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思维、创新模式
春节贺词大全导读
创新创业渐成社会热潮,然⽽并⾮每⼀个灵光乍现的想法都能成就为⼀番事业。创新有道,创业有⽅。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的探索有哪些模式?怎样让创意⼀步步变成现实、⾛向成功?且听清华⼤学教授、《知识分⼦》主编鲁⽩如何解读。八月十五的祝福语
今天我从三个⽅⾯讲讲创新:第⼀⽅⾯,了解环境。不管做什么,你必须要了解周围的⼤环境和⼩环境,包括国际、国内和你现在学习的清华的环境;第⼆⽅⾯,创新思维。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事业,创新的思维⾮常重要。我将结合个⼈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第三⽅⾯,只有创新思维还不够,有时不仅要了解到想做的某件事情重要,⽽且做事的⽅式更重要,因此,我要讲⼀下创新的模式,即如何提⾼⾃我修养。
⼀、了解环境
⾸先,⼤家要读书,不仅阅读专业书,更要读杂书。托马斯·弗⾥德曼(Thomas Friedman)是⼀位《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时政评论家。他曾写过⼀本书,叫做《昨⽇辉煌》,说中国现在做的很多具有战略眼光的事,曾经是美国⼈做的,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东西。但美国现在不做了,或者说没有能⼒做
了。他认为⼀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有政府⽀持的五⼤⽀柱。第⼀是政府投资教育,从⼩学到⼤学,还有研究⽣教育;第⼆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码头和互联⽹;第三智⼒引进,对美国⽽⾔主要是移民,中国则是吸引海归;第四是政府研发(R&D)的投⼊,在美国有国⽴卫⽣研究院(NIH)等,在中国有⾃然科学基⾦委,科技部等;第五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融市场的监管,这些过去美国做得很好,⽽现在则是中国做得⽐美国好。
从改⾰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发展迅速,这是什么原因?第⼀个原因是搭便车。台湾有个著名的制造电脑的宏基集团,它的⽼总施正荣30年前倡导“⽼⼆哲学”,说做⽼⼤往往在产品开发时冲在最前⾯,把市场打开,他当然要拿最⼤的市场份额。但⽼⼤往往投⼊巨⼤,很⾟苦。⽼⼆则没有那么累,等到市场打开后,马上跟进。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恰恰是实践了“⽼⼆哲学”:跟在发达国家后⾯搭便车。第⼆个原因是⼤市场。这个原因今天还在,可能还更⼤;⼤批中产阶级的崛起创造了巨⼤的购买⼒。第三个原因是改⾰红利,过去中国的⼀些体制束缚了⽣产⼒发展,所以⼀改⾰马上把红利爆发出来。不过,经过30多年的⾼速发展,⼀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交通、能源、空⽓污染、医疗、教育和养⽼等。
《中国⼤趋势》⼀书的作者约翰·奈斯⽐特是⼀个未来学家,上世纪80年代曾经写过⼀本书叫《⼤趋势》,预见了世界的能源危机、恐怖主义、⾦融崩溃,等等。1984年,曾经请他写⼀本关于中国⼤趋势的书,他当时没答应。后来他到中国⽣活了9年,进⾏深⼊的研究,才写了《中国⼤趋势》。
他把邓⼩平研究得⾮常透彻,⽐如所谓“摸着⽯头过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开放是唯⼀的出路;⾛中国特⾊发展之路,等等。根据这些思路,这本书预见了今后中国发展的⼀些事情,现在看来还很准。如果我们⽤类似的⽅法学,看看现在的⼀些主流思想,⼤概也可以对中国的未来有⼀些预测。
经过⼏⼗年的⼀系列改⾰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有了⾃⼰的改⾰后的⽂化。这个⽂化⼤概可以这样描述:⼀是敢想敢做,在今⽇中国,这种精神相当明显。有不少⼈认为可以通过⾃⼰的努⼒来实现理想;其次是对⼯作充满热情,很多⼈⼯作是⾮常努⼒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好⼀点的⽣活,⽽是对事业、对⽣活充满了激情;最后我还想到⼀条是勇于创新,就是不循规蹈矩,做⼀些⼈家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从国际到国内再到清华。⼤家也许注意到清华⼤学近年的⼀些变化,总起来说⼤概在这四个⽅⾯:
第⼀是国际化,这是建设成世界⼀流⼤学必不可少的⼀步。国际化其实是两⽅⾯:清华要⾛向世界,也要把世界引到清华。最近发⽣的⼀件⽐较⼤的事情就是清华与国外⼤学联合办校,如清华-伯克利深圳分院。甚⾄可以把分校开到美国,⽐如与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学⼀起建⽴⼀个全球创新交流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Gix)。还有苏世民学者项⽬,把世界最优秀的年轻⼈才吸引来来清华,是培养全球未来领袖的计划。
⼩的层⾯,是学⽣要国际化。希望以后在座的研究⽣,10%~15%应该是全球的同学。站在这个讲堂上的⽼师,应该包括有⿊⽪肤的或者黄头发的,这才是国际化的⼤学。
为什么要国际化?因为这是清华⾛向国际⼀流⼤学的唯⼀途径。我们在学术评估⽅⾯⼀定要按照国际标准,⼈才的⽔平⼀定要在世界上有可⽐性。我们的教学教育⼀定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的学术道德规范也⼀定要是国际上公认的。
第⼆,要做这⼀切事情,体制机制是最重要的保证。因此,清华和北⼤现在正在做的⼀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就是⼈事制度改⾰。其关键就是择优⽤⼈,有流动性,有进有出,这样才能将最好的⼈才引进和留住。具体作法是tenure-track制度,向全球公开招聘,⽤具有全球竞争⼒的⽀持⼒度,⽤国际⼩同⾏进⾏评估。清华的⽣命学院和医学院先⾛了⼀步,是学校的试点,五年前做了。现在tenure-track的制度正在全校推⼴。
第三是教育教学的改⾰,在今年全⾯展开。现在的形势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要改变,这个我下⾯会展开来讲。
第四,要做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很多资源,所以就会花很多⼒⽓拓展资源,这个资源不仅仅是捐款,还有跟地⽅政府的合作,以及风险资本,技术转化研究院,清华控股,校友,社会资源,等等。
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能不能适应现在世界形势的变化?能不能适应中国的改⾰开放?能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总结起来⼤概可以从以下⽅⾯探讨:
节日由来⼀是全球化,地球是平的,互联⽹使全球交流变得⾮常容易,⼈才、资本、技术和信息快速流动,⼈际联络⽇益紧密。全球化给⼈才培养提出了什么要求?就是要提⾼你的交往能⼒和表达能⼒,要有全球视野,具备国际竞争⼒。
有意义网名第⼆是⼈类社会深刻的转型,全球在转型过程中,产⽣了⼀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稀缺、贫富悬殊和公共卫⽣、安全的威胁等。同时,我们的经济模式、⽣产⽅式、⽣活⽅式、社会结构等都发⽣了巨⼤变化。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新的领域层出不穷,⼈才需求在改变,⼈才成长⽅式也与过去不同。你要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模式,以开放带动改⾰,以改⾰促进发展。
第三是中国崛起。中国正在进⼊全⾯深化改⾰,以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式,实现“中国梦”。这样⼀个转型期特别需要各⾏各业的领军⼈才。这需要“三位⼀体”的教育,即全新的价值观、能⼒跟知识结构。我们到学校不仅仅学知识,培养能⼒,还要有全新的符合现代世界发展的价值观,要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四是科技⾰命。互联⽹、⼤数据和基因检测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整个社会的技术快速发展,快速发展急需拔尖的领军⼈才,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适应能⼒强的创新创业⼈才。
我们请了⼀些专家、校友、毕业⽣,来谈谈清华校友、毕业⽣在现代社会上有哪些不⾜,在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制定培养计划。清华学⽣有很多优点,我们在此先不讲。关于不⾜的地⽅:我们有些学⽣功利⼼强了⼀些,有时过分注重结果,⽽不关注这结果是如何得到的。学习的激情弱了⼀点,很多学⽣不是为了兴趣学,⽽是为了⽬的,为了功利⽽学。还有就是我们有些教授经常说的,清华学⽣的均值⼤,⽅差⼩,个性化不⾜。⼤家都很优秀,但杰出的少。我们的学⽣很能完成任务,但很少发起项⽬。另外就是我们不太善于有效利⽤周围的资源,也很少挑战我们的⽼师和权威。
