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专项复习之送东阳马生序
(赠序是一种到唐代形成的特殊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词,和一般的评价著作写的序有别,即一本书的前言祸后序,南北朝前,都在后。)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二、古今异义
走送之(古:跑;今:指行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快步走。今:表趋向)
滕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指汁水)
日再食(古:两次;今:指又一次等)
三、一词多义
1、至
礼愈至 周到,形容词
至舍 到达,动词
2、以
无从致书以观 来,表目的,介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表原因,介词;把,介词
以员工培训方案衾拥覆 用,拿,介词
3、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却,连词,表转折
久而乃和 可不译,连词,表顺接
四、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用笔,名词用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腰佩,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每天,每年,名词作状语)
五、文言词语其他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3、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
5、尝趋百里外(曾经)
6、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
7、不敢出一言以历史古迹复(复:回答)
8、俟其欣悦(俟:等待)
9、以衾以覆(衾:被子)
身份证号码代表哪些信息10、寓逆旅七夕表白(住在旅店)
11、右备容臭(本义指气味,这里指香料)
12、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烤羊排的做法 1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县官:朝廷,官府)
1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泛指四时衣服。裘:冬衣;葛:夏衣)
15、流辈甚称其贤(流辈:同辈)
16、其将归见其亲也(亲:父母)
六、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
5、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如果还有人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那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7、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
七、文章评价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君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阐明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
2、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答:借书之苦(无书)。求教之难(无师)。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答: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答: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八、精要练习
1. 本文作者是我国明代文学家宋濂。
2.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D )
A. ①负箧曳屣 ②负者歌于途
B. ①烨然若神人 ②猛浪若奔
C. ①以衾拥覆 ②布衾多年冷似铁
D. ①四肢僵劲不能动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寓逆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听妇前致词
C.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东坡右手执卷端
D. ①不敢稍逾约 ②老翁逾墙走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了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其他的人
5.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6.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7.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附:古人苦读故事
1、囊萤映雪: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但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他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照明读书。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2、映雪读书: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他就借着雪映出的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2、映雪读书: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他就借着雪映出的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3、头悬梁锥刺股: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战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4、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5、负薪读书: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6、挂角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