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专题 西湖世界文化景观
2011年6月24日,世界读懂了西湖。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申报的成功使这一汪碧水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回顾10多年申遗历程,西湖文化景观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西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西湖的历史、文化、美学等价值得以充分论证。对西湖文化景观而言,这是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也是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1],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互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铸就了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核,是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的根本所在。
1 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
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是主体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物质表象,即人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对外界物质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会因人的主观认知变化、与物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差异。在一定的时空变化中,物质表象呈动态或静态,可通过人所感知的景观丰富度、多样性及变化程度得以体现。
“西湖是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2],西湖文化景观的空间境域内景点多如繁星,物象不计其数,本文对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进行提炼,逐类分析。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摘 要:杭州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的成功申遗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在研究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景观是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来解读西湖的普世价值,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物质表象;精神内涵;后申遗时代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8-0086-03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2-16; 修回日期:2012-05-21
魔兽秘籍无限人口Abstract: The West Lake is one of the aesthetic entities which can best embod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in history. The success of the West Lake's world heritage application at the 35th 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 has proved its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specificity and uniqueness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Based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essential features of mater
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veyed the cultural spirit through material manifestation, highlighted the landscape significance by cultural spirit, and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by scenery inscription, and also analyse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hip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the West Lak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est Lak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spiritual connotatio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
倪 琪 / NI Qi 许 萍 / XU Ping
1.1 自然山水特征
《扬州画舫录》中曾言:“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3]”西湖山水之妙,在于北、西、南三面青峰,中有一泓碧水,呈山环水抱之势,山水组合十分得体。
西湖的水沉静优雅,全湖被孤山、白堤及苏堤划分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5个水面,大小不同,景观各异。西湖的山迤逦绵连,多层次的低山丘陵呈现出小体量、多层次、低视角的特点[4],天际线柔和委婉,空间格调典雅清丽。1.2 城湖空间关系
西湖自12世纪起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内聚景观格局,并传衍至今,这种独具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使城与湖空间相互渗透。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间,山水相依、城景相连,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1.3 “两堤三岛”格局
《浙江风物志》在概括西湖特点时首先提到 “两堤三岛”[5],可见其重要性。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以及西湖水域构成了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长堤似锦带,分隔湖面,湖中三岛增加了空间层次变化。历代文化史迹错落分布其中,串联成西湖文化景观的赏游路线,于自