总结⼀下,教学教育的改⾰,要重视下⾯⼏个⽅⾯:要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要⿎励源头创新,我们过去可以复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强调源头创新;要追求颠覆性技术;要推动⼤跨度的学科交叉;还要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参与。
⼆、创造能⼒
先定义⼀下创造⼒。创造⼒是⼀种解决问题的能⼒,但不是简单的解决问题,它是⽤⼀种⼈家想不到的(⽅式)解决问题,Solving problems in imaginary ways。今天我来讲讲我对怎么提⾼创造⼒的⼀些思考。
关于创造⼒的⼏个误解。第⼀,关于创造⼒,有⼈说艺术家才真正有创造⼒,⽐如毕加索、罗丹,他们是在创造。但这其实是不⼀定对的。⽐如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Watson and Crick。他们是
办事快的成语具有⾮凡的创造⼒的⼈,DNA双螺旋模型是到今天为⽌影响⽣命科学最⼤的学说。提出这个模型需要巨⼤的想象⼒;第⼆个误区是⼀定要有⼀定的技能才可以创新,这个想法也是错误的。举例来说,梵⾼的绘画技能⼀点也不⾼超,但他创造出了划时代的作品。创造⼒不等于经验,有时候经验太多反⽽束缚创造⼒;第三个误区是⼀个很聪明的⼈才会有创造⼒,但⽣物学之⽗、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据说智商⼀点也不⾼。现在科学研究发现,创造⼒是可以学习的。英国剑桥⼤学分⼦⽣物学实验室(MRC)出了⼤概14个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通过互相学习来提⾼创造⼒。我特别强调这⼀点,必须要对⾃⼰有信⼼,每天照着镜⼦说三遍:“I am creative,I am creative,I am creative”。
情感障碍。要去创造的话,在情感上会有⼀些障碍。⽐如fear(害怕),fear表现在很多⽅⾯,不敢冒险是最明显的⼀种。美国⼀位很有成就的另类导演Woody Allen说,“If you are not falling now and then, it is a sign that you are playing it safe”。还有,每个⼈都希望⾃⼰的⾏为跟周边的⼈没有⼤的差别,否则⼈家就会觉得你怪怪的,这种fear使得你的创新能⼒下降。也就是说,寻⽐较安全的做⼈⽅式压抑了你的创造⼒。另外,当有⼀个好的想法和创意时,很多情况下需要坚持。也许⼤家都会说这个想法很蠢,这个想法做不成,但是你⼀定要坚持,坚持才能让⼀个有创意的想法最后得
需要坚持。也许⼤家都会说这个想法很蠢,这个想法做不成,但是你⼀定要坚持,坚持才能让⼀个有创意的想法最后得以实现。最后,少⼀点批评,少⼀点评判,多⼀点⿎励,让你的想象⼒展翅⾼飞。
⽂化障碍。中国的⽂化其实是不太⿎励创新的。创造性很多情况下不是按照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来发展。在我的实验室,我经常会要求⼀些同学多做“thought experiments”(思想实验)。也就是说,想到⼀个想法并不⼀定要做,但是你要从头到尾将整个题⽬想出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假如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这种结果怎么解释,这个解释有什么意义,等等。最后写出⼀个研究提案,但不⼀定要去做。⼈⽣时间有限,⼀定要做最有意义的题⽬。这样做,⾄少你有很⼤的时间花在想问题上。我们现在很多学⽣,习惯于⽼师告诉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但事实上,你今后从事的很多事情不是⼈家告诉你的,⽽是你要⾃⼰去想的,⽽且不光是要想到这个东西,还要从头想到尾。另外,假如你每天⾮常紧张,你是没有创造⼒的。你要有⼀定的时间喝咖啡或者和朋友聊天,沿着别⼈的想法发散地想⼀想,对我们开发⾃⼰的创造⼒有好处。
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法。⾸先你们在做⼀个课题的时候,要想各种各样的解决⽅案。不要想到⼀个想法马上就去做,你先想15个想法出来,最后选择⼀到两个试⼀下,这个⽅法⽐你⾃⼰想到⼀个想法,甚⾄是⽼师告诉你⼀个想法马上去做好很多。另外是讨论,特别是头脑风暴,⼈不能太多,七⼋个⼈,⼤家轮着,第⼀个⼈想出⼀个解决⽅案,之后每个⼈不能和前⼀个⼀样,这样兜圈⼦,想个两三圈下来基本想完了。
三、创新模式
