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视点】我国人才竞争力状况分析
【⼈才视点】我国⼈才竞争⼒状况分析
⼈才竞争⼒,是指⼀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吸引、培养和保留有助于提⾼该地⽣产⼒的⼈⼒资本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本⽂撷取2020年《全球⼈才竞争⼒指数报告》和《“中国城市⼈才吸引⼒排名”报告》两个报告数据,就世界各国和我国主要城市的⼈才竞争⼒进⾏参照对⽐以做分析。
各地⼈才⼯作正在努⼒实现⼈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
设、社会建设和⽣态⽂明建设深度融合
蔬菜种子
最新全球⼈才竞争⼒指数报告了什么?
今年2⽉份,德科集团与欧洲⼯商管理学院(INSEAD)及⾕歌(Google)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球⼈才竞争⼒指数报告》(GTCI,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综合考虑了70个指标,覆盖了132个国家和155个城市。
外地车牌能进北京吗中国排名有所上升。中国从去年的第45位,跃升3位⾄今年的第42位,但在不同核⼼领域的表现则参差不齐。研究表明,中国由于拥有较为领先的教育系统及创新能⼒,在全球知识技能⽅⾯表现突出,但在吸引⼈才、职业及技术技能两项指标则相较排名不够理想。
⼈⼯智能⼈才成为焦点。除了⼈才竞争⼒排名以外,今年的报告聚焦⼈⼯智能时代的全球⼈才主题,主要探讨⼈⼯智能发展对各⾏业带来的改变,迫使⼯作常规、企业结构及⽣态系统被重新审视。⼈⼯智能领域⼈才匮乏,并且在国家和⾏业的分布中不平衡。报告结果显⽰,⾼收⼊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数字化技能差距愈加扩⼤,部分国家正在快速提⾼数字化技能,但⼤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则进展缓慢。
网络密码
瑞⼠保持第1名。今年是报告的第七次发布,瑞⼠从2013年报告⾸次发布⾄今⼀直稳居第1位。美国与新加坡则分列第2、3位,与去年排名位序互换。位列前20名的国家分别是瑞⼠、美国、新加坡、瑞典、丹麦、荷兰、芬兰、卢森堡、挪威、澳⼤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冰岛、爱尔兰、新西兰、奥地利、⽐利时、⽇本、以⾊列。与去年⼀样,⾼排名与⾼收⼊经济体有直接关系,拥有更优⼈才竞争⼒政策的发达国家,较少受到政治与社会经济不稳的影响。⾼收⼊国家因拥有稳定的基础设施,可更多投资于终⾝学习及技能提升或优化,以吸引和保留⼈才。同时,各国正寻求新⽅法以出⼈与科技协同⼯作的平衡点,努⼒成为⼈⼯智能的领导者。
中国16城榜上有名(⽐2019年增加了4座上榜城市)。排在第1的是⾹港(第6位),其次是上海(第32位),接着是北京(第35位)、台北(第46位)、杭州(第67位)、南京(第75位)、深圳(第78位)、⼴州(第97位)、武汉(第100位)、天津(第102位)、西安(第106位)、成都(第109位)、重庆(第112位)、苏州(第116位)、珠海(第121位)、郑州(第127位)。
“随着机器与算法的发展,以⾄⼏乎各类型⼯作都被重新定义,拥有合适的⼈才较⽐以往也更为重要。如今,机器与算法不单应⽤于⼯⼚⽣产线,企业的前线部门、后勤与总部皆有应⽤。为了与之相辅相成,所有层级的员⼯都需提⾼适应能⼒、沟通能⼒、解决问题及领导能⼒等多项‘⼈⼒技能(human skills)’。未来10年将掀起着重提升综合技能的⾰命,以达成让⼈类和机器有效、⾼效的协作。”德科集团CEO Alain Dehaze在评论报告时谈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科目
从⼈才流动看国内城市的⼈才吸引⼒
今年5⽉份,恒⼤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才吸引⼒排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准确把握国内⼈才流动趋势,动态掌握对⽐了国内各城市的⼈才吸引⼒。为衡量不同城市的⼈才吸引⼒,报告定义⼈才吸引⼒指数为⼈才流⼊占⽐、⼈才净流⼊占⽐、应届⽣⼈才流⼊占⽐、海归⼈才流⼊占⽐的加权结果。其中,⼈才流⼊占⽐和⼈才净流⼊占⽐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应届⽣⼈才流⼊占⽐和海归⼈才流⼊占⽐反映城市对年轻⾼学历⼈才和海归⾼学历⼈才的吸引⼒。
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才流动趋势。报告显⽰,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的跨城求职者。⼈才求职和跨城求职具有明显的⽉度波动性,⾼峰均在春节后的3⽉。从性别看,2019年流动⼈才中男性占60%,明显⾼于求职总体的54%,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才中超⼋成为18-35岁;
