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造价师《工程计价》教材辅导:第二章三节
第三节建筑安装⼯程⼈⼯、材料及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春节作文400字
  ⼀、施⼯过程分解及⼯时研究
  (⼀)施⼯过程及其分类
  1.施⼯过程的含义
  施⼯过程就是在建设⼯地范围内所进⾏的⽣产过程。其最终⽬的是要建造、恢复、改建、移动或拆除⼯业、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全部或⼀部分。
  建筑安装施⼯过程与其他物质⽣产过程⼀样,也包括⽣产⼒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具,也就是说,施⼯过程是由不同⼯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建筑安装⼯⼈完成的,并且必须有⼀定的劳动对象——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配件等,使⽤⼀定的劳动⼯具——⼿动⼯具、⼩型机具和机械等。
  每个施⼯过程的结束,获得了⼀定的产品,这种产品或者是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或性质(由于制作和加⼯的结果),或者是改变了劳动对象在空间的位置(由于运输和安装的结果)。
  2.施⼯过程分类
  对施⼯过程的细致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深⼊地确定施⼯过程各个⼯序组成的必要性及其顺序的合理性,从⽽正确制定各个⼯序所需要的⼯时消耗。
  (1)根据施⼯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序、⼯作过程和综合⼯作过程。
  1)⼯序是在组织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过程。⼯序的特征是:⼯作者不变,劳动对象、劳动⼯具和⼯作地点也不变。在⼯作中如有⼀项改变,那就说明已经由⼀项⼯序转⼊另⼀项⼯序了。如钢筋制作,它由平直钢筋、钢筋除锈、切断钢筋、弯曲钢筋等⼯序组成。
  从施⼯的技术操作和组织观点看,⼯序是⼯艺⽅⾯最简单的施⼯过程。但是如果从劳动过程的观点看,⼯序⼜可以分解为更⼩的组成部分——操作和动作。例如,弯曲钢筋的⼯序可分为下列操作:把钢筋放在⼯作台上,将旋钮旋紧,弯曲钢筋,放松旋钮,将弯好的钢筋搁在⼀边。操作本⾝⼜包括了最⼩的组成部分——动作。如把“钢筋放在⼯作台上”这个操作,可以分解为以下“动作”:⾛向钢筋堆放处,拿起钢筋,返回⼯作台,将钢筋移到⽀座前⾯。⽽动作⼜是由许多动素组成的。动素是⼈体动作的分解。每⼀个操作和动作都是完成施⼯⼯序的⼀部分。施⼯过程、⼯序、操作、动作的关系如图2.3.1所⽰。
  在编制施⼯定额时,⼯序是基本的施⼯过程,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测定定额时只需分解和标定到⼯序为⽌。如果进⾏某项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的⼯时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动作为⽌,从中研究可加
以改进操作或节约⼯时。
  ⼯序可以由⼀个⼈来完成,也可以由⼩组或施⼯队内的⼏名⼯⼈协同完成;可以⼿动完成,也可以由机械操作完成。在机械化的施⼯⼯序中,还可以包括由⼯⼈⾃⼰完成的各项操作和由机器完成的⼯作两部分。
  2)⼯作过程是由同⼀⼯⼈或同⼀⼩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序的总合体。其特点是⼈员编制不变,⼯作地点不变,⽽材料和⼯具则可以变换。例如,砌墙和勾缝,抹灰和粉刷。
  3)综合⼯作过程是同时进⾏的,在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起的,并且最终能获得⼀种产品的施⼯过程的总和。例如,砌砖墙这⼀综合⼯作过程,由调制砂浆、运砂浆、运砖、砌墙等⼯作过程构成,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进⾏,在组织上有直接联系,并最终形成的共同产品是⼀定数量的砖墙。
2022跨年祝福语
  (2)按照⼯艺特点,施⼯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过程和⾮循环施⼯过程两类。凡各个组成部分按⼀定顺序⼀次循环进⾏,并且每经⼀次重复都可以⽣产出同⼀种产品的施⼯过程,称为循环施⼯过程,反之,若施⼯过程的⼯序或其组成部分不是以同样的次序重复,或者⽣产出来的产品各不相同,这种施⼯过程则称为⾮循环的施⼯过程。
  3.施⼯过程的影响因素
