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坤: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黄一坤: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广东  黄一坤
对联是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从古诗词走出来且逐渐自成体系,但是不管怎样的演绎变化,都与文字学、语言学等分不开的,必然受其规范约束的。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我们不多说。本文只谈对联中的
词或句(主要是词)结构形式之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应用创作心得。
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在对联创作中经常要运用到,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认识错误或是错对误配。如有的人把状动结构搞错为动补结构,或是反过来,甚至与动宾结构混为一谈。另一种就是上(下)用上状动结构,而下(上)则用上动补结构。近日中华楹联也推出这二种结构练习的征联,当然是有意识地针对这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特点而命题。从征联的结果看,好多老师搞错了。可能一是没有看清楚征联要求,二是这二种结构容易混淆。那么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状动结构
强军战歌 歌词
视频修复
谈到古代诗词中古人如何斟词酌字、精推细敲时大家都会联想到宋代王安石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也欣赏到了很多关于这名句的赏析文章。殊不知这名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王安石巧妙地用了“状动结构”——又绿,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在其前面加了个副词(又)作状语构成“状动结构”。这便是状动结构的特点和作用的典型例子。当然在对联里是要讲究结构相同的,对联的上联用上状动结构,而下联相对位置也要用上状动结构,才能构成对联的形式要求。
例①题行草书家
遍临碑帖,深研笔法走龙蛇,独舞挥成气象;
饱学诗书,乐探文山消岁月,勤耕种出才华。
显然这是主动用法,用三个“状动结构”来完成作业。上联通过“临、研、走、舞、挥”五个动词来表现行草家所达到的境界(气象)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背后的艰辛。临摹前贤的碑和帖是书法家成功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笔法的研究,更是一种渊源。但是作者在三个动词(临、研、舞)分别加上三个状语(遍、深、独)形成三个状动结构。“遍”是从广度表达
临习的程度,“深”是从深度表达研究的程度,“独”是来形容书写的状态,表示“寂寞”的氛围。只有这三个状语的植入才强化行草书法家的“潜心用功”和“忘我精神”,使行草书法家的形象更动人,也使三个动词更富表现力。
下联通过“学、探、消、耕、种”五个动词来表现行草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和“不懈追求品性”。因为书法艺术必须以文化修养作为支撑,否则只是一个书匠而已,所以真正成功的书法家必须加强文化修养的。而三个动词(学、探、耕)前加上三个状语(饱、乐、勤),“饱”是指博闻,“乐”是指积极追求,“勤”是指努力程度。三个状语的嵌入充满表达一种不断进取勤奋向上的自我探索的精神,更彰显动词的表现力度。
二、动补结构
独一无二的好听女孩名
例①题春风
染红野外,拂柔柳叶唤莺声,正调开彩;
吹透人间,铺润家山侵梦境,方拨动诗心。
上联从“有形的”入手,通过“”(红)“声”(莺声)、“树”(柳叶)“鸟”(莺)、“大”(野外)“小”(叶、鸟)渲染春风带来的景象,展示春的特点,让人感到春风融融,轻柔之中萌发出勃勃的生机。下联于“无形”处着墨,从“整体”(人间)、“个体”(诗人)于正侧面表达春风暖人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春风暖景”至“春风暖心”的赞美,从而升华出思想内涵。真拨动了“梦春”、“思乡”之弦,让人感到“春风”的力量。街机摇杆
拨开对联表达的情景,却可以看到这是为“动补”而搞的三对动补结构。也正是这三组动补结构的融入,使春更动人也更生动表现出“春风”的特点。看,“染红”表达春风的效果、“拂柔”显示春风“轻和”之特点、“调开”更显春的彩。“吹透”表达春风和煦之广、“铺润”表达春风润物细无声之特点,“拨动”点开“景动情生”之门。读罢此联,我想若抽掉这三对“动补结构”,那么表现效果就变得如嚼蜡味了。此联之“红、柔、开、透、润、动”的嵌入,尤其形容词(红、柔、透、润)的后缀与动词一起表现出“动补结构”的特殊效果,补增了“春风之意景”,补浓了“诗人之情怀”。工作年限证明模板
综上分析了自己为同题征联而作的二副对联。可以说是主动用法且每副各用了“三组”(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因为征联要求只要求“结构形式”而未要求具体的题目。所以可发挥
的空间就变大了。虽然用多了,但回头细读也不觉得造作。其实“结构要求”也是形式要求,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运用得好,能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对联创作中动词的巧妙运用,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而“状语”加在“动词”前面,“补语”加在“动词”后面,形成“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这样一“前”一“后”与“动词”相得益彰,强化动词的作用,表现出“状态、程度、结果”等情况,整体互为作用,使造意表达更生动形象。总之,学习掌握每一种形式(包括结构等)在创作时自然地运用多种形式,使表现手法更显变化。否则单一干瘪,已失韵味。
上面我们谈了些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可以看出这二种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分别用“状语”和“补语”在前、在后进行组合的,当然选用的对象一定受整联意思表达左右的。一般情况下是因表达而组合的,很少成固定词组(结构),它不同于其它名词、形容词等组成的“并列式的”、“偏正式的”的名词性结构。如“华”(名词)“夏”(名词)组成“华夏”,已是个“专用名词”,一般配个“偏正式”名词是可以的,本人认为这种情况是说得通的,不算瑕疵。但是“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往往是“临时组合”,未形成“固定词组”。所以创作时运用这二种结构必须在内部细分,辨明哪个是“动词”,分清哪个是“状语”哪个是“补语”。
至此,对词组、结构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再加上先区分“动、状、补”的不同,依各自的位置、主次关系来综合运用,我想也就不难了。有时在创作中或是在创作后仔细回味一下,真的可以感受到“状动结构”和“动补结构”所带来的一些不同效果,因为一“状”一“补”而顾盼生姿,让“动词”焕发出光彩来。神话玉漱扮演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