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老公梦见老婆怀孕、新闻两则 | 课型 | 新授 |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 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3、 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理 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 ||||
重点 | 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 ||||
难点 | 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 ||||
教学 方法 | 朗读法、讨论法 | 教具 | 小黑板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资源补充 | |||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 预习:学生朗读,注意下面子词的读音。 鄂 豫 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二、 导入: 1、 作者介绍。 2、 背景介绍。 二、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 、主体是 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新闻的结构:请学 生用横线画出,教师给予引导、指点且明确。(此 题让学生明了新闻的我五部分。) | 学生 预习 字词 了解创作背 景 明确新闻新 闻的相关知 识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资源补充 | |
五、 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新闻的六要 素,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六、 内容探究:思考、讨论且归纳。 1、 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 导语从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 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是怎样 衔接在起的? 4、 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 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六、 文章中心归纳:学生根据所学讨论并归 纳。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 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 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 披靡的英雄气概。 七、 通过比较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及情 感鲜明的特点:让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八、 布置作业 :完成成功同步练习. | 阅读课文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练习 总结 | ||
板书 设计 | 新闻两则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三特点:真实性、即时性、准确性 | ||
教学 反思 | |||
课题 | 1、新闻两则 | 课型 | 新授 | ||
课时 | 2 | ||||
教学 目标 | 1、 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幼儿园教师节礼物3、 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理 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 ||||
重点 | 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 ||||
难点 | 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 ||||
教学 方法 | 朗读法、讨论法 | 教具 | 小黑板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资源补充 |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课时) 一、解放南阳的背景: 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发于1948年11月5 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是 1948 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 海战役前夜。 二、 指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出消息结构 的五部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三、 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但 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但生了根,而且枝叶 茂盛了”。 分析:“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 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 富有气势。这个片段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让人形象地感知根据地日益壮 大,生气勃勃。 | 了解背景 学生自主 划分层次 阅读勾画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进口牛奶品牌 | 类似凌天传说的小说 资源补充 | |
四、 概括中心:《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 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以及其军事上的重大意 义:标志蒋介石车队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 而 我军则走上了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式,鼓舞了解放 区军民乘胜战斗的斗志。 五、 分析两文的写作特: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语言简明、气势磅礴。 六、 布置作业 : 完成成功同步练习。 七、 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 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 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 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 远不倒的。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 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 学生 概括 中心 分析新闻 写作特 总结 全文 | ||
板书 设计 | 1、新闻两则 写作特: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大连的旅游景点2.语言简明、气势磅礴。 | ||
教学 反思 | |||
我的中国梦诗歌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