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6年33卷第1期猪业论道
TALKING SWINE INDUSTRY
我国猪价波动现象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闫益波,张玉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太原 030032)
猪价问题一直是我国养猪业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本来价格的波动是市场的正常现象,然而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却反映出我国猪价形成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其成因。 国家农业部关于生猪价格波动规律的项目研究显示,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先后在 1985年、1988年、1994 年、1997年、2004年和2007 年经历了6次明显的价格波动[1]。加上2011年和2015年这2轮的波动,已有8次大起大落,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养猪从业者叫苦不迭,尤其是2012—2014年3年间猪价的持续低迷,猪场损失惨重。如何缓解猪价周期性波动导致的“肉贱伤农、肉贵伤民”的两难处境,真正保护好农民的“钱袋子”和民众的“菜篮子”,仍然任重道远。
1 猪价波动与猪周期现象
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正常现象,通过价格的波动调节供求关系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然而,猪价的波动在我国表现得尤其突出,猪肉价格上涨激发养猪从业者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养猪从业者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造成“赚一年,赔一年,平一年”的尴尬局面[2]。
2 猪价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2.1 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一建考试科目
生猪从后备猪选留到产仔,再到育肥出栏,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陷入“蛛网困境”,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这种生产
基金项目:生猪安全高效生产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编号:2013131020)。
周期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从接收价格信号到调整生产规模之间的时间差,从而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2 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和散户或小规模专业养殖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生猪养殖业的主体,未来产业集中度还将进一步升高,但是散养户在一些地区和范围内也将长期存在,由于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这将一定程度上加剧生猪价格的动荡,放大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了猪价的大起大落。随着生猪市场日趋成熟,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猪周期波动会相对平缓[3]。
2.3 疫病加剧产业波动
疫病对畜牧业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各种难以防控的发病和多发病,往往给猪场造成毁灭性打击。目前我国对养猪的环境控制还不够重视,饲料霉菌毒素泛滥,加之对疾病防控措施的轻视等导致生猪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大多猪处于亚健康状态,给疫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如2006年下半年暴发的猪蓝耳病、2011年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导致母猪和仔猪的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生猪供求关系吃紧,价格大涨。
2.4 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
飞机行李箱要求由于生产分散、单位众多,难以普查,抽检又存在误差等问题,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的问题。加之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疫病信息、政策红利等因素考虑,工作合力不强,没有建立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以销定产难度大[4]。
2.5 猪肉进口量不断增长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猪肉因其价格优势越来越多地出口到我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猪价格的波动,但是和我国
庞大的生猪产能相比,进口部分占比很低,影响程度非常有限。长远来看,进口猪肉的成本优势如果继续保持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开放的逐步加大,未来的影响可能会加大。
2.6 饲料原料和饲料的价格波动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左右,饲料原料产量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当年饲料价格的涨落,目前我国饲料供给中,豆粕和鱼粉严重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而基本自给的玉米和麸皮等原料也会随国内粮食价格变化而波动,好在我国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补贴托市政策的实施,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整体上波动不大。但是考虑到未来我国粮食政策和流通体系的改革,以及未来国内粮食市场的逐步开放,通过饲料价格波动传导到生猪价格的涨落将更为复杂多变。
3 应对猪价周期性波动的措施坦克世界m系吧
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生猪生产的供求平衡与市场稳定,是长期困扰生猪生产发展、价格稳定以及市场供应的难题。而且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涉及的是民生,考验政府宏
观调控的能力,要破解这一难题,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3.1 国家宏观政策措施层面
3.1.1 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
我国生猪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头10年主要以散养为主,第2个10年规模化养殖开始逐渐增多,进入21世纪以来,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是由于生猪养殖单位和数量太大,尽管规模化的比例不断上升,散养户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中国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比较弱的,而且供需失衡还会导致游资和热钱的介入,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国家应通过各种扶持、鼓励等引导措施,发
猪业论道
TALKING SWINE INDUSTRY
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或适度规模化生产,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加快跳出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3.1.2 建立完善的猪价预警信息系统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如何获取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误不是一般生产者