  对施⼯过程的影响因素进⾏研究,其⽬的是为了正确确定单位施⼯产品所需要的作业时间消耗。施⼯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然因素。
  (1)技术因素。包括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要求,所⽤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类别、规格和性能,所⽤⼯具和机械设备的类别、型号、性能及完好情况等。
  (2)组织因素。包括施⼯组织与施⼯⽅法、劳动组织、⼯⼈技术⽔平、操作⽅法和劳动态度、⼯资分配⽅式、劳动竞赛等。
  (3)⾃然因素。包括酷暑、⼤风、⾬、雪、冰冻等。
  (⼆)⼯作时间分类
  研究施⼯中的⼯作时间最主要的⽬的是确定施⼯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其前提是对⼯作时间按其消耗性质进⾏分类,以便研究⼯时消耗的数量及其特点。
  ⼯作时间,指的是⼯作班延续时间。例如8⼩时⼯作制的⼯作时间就是8⼩时,午休时间不包括在内。对⼯作时间消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系统进⾏,即⼯⼈⼯作时间的消耗和⼯⼈所使⽤的机器⼯作时间消耗。
  1.⼯⼈⼯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今天是感恩节吗感恩节是哪一天
  ⼯⼈在⼯作班内消耗的⼯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作时间的分类⼀般如图2.3.2所⽰。
  (1)必需消耗的⼯作时间是⼯⼈在正常施⼯条件下,为完成⼀定合格产品(⼯作任务)所消耗掉时间,是制定定额的主要依据,包括有效⼯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中断时间的消耗。
  1)有效⼯作时间是从⽣产效果来看与产品⽣产直接有关的时间消耗。其中,包括基本⼯作时间、辅助⼯作时间、准备与结束⼯作时间的消耗。
  ①基本⼯作时间是⼯⼈完成能⽣产⼀定产品的施⼯⼯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通过这些⼯艺过程可以使材料改变外形,如钢筋揻弯等;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如混凝⼟制品的养护⼲燥等;可以使预制构配件安装组合成型;也可以改变产品外部及表⾯的性质,如粉刷、油漆等。基本⼯作时间所包括的内容依⼯作性质各不相同。基本⼯作时间的长短和⼯作量⼤⼩成正⽐。
  ②辅助⼯作时间是为保证基本⼯作能顺利完成所消耗的时间。在辅助⼯作时问⾥,不能使产品的形状⼤⼩、性质或位置发⽣变化。辅助⼯作时间的结束,往往就是基本⼯作时间的开始。辅助⼯作⼀般是⼿⼯操作。但如果在机⼿并动的情况下,辅助⼯作是在机械运转过程中进⾏的,为避免重复则不应再计辅助⼯作时间的消耗。辅助⼯作时间长短与⼯作量⼤⼩有关。
  ③准备与结束⼯作时间是执⾏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作时间。如⼯作地点、劳动⼯具和劳动对象的准备⼯作时间;⼯作结束后的整理⼯作时间等。准备和结束⼯作时间的长短与所担负的⼯作量⼤⼩⽆关,但往往和⼯作内容有关。这项时间消耗可以分为班内的准备与结束⼯作时间和任务的准备与结束⼯作时间。其中,任务的准备和结束时间是在⼀批任务的开始与结束时产⽣的,如熟悉图纸、准备相应的⼯具、事后清理场地等,通常不反映在每⼀个⼯作班⾥。
  2)休息时间是⼯⼈在⼯作过程中为恢复体⼒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理需要的时间消耗。这种时间是为了保证⼯⼈精⼒充沛地进⾏⼯作,所以在定额时间中必须进⾏计算。休息时间的长短和劳动条件、劳动强度有关,劳动越繁重紧张、劳动条件越差(如⾼温),则休息时间需越长。
  3)不可避免的中断所消耗的时间是由于施⼯⼯艺特点引起的⼯作中断所必需的时间。与施⼯过程⼯艺特点有关的⼯作中断时间,应包括在定额时间内,但应尽量缩短此项时间消耗。
  (2)损失时间是与产品⽣产⽆关,⽽与施⼯组织和技术上的缺点有关,与⼯⼈在施⼯过程中的个⼈过失或某些偶然因素有关的时间消耗,损失时间中包括有多余和偶然⼯作、停⼯、违背劳动纪律所引起的⼯时损失。
  1)多余⼯作,就是⼯⼈进⾏了任务以外⽽⼜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作。如重砌质量不合格的墙体。多余⼯作的⼯时损失,⼀般都是由于⼯程技术⼈员和⼯⼈的差错⽽引起的,因此,不应计⼈定额时间中。
