类课程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药品制造与工程设计相关方面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奠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知识基础,实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通识类课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分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至少占总学分的15%。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的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酌情增加某方面的教学内容。
2.5.2.专业基础类课程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不低于总学分的20%。主要培养学生在化学、药学和工程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奠定药品制造与过程开发的知识基础。
2.5.3.专业技术类课程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类课程,不低于总学分的15%。主要培养学生在药品制造、工艺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奠定制药工艺与工程的知识基础。
2.5.4.实践类环节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工程设计、实习、实践活动等环节,不低
于总学分的12%。
2.5.5.毕业设计(论文)
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低于总学分的8%。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或开展工程技术与药品研发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工程设计、药品开发以及药学基础研究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2.6师资队伍
2.6.1数量与组成结构
惠普驱动
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年龄、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1)专业专任全职教师数不少于12人,生师比应低于18﹕1。专业课教学班人数不超过90人。
(2)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专任全职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每1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不少于1名实验技术人员。
(3)具有药学教育背景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制药工程或化学工程教育背景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
2.6.2. 阅历与能力
(1)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学历毕业于药学类或化工类专业。
(2)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含专业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讲授安全、环保和设计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3)专业负责人应具有药学、工程学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术造诣较高。
2.6.3责任和义务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量,教师必须参与学生学业指导以及课外实践指导等教学互动工作。
(2)教师应不断提高育人的责任意识,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3)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2.6.4 发展保障
(1)有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专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执行良好。主动为教师建立教学培训计划,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制药工程专业以及药学类专业师资培训活动、讲课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等。
开什么店比较赚钱(2)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定期教学研讨等机制,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等制度。
2.7支持条件
2.7.1 图书资料与电子信息资源
(1)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等信息资源,资源管理规范,
开放、共享程度高。专业所在学校图书馆或所属学院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制药工程专业有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资料、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
(2)专业课应选用优秀教材、规划教材或原版外文教材,基础课程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其余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2.7.2 教学设施
有数量和功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的教室、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有满足学生用于自习的教室数量。
(1)实验室
a. 单项实验教学时,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不包含实验设备的占地面积)。
b. 实验室配备数量充足的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识清晰,装备安全措施有效;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并有各种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设施和措施,安全出口畅通;实验室安全符合国家规范。
什么木的手串最好
c. 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
广东省旅游景点大全
d. 每个教师不得同时指导2个及以上不同内容的实验。
(2)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a. 常用玻璃仪器应根据实验需要足额配备,应满足每人一套;综合实验台套数满足每组实验学生数不超过4人。
b. 必须建有满足化工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用装置,实验设备的台套数要满足每组实验学生数不超过4人。
扫福字
c. 有满足制药过程与工程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与装置,其中实验室中试规模或小型工业化设备不少于4类。非中试或大型综合性实验的设备台套数,应满足每组实验学生数不超过4人的要求。
d. 有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
(3)实践基地
a. 要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有进行科研或生产技术活动平台,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际项目。校外实习基地有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能提供较好的实习内容和条件,实习基地的生产工艺过程覆盖面广,应包含3个及以上类型的单元操作过程。
b. 有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
2.7.3 教学经费
(1)每年的日常教学经费不低于学校本专业学费收入的20%。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0.1万元,并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使用年限在10年内的实验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每年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维护费。
(2)新开办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设备能满足实验、基本工程训练和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万元,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总值不低于300万元。
2.7.4 教学交流
各高校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校园氛围,开展多种校内、校际、校企、校研之间的教学活动,搭建产学研教育平台、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有效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
2.8教学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体系
(1)加强并完善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设。
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加强教学监控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明确提出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
(2)优化并改进结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作用,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和行业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加强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的建设力度,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社会发展需求。
(4)建立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得目标可操作、可达成。(可选)
(5)建立持续的改革机制,主动调整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环节。定期检查和修订各种配套的政策、制度和规划等方面,不断审视和修正管理体制。定期配合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资源的调配和优化整合,保证经费的投入。(可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