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宁波
[摘要]宁波,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浙江第二大城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在2010年首次跃居第3位。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
[关键词]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经济中心
一、简介
(一)城市概况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它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属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单位。
宁波是历史名城,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遗址”发源地。秦朝,始皇嬴政派遣徐福出海采集长生不老仙药,从达蓬山北麓东渡日本,一去不复返。唐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并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欧洲一些国家进行商务往来。明朝时期(公元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机构,作为战略支点,进行产品交换、中转码头、集散中心的职能,后被浙江巡抚朱纨率领军队捣毁。16世纪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宁波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之一。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诞生了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江南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粤海关)之一的浙海关!战争以后,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还有四明山红革命根据地谱写了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宁波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已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也是上海中国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区。
宁波文化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的学派,又如四明学派、姚江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其中藏书脉络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
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由当时隐退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书籍638种,于是乾隆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中的一部,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它是中国藏书楼阁首屈一指的代表之作。 佛教信仰成就举世闻名,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弥勒佛道场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它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波不仅山清水秀,还自古以“四香”(米香、鱼香、书香、墨香)名扬天下,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特产可分为海鲜、干海产品、特食品,时令果品,传统工艺品,服装等几大类。海鲜、干海产品极为丰富的宁波,地处长江入东海口,海岸线纵长,是咸水、淡水交汇处,因此海鲜味道特别鲜美,水中微生物营养价值很高。宁波是中国盛产海鲜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鱼、带鱼、墨鱼、石斑鱼、香鱼、弹涂鱼、海鳗、梭子蟹、海虾、蚶子、缢蛏、牡蛎、泥螺、贡干、海蜇、苔菜等各类海鲜一应俱全。干海产品中,鱼翅、海
参、黄鱼鲞、明府鲞、红膏炝蟹、酒醉泥螺、虾干、鲍鱼、虾皮、新风鳗鲞、海蜇、海带、烤鱿鱼片等最有名,宁波人很喜欢以此特产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特别是宁波汤圆和酒酿圆子入选中华名小吃行列! 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四百三十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已成为联结宁波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为全国四大商帮[晋商、徽商、甬商、粤商]之一的宁波帮享誉全球,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在工商、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独领风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铸就了屹立不倒、永放光芒的宁波形象。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说,“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力之大,固可首居一指者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曾经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指示。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近30年来,这一伟大号召激励了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广大“宁波帮”人士积极响应同志的牵挂,情系家乡、不忘家乡、反哺家乡,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推动宁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沧桑巨变凝聚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凝结了无数“宁波帮”人士的心血和汗水。真可谓“拳拳赤子心,造福桑梓情”。
民族:居民主要为汉族(江浙民系),也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中共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
亭亭玉立是什么意思宁波人民政府市长:苹果怎么取消订阅自动续费刘奇
城市口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中国宁波
城市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
城市四大名片:宁波港、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景。
宁波城市文明守则:
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二、遵纪守法,维护公德。
三、讲究卫生,美化环境。四、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五、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六、尊师重教,勤奋学习。
七、相信科学,移风易俗。八、尊老,邻里和睦。
九、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十、艰苦奋斗,建设宁波。
二、历史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
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
鄞州。《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三、地理环境
(一)纬度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二)气候
宁波地处宁绍平原,纬度适中,温和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明显,但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但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若以平均气温0>22℃为夏季、0<10℃为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宁波全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气温最高41.2℃,最低-10℃。 无霜期230~240天,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连续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宁波市年平均气温覆盖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西部山区比平原少。
宁波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连阴雨、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
(三)水文
宁波的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余姚市大岚镇夏家岭龙角山;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四)地形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脉、丘陵、盆地和平原。全市山脉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查询银行卡余额四、行政区划
宁波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全市共有163个街道、78个镇、11个乡、2576个自然村村
民委员会。
宁波市行政区划市辖区 | 县 | 县级市 |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 | 宁海县、象山县 | 爱上你是一个错歌词余姚、慈溪、奉化 |
人口
根据《宁波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760.57万,外地人口为475.21万。 其中,男性人口为388.3564人,占51.06%;女性人口为372.2125人,占48.9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34。
0-14岁人口为888859人,占11.69%;15-59岁人口为570.8659人,占75.0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8171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4.750人,占8.61%;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78589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04227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7.8687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21.146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19.5162人,占68.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1.0527人,占31.69%。
五、经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业基地,即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自从古代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一)经济数据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 6010.5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7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5.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4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55.5︰40.3。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7.6亿元,增长23.8%,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4%、20.6%、34.6%、12.7%。2011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3.2%。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5389.8亿元,增长18.
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848.2亿元,增长17贫困生助学金申请理由.9%,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9.7、6.2和4.2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393.8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限制额度以上销售居前三位为: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类和石油类,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完成零售额442.7亿元,增长14.9%;批发业完成132.6亿元,增长54.6%; 零售业完成1701.7亿元,增长16.5%;住宿业完成30.4亿元,增长9.0%;餐饮业完成154.1亿元,增长18.1%。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12︰1缩小为2011年的2.06︰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53元,增长14.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