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案
《黄河颂》教学案
教案背景:
    小寒经典语录为了响应市教育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精神,与“五三”高效课堂密切接轨,特写此教学案提升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课题:《黄河颂》
教材分析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预习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山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九曲连环(    )劈开(    )宛转(    )哺育(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是什么意思2、作者、作品与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
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朗读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刺激的虎狼之词1000句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五、自主学习
1、“黄河颂”,从标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望黄河滚滚”,“望”统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想象?写出发黄河的什么特点?“望”能换成“看”吗?为什么?
六、合作交流
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屏障“?”铁的臂膀“是指什么?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七、精讲点拨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生态灾难八、有效训练
1、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2、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九、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最后一课》
课外作业: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走近黄河》手抄报,在班内展评。
教学反思:
怎么申请 《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
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出感情,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
2、读出语气,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归属感
  但这一节课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总是不能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乐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说的太多,另外,小组活动不够充分,团体合作意识不强,这些都有待改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