能够做到的,生猪产业也不例外,而且由于产业链条长、涉及产业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等更是让养猪户捉摸不定,因此,政府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通过建立一个影响猪价的预警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供求、技术进展、疫病防控、价格变化、存栏量、出栏量、能繁母猪数、仔猪价格、国内外产业动态和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好系统平台的价格预警作用,让从事生猪养殖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同时还要保障这些信息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3.1.3 完善补贴和收储政策
猪肉价格高时,社会各方都关注,为了增加市场供应量,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比如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但实际上,这时候价格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再给予补贴,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导致下一轮供应量过多,反而增大了生产的波幅。所以说适时而灵活的补贴政策是考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表现。同样,猪肉收储政策在平抑猪价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格信号。未来生猪相关的补贴和猪肉收储政策的存留和改革,还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将越来越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价格更灵敏真实地反应市场供求关系。
3.1.4 完善生猪保险政策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作为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手段,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生猪保险自推出和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从当前生猪保险的实际推广情况来看,大型企
业保险意愿强,小散户弱。猪场更愿意为仔猪和育肥猪保险,而不愿意为能繁母猪保险,而保险公司更愿意为风险相对小的能繁母猪保险,这直接导
致了生猪保险工作推进缓慢,尽管在一
些地方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
求不断创新保险产品,取得双赢的市场
效果,但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险产品还
不多,未来还需要不断完善。
3.1.5 推出生猪期货
一般认为,现货市场对供求关系的
反应具有滞后性,而期货具有前瞻性,
可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一定程度上
可以平衡和化解未来市场的风险,反应
到生猪市场上,可以防止猪价的大起大
落,具有稳定生猪产业长远发展的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未来
生猪产业将由规模化的大型企业主导,
政府干预的措施可能会越来越少,这种
情况下,作为一种金融手段,生猪期货
的推出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
加快推进力度。
3.2 养猪企业微观管理层面
3.2.1 生猪产业要不断提高技术
和管理水平
猪场要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才能生产
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技术和
装备的提升,带动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深
入推进,从而实现品种良种化、生产设
施化、养殖标准化、产品安全化、防疫
制度化,加快传统养猪向现代养猪的新
跨越。目前生产高端猪肉、土猪肉、有
机猪肉等技术含量高、品质好的猪场仍
然具有很强的抗跌性,受市场价格波动
的影响很小。
3.2.2 拉伸和整合养猪产业链规
避风险,提高效益
完整的养猪产业链包括生猪养殖、
屠宰、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其中,
生猪养殖是风险最大的环节,是生猪产
业链条的低端链条。散户和中小规模猪
场,往往缺乏议价能力,在价格跌势中
更易“受伤”。而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
生猪养殖公司,由于产业链条完整,在
生猪收购,屠宰、猪肉销售及储存、冷
链配送等中高端环节均可保障盈利,规
避了单纯养殖带来的市场风险。所以只
有实现了养猪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才
能实现对养猪业全面的把控,最有效地
规避养殖风险,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5]。
3.2.3 积极调整优化猪结构,适
时出栏
一般认为,当猪价高涨时,积极扩
大能繁母猪的规模,加大补栏力度,而
猪价低迷时,加大能繁母猪的淘汰比例,
适当压栏和减少存栏,这样灵活机动扩
张收缩可以有效降低猪场的运转成本,
减少损失。另外,要充分利用猪的生长
发育规律,适时出栏,争取最大的饲料
利用率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加快了
出栏速度,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总之,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波动
是正常现象,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供求
关系的平衡状态。但在我国现有的环境
下,猪价波动的频率、幅度和时间往往
比较难以把握,原因也非常复杂,包括
政府和市场、国内与国际、宏观与微观、
大班毕业文案发朋友圈进口与出口、成本与效率、科技与管理
等方面。笔者认为,不论环境和条件怎
么变化,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根本措施,在此基础
上充分把握政府相关的政策动向和市场
动态,积极在技术和管理上下足功夫,
练好品种、饲料、疾控和饲养管理这4
大基本功,就会达到“任凭风浪起,稳
坐钓鱼船”的理想状态。目前,国家推
行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已成为常
态,对产业的影响不可限量,借助互联
网和电商平台的力量,整合生猪市场、
长得丑活的久长得帅老的快
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提高
生猪产业对抗风险、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的目标,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杨苏雯.“猪周期”困局缘何难避[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5):4-6.
[2] 韩媛媛.我国猪肉进口增加的原因与影响
分析[J].中国物价,2013(12):34-36,44.
[3] 顾立伟,王雷,周荣柱.关于“猪周期”
的思考[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8):
2022年产假是158天还是98天31-34.
[4] 万国京.生猪价格周期对CPI影响分析
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5(3):65-66.
[5] 李文刚. 拉伸和整合养猪产业链规避风
险提高效益[J]. 猪业科学, 2013, 30
(8):120-121.
(收稿日期:2015-11-27)
127
2016年33卷第1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