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业水平测试·课时训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8·南通学测模拟)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 王位世袭
B. 诸侯分封
C. 宗法制瓦解
哈尔滨旅游D. 中央集权
2. (2018·连云港学测模拟)通过推衍传继,某制度维系了一个庞大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该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官制
D. 察举制
3. (2018·天一中学)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分封制的秩序遭到破坏
4. (2017·徐州学测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建立保密制度
B. 震慑谋反之徒
C. 维护皇帝权威
D. 削弱丞相权力
5. (2018·连云港学测模拟)在西汉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是为了适应刚刚建立的朝代百废待兴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这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我的大学生活总结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6. (2018·镇江学测模拟)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 )
A. 中书省是审议机构
B. 门下省是决策机构
C. 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D. 行政效率大大下降
7. (2018·南通学测模拟)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
A. 郡国并行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语文下册期末试卷8. (2018·启东中学)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
A. 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 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 搜刮财富
D. 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9. (2017·南京学测模拟)《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
A. 可以干涉皇权
B. 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 可以劝谏皇帝
D. 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0. (2017·前黄中学)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二、判断题(表述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1. (2018·淮安中学)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西周时期相对应的是“封建时代”。( )
12. (2018·淮安学测模拟)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强化专制权力,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性的采用郡县制。 ( )
13. (2018·苏州学测模拟)西汉通过察举制把选拔人才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14. (2018·宜兴中学)元朝在全国划分十个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制度的设置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开始,也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
15. (2018·扬州学测模拟)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
三、非选择题
16. (2018·徐州学测模拟)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承秦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十大灯饰品牌排行榜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2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3分)
(3) 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019学业水平测试·课时训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根据“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可知,晋、齐的姓氏源自诸侯国晋、齐,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与王位世袭、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C、D三项。
2. A 解析:材料中“宗支网”是按照血缘关系维系的制度,说明是宗法制,A项正确;分封制属于地方制度,B项错误;C、D两项属于选官制度。
3. 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在诸侯的墓葬中发现了九鼎和编钟等葬品,而在西周时期,九鼎是天子的象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答案为D 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三项。
4. C 解析: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
5. C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C项正确;A项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
6. 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中“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说明目的是相互监督,避免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责,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行政效率问题,故D项错误。
7. D 解析:根据“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由中央组织进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选拔人才
无关,排除A;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品德,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是门第,排除C。
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等信息可知,元朝在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主要是因
为这些地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C;A、B两项是从军事和政治考虑,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江浙、湖广、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
台式机无线上网9. C 解析:“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说明内阁的进谏作用,故C项正确。
10. B 解析: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与材料中“断不至有权臣”“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相符,故B项正确。
二、判断题
11.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西周时期相对应的是“封建时代”。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2. B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并非由其创造,故本题结论错误。
13. B 解析:西汉的察举制是地方推举孝廉到中央,中央经过考核最终完成选官、用官的环节,说到底还是一种世家大族垄断的制度,没有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因此不利于中央集权,本题说法错误。
14. B 解析:行省制度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制的开始,故上述说法错误。
15. A 解析: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故答案正确。
三、非选择题
16. (1) 职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或据材料具体展开。
官制:三公九卿制。
(2) 弊端:行政效率低下。
成因:程序烦琐;相互牵制。
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
霸气网游名字(3) 变化:宰相权力大大削弱。
制度因素:二府三司制。
(4) 趋势:相权逐渐削弱。
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