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传承
1、“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精神”的提出并受到重视,是19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资产阶级民族形成和上升时期,他们体会到本民族的大多数人有一种共同的推进民族发展的主导意识和行为,由此而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观念。
黑格尔对“民族精神”内涵的阐释用u盘装xp系统
(1)民族精神是一国文化所具有的普遍的原则,它对于国家的一切特殊事务具有鼓舞的作用。
怎么买货币基金(2)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的发展具有决定的意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意识及其种种具体表现的特殊性,即决定于这一基础和内容
(3)民族精神所具有的特性,必定通过民族的宗教、伦理、立法、风俗以至其科学技术等等具体事项表现出来。
中国学者和政治家对民族精神的探讨,是在近代中华民族一再遭受外国列强侵略欺凌、民族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之后,由于中华民族的觉醒而受到重视的 。
梁启超于1899年12月在《清议报》发表《中国魂安在乎》,呼吁发扬“中国魂”,其核心是“爱国心和自爱心”。
1902年2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释新民主义》,力倡“新民之说”,号召发挥“国民之精神”,即要弘扬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宏大高尚完美,厘然有异于众者”。
隐青于1919年12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民族精神》一文,将“民族精神”定义为“为谋此民族之团结生存所表现之热情”,民族精神之有无乃关系国家之存亡。
郭沫若于1923年5月在《创造周报》发表《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一文,认为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力的巨人”,他所创儒家学派的经典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精进不断”的精神,和老子所主张的“道”先天地而混然存在,把一切的存在看作动的实在之表现,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
吴鼎第于1937年4月在《复兴月刊》(第5卷第8期)发表《综论民族精神》一文,指出:“民族精神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国家‘和一的情感’,这种情感最足以联系国民对内的团结和敌忾同仇的觉悟。”
萧一山于1938年11月在《经世战时特刊》发表《中华民族之特质及复兴之途径》一文,分析“中国民族的特质”有三项:(1)和平;(2)宽大;(3)知足。
同时存在 “武力不竞”,“组织不良”,“学术不昌”等严重不足。
呼吁复兴中华民族的途径即在:“不忘和平的本质而要恢复生存必要的抵抗力——尚武”;“不忘宽大的本怀而要加强团结一致的精神”;“不忘知足
的本分而要力求生活物质的供应——科学”。
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民族精神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发展而得以形成和提升。
2、中华民族精神的成因
⑴活动环境的影响 文化基因的发展
⑵历代哲人的提炼 杰出人物的垂范
关于倡导激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达则到兼济天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孔子
“与民同乐者,民亦乐之;与民同忧者,民亦忧之。” ——孟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关于树立勤劳勇敢、不避艰险精神 :我拿你当命你当我有病图片
kdj指标参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 ——张载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关于树立自强不息、勇于革新创造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龚自珍
关于提倡兼爱包容的宽阔胸怀和向往大同理想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大学》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民吾胞也,物共与之。” ——张载
关于提倡崇高气节、凛然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
题目大全“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 ——司马
迁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历史上这些思想家、政治家和其他志士仁人的名言警句,都是从某一侧面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世世代代教育了广大民众,因而对民族精神起到提升的作用。
历代英雄人物的壮烈行为,满腔赤诚,或是为国尽忠,或是冒险犯难、矢志不渝,或是勤于民事、鞠
躬尽瘁,或是面对外敌的侵犯英勇抗击,气节高尚,坚贞不屈,他们的行为凸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气概,在千千万万民众中,他们的行为受到深深的崇敬,同样世代起到垂范作用。
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华民族进化史上,有一批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槀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庄子·天下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下一句“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洪水神话的真实意义。”——范文澜
张骞冒险犯难、为国立功绝域 。
苏武忠于国家、坚守民族气节。
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忠心耿耿,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号称贤相。
东晋名将祖逖 ,闻鸡起舞,立志收复中原。
北宋末年宗泽、岳飞英勇抗金,保家卫国。
晚明忠臣袁崇焕,殊死抗清,梁启超《袁督师传》称誉他一生“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为历史上粤省第一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