The West Lake as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然中彰显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
搜索历史怎么删除1.4 传统风景建筑
西湖风景建筑品类繁多。湖上长虹卧波,亭榭玲珑;湖边园墅错落,塔影绰约。这些风景建筑以山水为依托,采用分散集锦式手法布局,是装点湖山、反映历史的重要载体。作为小尺度空间的构图中心,风景建筑多巧借地势,敞向观景佳处。采用“白描”手法勾勒造型,风格朴实淡雅。寺庙建筑极富民族特,保俶塔、六和塔等比例尺度恰当,轮廓优美峻拔。
西湖风景构筑物包括桥堤、造像、石刻等。桥打破了长堤的单调直线,以曲线形式与山脊线呼应,引
导游线,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白堤的“朗”“艳”,给人“十里花堤”的独特感官享受;苏堤的“幽”“野”,烘托出西湖鲜艳夺目的景观彩。飞来峰上的300多尊摩崖石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慈云岭的石窟造像,神情飘逸、雄浑自然。各种构筑物无不体现出西湖文化景观的独特魅力。
1.5 特园林植物
西湖在我国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中,植物景观之丰富及其表达出的千年以来植物景观真实性和延续性的艺术手法,具有杰出的代表性[6]。两堤“桃柳相间”的景观,南宋传延至今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卉观赏主题,以及承载中国茶禅文化的“龙井茶园”景观,与自然山水、人工景物一起,构成了西湖景观的代表性物质表象。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湖光山中交替绽放、飘香,随时序变化,给人以生命的律动。
2 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涵
西湖美,美在湖光山的秀丽旖旎,也美在人文传说的梦幻奇妙。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创造性的劳动造就了西湖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孕育出西湖景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不断的演变发展使西湖见证了唐宋佛教的禅宗文化、血缘社会的忠孝文化、文人雅士的隐逸文化,传达出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西湖的精神内涵是复杂而丰满的。这是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文化在嬗变[7]。西湖的内核在不断地充实。历代的有识之士于此抒发对人生、对社会、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不论是歌颂理想还是感怀身世,不论是崇尚先贤还是缅怀历史,都有其归宿。西湖之于他们, 已超越了风景这一单纯意象,成为留之守之、寻之忆之的精神家园。
2.1 出仕与归隐的永恒文人主题
出仕与归隐这2种源自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永恒主题。西湖独特之处正在于包含了这2种思想,既有造福百姓的宏图之志,亦有寄情山水的处士之念。
出仕者胸怀天下,在湖边为民请命,治湖建湖,宣扬西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对西湖产生了深刻影响。李泌开六井,袁仁敬建九里松,杨孟瑛筑杨公堤,阮元堆阮公墩,西湖的景观因而愈加丰满。而邂逅白苏2位大家,西湖从此拥有了文化性格和审美价值——白居易用敏锐的审美眼光揭示了西湖清新雅致的表征,苏轼以不拘一格的手法将西湖营造成一种艺术上的理想境域。正是这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才使得西湖随岁月变迁愈显动人。
中国的自然山水也常与隐逸文化联系在一起。自然山水为隐逸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界环境,借着碧水青峰,文人雅士为人格、志趣而隐。于是,西湖边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巢居阁则成了精神上的避世之所。隐士们精心营造自己的一方乐土,在山水间展露诗意的柔情,探讨哲学的思辨。
以上截然不同的2种人生态度,在西湖山水间和谐共存,甚至融合成复杂的共同体——白居易过着半官半隐的中隐生活,林和靖常与梅尧臣、范仲淹等友人畅游山水,好友高僧智圆认为他外表清高出世,内心却有着荀子和孟子般的入世精神和处世才华[8]。可见,西湖自然山水还有融糅隐者与显者精神内涵的能力。
2.2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说起西湖,人们的印象多是柔美、婉约,但事实上西湖不缺豪情。清·袁枚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于谦2位民族英雄使湖山平添一份庄严与豪迈。“西湖三杰”中的张苍水被视为岳飞精神的直接继承者,令人敬仰。正如“青山有幸埋忠骨”所言,西湖也因这些英雄成了爱国信仰的物化场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也作为深厚的西湖人文内涵,世代传承。
2.3 追求自由的人生信念
西湖有豪气,也有柔肠,有英雄,也有美人。断桥边的白娘子不求成仙、但愿做人,与许仙的爱情传说令人荡气回肠,西湖因此成了人性之湖、爱情之湖。万松书院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两情相悦,因世俗阻挠而双双化蝶。西泠桥畔的苏小小才情过人,虽红颜薄命,却洒脱旷达,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将心胸与西湖山水相印,成就了后人追寻的一个梦境般的倩影。
这些故事与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也彰显了追求自由、抗争命运的勇气。
2.4 兼容并蓄的造景理念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处公共园林,西湖不如皇家园林般富丽堂皇,也不似私家园林般精雕细琢,但它兼容并蓄,高雅与世俗并存,旷达与精美同在。苏东坡曾说:“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西湖容纳着英雄美人,高僧士子,平民百姓。同样是参拜寺庙,可以是文人学士参禅悟道,也可以是普通百姓朝拜进香。同样是泛舟湖上,可以是龙舟画舫,也可以是一叶扁舟。所有的文人性格、审美趣味与思想观念,都浸溶在点滴的西湖碧水中,形成浓郁的文化气息。
3 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关系
天净沙秋赏析西湖的秀美山水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留在青峰碧水间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逸闻轶事无一不是西湖的精神文化产物。这些产物又反过来润泽山水、美化山水,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因此愈加丰满动人。
3.1 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
著名学者钱穆曾说过:“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由此可见,物质表象深刻影响着精神内涵。