从学历看,流动⼈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明显⾼于求职总体的37%,⾼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作年限看,流动⼈才中46%⼯作5年及以下,⾼于求职总体的44%,职场新⼈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资⽔平看,流动⼈才中45%⽉收⼊超6000元,明显⾼于求职总体的40%,收⼊较⾼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业看,流动⼈才中51%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于求职⼈才总体的48%。
瑞典人口面积最具⼈才吸引⼒的城市都有哪些?上海⾃2017年起连续三年排⾏第⼀。中国最具⼈才吸引⼒城市100强中,位列前10的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天津;2019年应届⽣和海归⼈才流向北上深⼴的⽐重分别占⽐24.5%、28.7%,均⾼于流动⼈才流向北上⼴深的⽐重20.2%,应届⽣和海归更倾向⼀⼆线城市;从⼈才流动趋势来看,长三⾓、珠三⾓⼈才集聚,京津冀⼈才流出;分地区看,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才净流⼊占⽐分别为5.8%、-2.4%、-0.2%、-3.2%,东部⼈才持续集聚,中西部持续流出但有所收窄,东北持续流出且幅度扩⼤;分线城市看,2019年⼀线、⼆线、三线、四线⼈才净流⼊占⽐分别为-2.7%、1.1%、1.8%、-0.3%,2018年分别为-
0.9%、4.9%、-0.3%、-2.3%;结合近4年数据观察,⼀线因京沪控制⼈⼝持续流出,⼆线⼈才持续集聚,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看,超六成⼈才流向五⼤城市,2019年长三⾓、珠三⾓、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才流⼊占⽐分别为23%、14%、13%、7%、7%,净流⼊占⽐分别为5.0%、2.8%、-4.0%、0.0%、-0.5%,长三⾓、珠三⾓⼈才集聚,京津冀受北京控⼈影响⼈才
今天你要嫁给我 歌词净流出,成渝和长江中游基本平衡。
北上⼈才净流⼊占⽐逐年下降、深⼴呈上升趋势。北京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7%、-2.3%、-2.7%、-3.9%,持续为负且降幅扩⼤,主要是因为北京严控⼈⼝、疏解产业,北京和上海互为⼈才外流第⼀⽬标城市,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才流出占⽐分别为0.8%、0.6%,⼈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上海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1.3%、1.2%、0.9%、0.5%,持续净流⼊但逐渐下降,主因上海控制⼈⼝及产业转移;深圳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2%、0.1%、0.4%、0.2%,主因深圳活⼒强、⼈才政策吸引⼒⼤;深圳和⼴州互为⼈才外流第⼀⽬标城市,深圳流向⼴州和⼴州流向深圳的⼈才流出占⽐分别为0.7%、0.6%,规模基本平衡;⼴州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3%、0.5%、0.5%、0.6%,持续稳定净流⼊,主要是因为⼴州发展速度较快、⽣活成本在⼀线城市中最低。
⼆线城市中,杭宁渝汉⼈才净流⼊占⽐呈上升趋势,津蓉有所下降。杭州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8%、1.0%、1.2%、1.4%,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主要是因为杭州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薪酬超越⼴州在⼗⼤城市中位列第四;南京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8%、0.9%、0.9%、0.9%,始终为正且⽐较稳定,主要是因为南京发展速度较快且2018年“宁聚计划”实施吸引⼈才;重庆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1%、-0.1%、0.5%、0.3%,2018年由负转正,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产业等发展吸引⼈才;武汉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3%、0.0
%、0.8%、0.1%,2017年由负转正,主要是因为2017年“百万⼤学⽣留汉”政策实施;天津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2%、0.1%、-0.1%、-0.1%,逐年下降且2018年由正转负,主要是因为天津发展速度放缓;成都2016-2019年⼈才净流⼊占⽐分别为-0.8%、-0.3%、-0.3%、-0.6%,始终为负,主要是因为薪资⽔平较低,重庆与成都互为⼈才外流第⼀⽬标城市,⼈才从成都净流向重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