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对比阅读对比阅读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一、(甲):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晚游六桥待月记》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词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从.流飘荡:
(3)梅花为寒所勒.:(4)尤.为奇观:
2、翻译下列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下面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B.猿则百叫无绝月景尤为清绝
C. 皆生寒树皆在朝日始出
D.梅花为寒所勒歌吹为风
4、《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新加坡游玩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              (2)于斯已办  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反(4)孤峰限日
2、翻译句子。(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遂葺宇其上
4.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文中都有把静止的丛山峻岭写活的句子,甲文是
;乙文是
5.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公司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杭州市旅游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礼愈至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4)主人怪问衡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填其室或遇其叱咄              B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而不逮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老婆说可以接受两个人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录毕,走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3翻译句子(6分)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三、【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计算机软件系统
四、【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因得遍观书
4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五、【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或遇其叱咄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六、【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撰长书以为贽与之论辨,言和而夷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锁定qq有什么用
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