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隋唐制度的创新与变化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分解:(1)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备、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2)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佛教、道教的盛行与儒学复兴运动;魏晋时期的文学和书法绘画成就;隋唐的诗歌与书法绘画成就;魏晋到隋唐的科技成就;魏晋至隋唐的中外交流。
第一部分:梳理教材主干知识
知识储备一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察举制
1.含义: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2.依据:孝廉是汉代入仕的主要途径。讲求孝行、廉洁;由地方官推荐取士;形式多样化
3.评价:(1)积极: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察举制相对扩大了下品、寒门晋升的可能,带有一些平民彩,这对于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十分有利。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察举注重德行在相当时期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重品行气节、讲仁义道德的社会风尚;察举制度在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奠定了以后历代平民参政的基础,它还是是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滥觞。
(2)消极: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二.九品中正制
1.背景:察举制不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失去了社会基础,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预选
官的过程和结果;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各地,察举制度事实上难以实行。
2.创立:___________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内容:中央委任___________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4.标准: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_______。
5.结果: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________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6.评价: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的作用;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形成门阀士族政治,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三.科举制
1.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
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2.背景:(1)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2)阶级关系上: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3)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需打破门第取士的标准,打击门阀世族势力,扩大统治基础。
3.发展历程:
高压锅炖排骨时间(1)创立:①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_______的方式选拨官员;
②_______时,始设_______,科举制形成
(2)发展:
唐太宗 |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_________两科为主 |
武则天 |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_______ |
唐玄宗 | 任用______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
4.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四川风景名胜_______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_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___。
补充: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性: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打破了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④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成为中华帝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⑦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局限性:①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于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②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
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③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仍存在。
知识储备二 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三省六部制
1.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________,与_________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利逐渐增大。至东汉,刘秀将_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2)确立:________时,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发展演变:①唐太宗时给予________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___________
②宰相议事的地方叫_________,后称___________。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出____的趋势。
2.职能:__________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___________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_________,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工处理各项事务。
3.特点:(1)分权制衡: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与现代分权理论有相似之处,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
(2)职权分明:与两晋时期的三省相比,唐代的三省职权职责明确,一切政令经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执行(尚书省)三个环节,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加强皇权:与秦汉时期的丞相位高权重相比,三省六部下宰相数量增多,地位降低,有利于皇帝对丞相的控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从而有利于相权节制君权,有利于弥补君主专制存在的缺陷。
4.影响:(1)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牵制,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
(3)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
(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储备三 其他制度的发展演变—选择性必修一P6
1.隋唐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1)隋:以州统县,实行________二级制。
(2)唐:①唐沿用隋
②根据________把全国划分为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_,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③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立____________,后形成____________
2.三国至隋唐官员的管理
(1)魏晋:魏晋南北朝________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
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
关于初三生活的作文(2)隋唐时期:①考核:归尚书省_______。考核方式为地方报告中央或者皇帝巡查州县;其依据为____________;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②监察:__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___________;唐太宗时分_____ 对地方进行巡回监察
3.户籍制度:
(1)西晋:实行“黄籍” (2)东晋:实行“黄籍”与“白籍”
干海参如何泡发(3)东晋后期和南朝:土断。
(4)隋建立后,__________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
(5)唐:唐承隋制,管理更严,三年一造。
4.基层治理:唐朝设里、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有里正、坊正、村正;实行邻保制度,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与监督。
5.社会救济:隋唐时期,既重视__________,又提倡___________。隋文帝时期设置________,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知识储备四 赋税制度的调整
1.魏晋时期:租调制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__________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和一定的徭役。
2.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唐初,赋税征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___________。
(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____________,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3.唐后期: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____________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____________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2)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__________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____________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__________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弊端:①两税法实行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受任何限制而越发严重;
②两税法规定“量出制入”致使税额不断增加,且后来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
方舟手游知识储备五 三国至隋唐思想的发展
1.儒学的发展历程
(1)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______地位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________的精神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______的理论
(4)唐朝:①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政策;
②唐中期儒学大师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_______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_______的统治地位
2.道教孙红雷媳妇
(1)兴起:东汉末,时中国本土宗教
(2)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________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3)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__________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
(1)传入:两汉之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