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浅谈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于隋代(公元607)。这项制度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社会、学术、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1864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科举制这艘航船从隋代起锚扬帆历经唐代、宋代、元代进入明清经过几百年平稳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在强劲的欧美风雨和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它已是破败不堪。190592清廷颁布上谕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屡降明谕饬令各督抚广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怎样查高考成绩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对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由于历史风云的遮蔽使人们的认识难免有局限。本文仍试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科举制度本身的利弊出发理性地考察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纵观世界政治的历史不仅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甚至在欧美各国科举制度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较为科学地选拔人才,维护政治统治
由于科举考试是通过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判标准来择优取士并且打破阶级的束缚使得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正如余秋雨所说,“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势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得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这片国土上的人才都有可能被举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持着机会。不可否认,“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选官任能的最佳形式和途径是最大程度上吸引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因此科举制在保证统
治者掌握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权的前提下同时使封建政权取得更多阶层的支持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哪些食物孕妇不能吃相对缓和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扩大其统治基础并且有利于提高封建官僚队伍的政治、文化素质成为封建统治者强化其思想统治、巩固皇权的有效手段。
(二)影响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的典范而且对近现代各国政体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欧美各国在18世纪以前多实行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机制进行文职官员的选用。这些任用办法不可避免都会因为的关系带来结构性的腐败削弱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能力。而我国的科举制度采取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尽可能大的向平民开放倡导公平取士唯才是举正体现了机会均等原则。这与资本主义启蒙时期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当西方了解了我国的这种选官制度后大为赞赏进而仿效最强大脑第四季王昱珩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之后西方各国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由于英国当时国力强盛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又较为系统且卓有成效因而成为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效法的榜样。1883年美国也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于1893年进一步完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借鉴西方文官制
度以建立公务员制度才发现西方文官制度是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学过去的。科举制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堪称为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三)客观上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不是教育制度但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i love you歌词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导向、学校教学内容的导向、对学校教学效果的导向等诸多方面。科举考试主宰并控制了学校教育。总体上,科举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广泛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因为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同时,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各类学校就更加发达了。明朝南京国子监学生多达9000人,是15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清代府、州、县学的教官就有4000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百万人。用知识作为选拔的核心内容,确立了知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科举带来的直接结果,其种种弊端和恶果自有定论,在此不作论述,但它确立了知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功不可没的。强化国学和人文精神的修养,推动了文化普及和社会文明读书人数的大量增加,科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人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上,中国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选拔人才。人们接受国家正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自己能被国家权威部门选上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科考的内容主要是文化修养及对诸子经典的熟悉程度,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注解和发展,虽然这样考未必合适,但无疑对社会重心和人格重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读书人的国学和人文精神修养得到强化,大批书生从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社会的文明。
二、科举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度为历史所淘汰必定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与社会发展不匹配所造成的。
(一)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
科举考试规定必须学习儒学经典考试内容多是《四书》、《五经》、策论和诗赋之类
读书人所学内容均以科考为目的。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期明清的八股文造成了因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束书不观不务新知的现象。儒家历来重纲常伦理而轻技艺因此大多数读书人为了仕途为了出人头地把学习的精力都集中在儒家经典上对于其他自然学科的知识毫不关心。人们的知识结构逐渐狭窄僵化大基数是什么思维被禁锢甚至胸襟狭隘、目光短浅。此时科举制重伦理轻技艺重才能轻德行仅仅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而已失去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意义。
(二)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科举制作为一项选官制度决定着政治人物的诞生和发展必定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是有着必然关联的。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动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社会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经济上新兴的工业经济对科学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科举制的考核内容将自然科学完全摒除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之外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无法培养出需要的人才也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科举制度造成官员普遍思想教条僵化、目光短浅的情况无法应对政治制度的革新与变化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陈旧的社会制度无法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必然将被取代。不论是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还是当时的中国科举制度都不能幸免。
(三)仍然存在选拔不公
虽然一再强调科举制度体现了极大的公平和公开然而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它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在少数几类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中就有女性。科举制度始终将女性排斥在外这与时代进步所带来的男女平等观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也不为社会发展所认可。此外科举考试的层层选拔不仅需要应试者投入大量的时间更需要投入相当的财力。很多人因为家境贫寒而没条件读书有的即便自学成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承担其远赴京城参加考试。学而优则仕这条在当时几乎是唯一的出人头地之路很大程度上只为了富裕人家、官宦人家以及书香世家的子弟铺就。因此科举制的公平性是有限的。
三、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隋唐以前荐举做官隋唐以后若想做官必须
经过科举的选拔才能取得接受吏部考试的资格经吏部考试及格才能授官。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围绕科举而行。
(一)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学校培养目标就是准备参加科举
科举注重文辞所以学校也注重文辞而少实学科举注重贴经、墨义学校也采用这些考试方法结果学生只重视记诵不求义理。科举支配下的学校教育培养出的是记诵经典章句、善于文辞而缺乏实学的人才。士子为科举而学学校为科举而教这就导致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向应试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必然成为学校教学内容
如唐代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的教学计划就是按照科举九经取士的要求而安排的。把经书分为大、中、小三类规定通二经的须大小经各一或中经二通三经的须大、中、小各一通五经的须大经并通而《孝经》、《论语》则为共同必修。至于律学、书学、算学的教学科目与科举考试的科目相同如注重习字、习时务策也是适应科举的要求。又如进士科注重诗赋所以从唐朝至清代即使在乡村学校都普遍做诗学诗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三)对学习观和教育观的形成影响深远“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中举之路举步维艰但纵然是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句功名误煞人。成千上万的士子终身追求孜孜不倦至死不悔从此心里有个你因为这是他们尤其是平民布衣改变身份和命运的唯一出路。因此社会上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畸形学习观和教育观从而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影响至今。为符合这种社会潮流学校为科举而教教育功能日渐低落。隋唐开始的古代教育走向应试之路一直沿续到宋、元、明、清持续了1300多年。科举制不仅影响了隋唐之后的中国古代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仍受其影响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仍顽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所以当今教育界才有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生择业观不正确等问题的出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