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信任的崛起及其信任基础的巩固
No.03-04
中国发展观察
智库论坛
信任是指个体对于置信对象的行为符合自身期待的主观判断。判断乐观则信任,判断悲观则不信任。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自古至今皆认可的是:若得益于个体信任的普遍积累,人类社会将持续迈向繁荣与稳定;若受困于个体信任的普遍流失,人类社会将逐渐堕入衰败与混乱。现如今,在技术、社会、信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社会信任的基本模式已悄然发生了由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向技术信任的转变。及时关注且正确认识该现象,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技术、社会、信任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代。何谓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信息技术与社会正在发生相互建构:一方面,制度、文化、习俗等社会规范通过规制与引导信息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左右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式。另一方面,
以信息科技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范式通过重塑社会的物质基础,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全部社会生活以及相应的制度均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而社会与信任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一方面,社会运行有赖于信
任“驱动”。根据卢曼(2005)的
观点,信任是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
制。其中社会复杂性所造成的主要
问题就是社会个体对于其行动后果
的不确定,进而令个体陷入“无所
适从”的选择困境,这会阻碍社会
互动的发生。而个体通过信任(或怎样开通博客
不信任)投入社会生活,则可以简
化这种社会复杂性,驱动社会互动
持续进行。另一方面,社会形态决定
信任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
程中,随着个体社会交往方式转变、
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不仅对置信的
需求在增加,信任的基础也在变化:
在农业社会,个人依附于土地,“生
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缺乏现
代意义的社会流动。在有限的活动范
美国保健品排行榜
换挡拨片怎么用围内构成了一种熟人社会环境,社会
信任主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
上,其重要基础是个人的经验与理性
计算。在工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发生深刻变化,个人活动脱离任
何既定的地域空间,陌生人之间必
要且频繁的社会交往打破了熟人环
境,社会信任主要建立在人与人之
间的契约之上,其重要基础是政府
的制度供给与执行。
技术建构下新的社会复
杂性涌现
在信息社会,即被信息技术
重构的社会,出现了“不在场”与
“不可识别”的个体行动,社会复
杂性表现出新的特征,根植于前信
息社会的信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被
瓦解:
1.经验失灵:数字鸿沟导致知
识不对称。亚太经合组织(OECD)
将数字鸿沟(the digital divide)
定义为,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
人、家庭、企业和地区获取信息通计算机实习总结
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不同
活动的机会和差距。根据最新统计
数据,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56.1%,
这意味着接近45%的人尚未接入互
联网。而对于已经接入互联网的人
而言,还面临对于数字技术与设备
的应用鸿沟,例如一部分人已经将
人工智能技术熟练运用于股票投资,
而另一部分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还
仅限于浏览门户网站。由数字鸿沟导
致的知识不对称广泛存在,令普通公
众的个人经验与理性计算远不足以应
环保讲话稿
付信息社会的复杂性及其风险,甚
至根本意识不到“技术作恶”的存
在。所以也就出现了在算法政治的
操纵下,选民被精准地推送符合其
自身偏好的信息,彻底沦为“乌合
之众”的情况,例如2016年美国大
选,又如英国脱欧公投。
2.制度缺失:技术化社会治理
陷入异步性困境。异步性困境指的
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迭代速度不断
加快,约束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规则
迭代相对迟缓,形成了技术发展与
治理发展之间的速度差异,进而导
致了技术化社会治理失灵(邱泽
奇,2018)。物联网、云计算、大
技术信任的崛起及其信任基础的巩固
张 权
9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