⼀个⼈的创造⼒是有限的,但是假如⼀开始定位定对了,⽅向搞对了,便能事半功倍。讲⼀个⼩故事。杰姆•柯林斯(Jim Collins)是斯坦福⼤学经管学院的教授,写了⼀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他研究了美国发展最好的公司的特质,其中有⼀条是“刺猬原则”,包括三个圆圈:第⼀搞清楚你⾃⼰最喜欢⼲什么;第⼆是搞清楚你⾃⼰最擅长什么;第三是你做的这个事情要创造最⼤的价值,包括个⼈和社会价值。这三个圆圈相交的地⽅,就是你每天要想做的事情,就是你必须要年复⼀年坚持的东西。
还有另外⼀本书,叫做《正态分布》 (Bell Curve),讲了⼀个⾮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可以引出⼀系列的思考。⼈服从正态分布。有些⼈在发展最前沿,有些在社会的后⾯,但是80%~95%的⼈们落在中间。有⼀个“⼆⼋法则”,社会80%的价值是20%的⼈创造的。⼤多数⼈没有看到的时候,你要先想到。等别⼈看到以后,你要有计划。很多⼈在现有的阶段,往往不太考虑超出⾃⼰能⼒的部分。每当到了⽣命转折的时期,如果遇到⽐⾃⼰的能⼒要⼤出那么⼀节的事情,连想都没想,那么你就不可能做成。
清华⼤学校友邓锋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很好。他说企业家精神,有两个最主要的,就是领导⼒加创新。作为领军⼈物需要三个素质,第⼀要看到⼈家还没有看到的地⽅,⽐⼈家看得远,这就是远见;第⼆领军⼈物⼀定要有胆量,做⼈家不敢做的事情;第三你要有号召⼒,要⼈家跟着你⼀起⾛,特别当你还没有权⼒、资源的时候,你能说服⼤家⼀起去做。这三个东西加起来叫领导⼒。仅有领导⼒还
某年某月某天不⾏,还要做出来的事情跟别⼈不⼀样,所以要有创新意识,这两条加起来就是企业家精神。
关于创业者。我们研究创业者所需要的特质是什么,第⼀是你敢不敢冒险,⼀个创业的⼈往往⾯临未知情况,⽐如钱没到位,或者员⼯辞职了。第⼆你有很强的激情,完全相信你⾃⼰想要做的事情。第三street smart(⽣存能⼒),就是你能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的战略,作出最好的⾏动。第四innovation(创新),就是想的、做的跟⼈家不⼀样。第五创业者⼀定是领袖⼈物,这个领袖⼈物要能够激励别⼈⼀起做,还有当危机发⽣时,有很好的危机处理能⼒。最后是时时刻刻要想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我现在讲⼀下以⾊列。以⾊列⾮常讲究创新创业,把企业精神作为国家的核⼼竞争⼒。为什么以⾊列是这样的国家?有⼈说犹太⼈很聪明,有的说以⾊列团结,有⼈说以⾊列⾮常重视教育。《创业的国度》这本书⾥说,以⾊列的⼈都有军队的经历,为什么军队的经历特别重要?作者说以⾊列军队基本上是游击队,是扁平的系统,有时执⾏任务就是两个⼈,两个⼈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当机⽴断,不能等请⽰了领导再做。必须要有适应能⼒,因为外⾯什么情况都会发⽣。这⼀系列的事情就是⼀个创业企业家所⾯临的问题。还有它是敌对国家包围的国家,压⼒很⼤,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不是想下⼀步⽽是想第三步、第四步怎么⾛,要很有远见,很有计划。
此外,还有⼀些⽅⾯影响到以⾊列的创新。⼀是leadership support(领导⽀持)。讲个故事。有个⼈
叫Agassi,这个年轻⼈在跨国公司做⾼管,他想要解决以⾊列的电动汽车问题,写信给以⾊列总统,德⾼望重的西蒙·佩雷斯,⽤⼀句话打动了总统,他说我要让以⾊列成为世界上第⼀个不依赖⽯油的国家。之后,佩雷斯亲⾃帮他介绍,与五⼤汽车商开展50多次的会谈。最后,NISSAN汽车公司决定跟这个年轻⼈合作做电动汽车。还有⼀个故事是⾕歌,⼤家知道,是两个斯坦福没有毕业的研究⽣创办了⾕歌,实际上他们得到了校长的⽀持,校长帮他们融资两千万,⾕歌是这么起来的。故事说明,⼀流⼤学的校长,或者领袖⼈物的⽀持对创新创业⾮常重要。
特拉维夫⼤学的校长说以⾊列⼈有chutzpah的精神。chutzpah的中⽂解释是肆⽆忌惮、惊⼈的胆量、傲慢。但以⾊列⼈
特拉维夫⼤学的校长说以⾊列⼈有chutzpah的精神。chutzpah的中⽂解释是肆⽆忌惮、惊⼈的胆量、傲慢。但以⾊列⼈把它解读成坚持不懈,挑战权威,不拘礼节和冒险精神,把它作为以⾊列精神之⼀。我觉得跟我们今天的创新思维相符,⽽且是我们特别缺乏的。
最后讲⼀种创新的⽅式,在做科学或者做研究的时候有两种⽅式,⼀种叫马拉松式,类似你要跑马拉松,想要赢,就要好好训练,然后起跑的时候要⽐⼈家早,要坚持,要有耐⼒,每⼀样东西都要对,最后才能赢,这种叫马拉松赛跑式的创新。另外还有⼀种创新⽅式叫导游式,他拿了⼀⾯⼩旗⼦,他向东⾛⼤家(游客们)跟着他,他说向西⾛,⼤家都跟着他向西⾛。这种创新⽅式不太累,但是你必须⽐⼈家棋⾼⼀着,有独到的想法,出奇制胜,⼈家才会跟着你跑。这是两种不同的创新⽅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