87
88
ps如何抠图专题 西湖世界文化景观
审美要求,是中国山水美学理论在景观设计上的杰出成就。
4 后申遗时代对西湖文化景观发展的思考
申遗成功,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宝贵与独特。如何在后申遗时代使其物质表象更丰富、精神内涵更深厚,更加彰显其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电脑自动关机的原因
历代人们怀着对西湖的崇敬和向往,使西湖得以不断疏浚和完善,最终拥有充盈的人文精神、绮丽的景观效果。西湖精神发展和传承至今,其核心不变的是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统一。当下景观建设最首要的任务是保证文化复苏和重建的真实性,用现代方式诠释和演绎其精神内涵,使景观形式与思接千载、贯通古今的文脉达到完美结合。其次,规划设计时应在传统景观特的框架内体现出西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差异性,增加新的景观元素,让西湖随着时间流逝,沿着有所发展、有所变化而又不脱离中国文化特征的演变轨迹前进。
只有由表及里、由物质及精神真正地读懂西湖,读透西湖,西湖的历史文脉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这笔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后继有人。由此,承载着我辈美好愿景与审美理念的西湖,历经千年仍拥有青春活力的西湖,必将以更优美的姿态和饱满的精神,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西湖包含了湖泉溪涧、山石洞壑、林木花鸟等自然景观和古寺宝塔、亭台楼榭、石窟造像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观背后的历史传说,大都蕴涵着诸多人文精神。正是这些物质表象将历史记刻于人间,把文化与精神共融在西湖。
西湖的山层峦迥护,环抱碧水,有龙飞凤舞灵动之象,于是有了龙凤戏珠的传说。湖中三岛,构成了“海上三仙山”道家仙境,虎跑梦泉,诉说了当年的高僧一梦;孤山的梅花与白鹤,成了林和靖的象征,苏堤的六桥烟雨,见证了苏轼的功绩;伍公庙内,人们敬仰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刚强忠义,慕才亭边,人们感怀昔日佳人苏小小的爱恨情仇;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高山仰止,文渊阁内的《四库全书》叙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物质表象,丈量了西湖的宽度,更彰显了西湖的深度。
以物质表象传达精神内涵的手法在传统植物造景中更为常见。无论是“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景致婉约,还是“松排山面千重翠”的洒脱恢弘,抑或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雅致清艳,都体现着东方的审美情趣和托物言志的文人情怀。
3.2 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
丛的部首是什么“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美景驰名中外,离不开历代文人的吟诵。文化是动因,自然是载体,景观是结果。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文化形式作为精神因素,影响了西湖环境的营建,从而带动西湖文化景观的创造。
西湖文化景观在形成初始就受到精神信仰的影响。印僧慧理称飞来峰“灵鹫飞来”,灵隐寺最初的景观性质就是神宅仙境的神性景观空间[9]
。此后,文化景观随宗教文化拓展到西湖之滨,文化形态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相结合。宗教精神内涵推动了西湖在时空上的建设发展,创造了有着“天地神人”的“绝胜觉场”。
随着时空的推进,西湖的文化精神愈显丰厚。岳王庙饱含浩然民族精神,让人觉得湖山都溢满了壮烈之情。断桥和长桥,成了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命运的重要场景,被诗化成爱情的象征。雷峰塔、万松书院则因其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而被重建。
而今,精神内涵依然推动着西湖景观的发展建设。西湖综保工程恢复了杨公堤,修复了玛瑙寺,重建了钱王祠,修缮了西泠桥,让文化精神在山水人工间继续传承。3.3 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
园林中的楹联匾额、景观题名是以物质表象体现精神内涵最直接的方式。这些楹联匾额多采撷历代诗
文名篇以调动审美者的艺术想象,片言只语即可点出景观深意,一联一对就能将人们对园林美学直至对人生和宇宙的理解与周围的园林融为一体,突破时空界限,将景观升华至意境。
“西湖十景”就是运用写意手法,将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作为题名景观,它依托山水大环境设计了极为丰富的景观要素,通过画家选取独特观景视角,为景观点题定调,用四字景名表达出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不同景观特,并衍生出诗词歌赋、民间故事,产生意境和韵味,达到诗、画、景的完美统一。“西湖十景”蕴含的各种心性寄托和人格追求,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理念和
参考文献:
[1] 李功成.对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25(1):49-52.
[2]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146.
[3] 李斗.扬州画舫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75.
[4] 朱福昌.西湖景观艺术美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4,10(4):44-47.
[5] 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风物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86.
[6] 施奠东.西湖钩沉:西湖植物景观的历史特征及历史延续性[J].中国园林,2009,25(9):1-6.
[7] 陈文锦.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58.
[8] 王旭烽.走读西湖:从湖西开始的风雅之行[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98.
[9] 李一凡.论西湖意境文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13-17.
(编辑/曹娟)
作者简介:
倪 琪/1960年生/女/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 310058)
许 萍/1988年生/女/浙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杭州 31005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