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一
这篇文章理解难度不大,文章除了个别难懂词句没有注释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是一种苦差事,学生容易厌学,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理念,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一、根据学情设置问题
导语的设置就非常简单,学生跃跃欲试,头脑里积累的材料脱口而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不仅在导语的设置上,在疏通文意上也是如此,让大家有创意的翻译课文,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多了很多自我思考的冲劲,有的同学甚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既引起兴趣,又提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在引导学生读懂人物中,设置问题时借用了宋濂的“现身说法”,从宋濂的角度去面对和解决求学历程中的艰难困苦,以致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韩国与朝鲜有话乐说,更切实体会出宋濂求学历程中的艰难困苦,也更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精神。在此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写的《送东阳马生序》对比,使学生认识并学习“现身说法”的作用和好处,也更感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宋濂”也就水到渠成了,从学生积极踊跃的表现来看,学生的体验非常深刻,宋濂的形象深刻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瓜熟蒂落”,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是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文章所包含的感情是否淋漓尽致地领悟透彻了,都离不开教师的归纳总结和感情再激,这节课以板书的形式结课,既不拖沓,又印象深刻。在板书中,体现出了文章的思路,又直观的表现出文章的主旨,也包含对学生的期望和勉励,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晴的作用。
在整节课中,教师主要做了一个主持引导着,一个忠实的听众,也是一个友好的伙伴,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不足,提高改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应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法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多读多练应贯穿教学始终,但这节课只注重了思,而忽略了读。例如教学“读懂人物”环节中,学生出“致书之艰、从师之难、求学之苦”的困难,并说出如何面对解决时,应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更深入的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以及其坚韧不拔的毅力,熟读成诵,也能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学习文言文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重要方法是必不可缺少的,学生自己很容易的就能归纳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法,教师在指导新的方法时,应引导学生出相关的语言现象,并分析其用法。例如在“已故推新法”中可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到更多类似的方法。如“而或长烟一空——或遇其斥咄(有时)”,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始终围绕课堂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需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独立思考,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因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并且这篇文章不难理解,这里应节省部分时间,因对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拓展的环节忽略没上,“读出自己”也没有更充分的展开。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节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句的疏通把握文意,并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热情高涨,气氛很好。此外,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只要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系统文件修复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二
在阅读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关注了美国芬兰和新西兰的母语教学情况,得到了很多启示。三个教育强国都把阅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给予阅读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新西兰每个教学日都会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们阅读,美国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四次阅读并且做笔记,如果没有完成,就要增加一小时的阅读来弥补损失。所有的阅读都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关于有你真好的作文>异度神剑2 我国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都有待指导。本课是我制定的一个课堂阅读模式“批注——反应——批判——分享”示例课,因为是文言文,在反应之后增加了文言常识
积累。
“批注”是对文本的初步接触,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批注的内容,包括:
1.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
2.他们应该这样做,结果却……
3.我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4.这个部分我还感到迷惑,因为……
5.这个地方可能很重要,因为……
6.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针对不同的文本,可以稍有变化,例如本课的批注是:
1.我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2.这个部分我感到迷惑,因为……
3.这个地方可能很重要,因为……
4.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
因为文本背景是明代初年,距离学生生活有六百年,学生阅读涉及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我将“2.他们应该这样做,结果却……6.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去掉。
批注的内容要写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反应”是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是详细的解读过程,是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文学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文学分析、读者喜好、作品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部的体现。通常的阅读,我要求学生做到十四项反应:
1. 主人公是谁?
2. 列出故事中所有主要人物。
3. 故事的反面人物是谁?(敌手)
4. 故事的环境描写是什么?(地点时间)
5. 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它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光明的还是黑暗的,讽刺挖苦的还是严肃有趣的?
6. 故事表达的道德情感是什么?
7. 为你读过的内容写一个概括和总结。
8. 给故事的一个情节做插图说明,画出情节发展示意图。
9. 你对故事其余部分的断言是什么?
10. 如果你写这个故事,你会改变什么?
11.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12. 你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13. 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4. 从故事中选出两个你不懂的词汇,给它们列表,并且试着写出定义。
本课中我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其变通为七项:
1.文章出自哪部选集?
2.作者是谁?作者生活的时代?他的身份是什么?
3. 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注意显性和隐性的目的』
4. 我知道的作者更多的故事:
5. 尝试总结概括阅读的材料。(注意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句叙述了几件事)
6. 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7. 我喜欢文章的哪些部分,不喜欢哪些部分,为什么?
“批判”就是鼓励学生鉴赏文本。青少年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必要内容。
没有养成批判思维习惯的初中生,这一步难度较大,但是教师不能因为难度大就不做努力,重要的是使学生记住阅读的操作程序中必须有这一步。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经常给出示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本课中我给出了这样的示例:“今天我们也如当年的太学生一样吃的好穿的好,“无冻馁之患”;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无奔走之劳”;老师辛勤辅导,“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书籍堆积如山,不必“手自笔录”。那么,我们学习本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一步是“分享”。
分享阅读这一概念最早由新西兰著名教育学家 Holdaway 二十世纪 60 年代提出。主要指在轻忪、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从中我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
1.分享阅读是一种快乐和谐鼓励赞扬的过程。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就是由于它
强调的是“享受”,学生用平常心阅读,教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不伴随有评判高低优劣的活动。因此,学生感觉安全,在此基础上的学习效果最佳。
2.分享阅读是一种工具,重要的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是学会阅读。所谓学会阅读,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3.分享阅读也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课堂上,表现为同伴之间的互相欣赏,教师对学生的支持。
会昌周田 本堂课的“四.与周围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成果,讨论你的疑问,并记录你的收获。 五.提供一个希望全班讨论的话题,并简要阐述你的观点。”两个环节,就是基于Holdaway理论的启示安排的。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教给学生一种具体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阅读程序,不至于拿到文本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从何抽身,以至于勤奋刻苦地读了许多,却收效甚微。
在现代文阅读中,此模式应用比较顺利,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习惯,批注的六项和反应的十四项已经能够记住。本文是文言文,在文言文常识积累这一环节用了较多的时间,是前
后阅读略显脱节,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
分享:路由器当交换机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