偶然⼯作也是⼯⼈在任务外进⾏的⼯作,但能够获得⼀定产品。如抹灰⼯不得不补上偶然遗留的墙洞等。由于偶然⼯作能获得⼀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2)停⼯时间,是⼯作班内停⽌⼯作造成的⼯时损失。停⼯时间按其性质可分为施⼯本⾝造成的停⼯时间和⾮施⼯本⾝造成的停⼯时间两种。施⼯本⾝造成的停⼯时间,是由于施⼯组织不善、材料供应不及时、⼯作⾯准备⼯作做得不好、⼯作地点组织不良等情况引起的停⼯时间。⾮施⼯本⾝造成的停⼯时间,是由于⽔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时间。前⼀种情况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计算,后⼀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3)违背劳动纪律造成的⼯作时间损失,是指⼯⼈在⼯作班开始和午休后的迟到、午饭前和⼯作班结束前的早退、擅⾃离开⼯作岗位、⼯作时间内聊天或办私事等造成的⼯时损失。由于个别⼯⼈违背劳动纪律⽽影响其他⼯⼈⽆法⼯作的时间损失,也包括在内。
  2.机器⼯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在机械化施⼯过程中,对⼯作时间消耗的分析和研究,除了要对⼯⼈⼯作时间的消耗进⾏分类研究之外,还需要分类研究机器⼯作时间的消耗。机器⼯作时间的消耗,按其性质也分为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两⼤类。如图2.3.3所⽰。
  (1)在必需消耗的⼯作时间⾥,包括有效⼯作、不可避免的⽆负荷⼯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断三项时间消耗。⽽在有效⼯作的时间消耗中⼜包括正常负荷下、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时消耗。
  1)正常负荷下的⼯作时间,是机器在与机器说明书规定的额定负荷相符的情况下进⾏⼯作的时间。
  2)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作时间,是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机器在低于其计算负荷下⼯作的时间。例如,汽
车运输重量轻⽽体积⼤的货物时,不能充分利⽤汽车的载重吨位因⽽不得不降低其计算负荷。
  3)不可避免的⽆负荷⼯作时间,是由施⼯过程的特点和机械结构的特点造成的机械⽆负荷⼯作时间。例如,筑路机在⼯作区末端调头等,就属于此项⼯作时间的消耗。
  4)不可避免的中断⼯作时间是与⼯艺过程的特点、机器的使⽤和保养、⼯⼈休息有关的中断时间。
  ①与⼯艺过程的特点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作时间,有循环的和定期的两种。循环的不可避免中断,是在机器⼯作的每⼀个循环中重复⼀次。如汽车装货和卸货时的停车。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断,是经过⼀定时期重复⼀次。⽐如把灰浆泵由⼀个⼯作地点转移到另⼀⼯作地点时的⼯作中断。
  ②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作时间,是由于⼯⼈进⾏准备与结束⼯作或辅助⼯作时,机器停⽌⼯作⽽引起的中断⼯作时间。它是与机器的使⽤与保养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③⼯⼈休息时间,前⾯已经作了说明。这⾥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利⽤与⼯艺过程有关的和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进⾏休息,以充分利⽤⼯作时间。
  (2)损失的⼯作时间包括多余⼯作、停⼯、违背劳动纪律所消耗的⼯作时间和低负荷下的⼯作时间。
  1)机器的多余⼯作时间,⼀是机器进⾏任务内和⼯艺过程内未包括的⼯作⽽延续的时间。如⼯⼈没有及时供料⽽使机器空运转的时间;⼆是机械在负荷下所做的多余⼯作,如混凝⼟搅拌机搅拌混凝⼟时超过规定搅拌时间,即属于多余⼯作时间。
  2)机器的停⼯时间,按其性质也可分为施⼯本⾝造成和⾮施⼯本⾝造成的停⼯。前者是由于施⼯组织得不好⽽引起的停⼯现象,如由于未及时供给机器燃料⽽引起的停⼯。后者是由于⽓候条件所引起的停⼯现象,如暴⾬时压路机的停⼯。上述停⼯中延续的时间,均为机器的停⼯时间。
  3)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机器的时问损失,是指由于⼯⼈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等原因引起的机器停⼯时间。
  4)低负荷下的⼯作时间,是由于⼯⼈或技术⼈员的过错所造成的施⼯机械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作的时间。例如,⼯⼈装车的砂⽯数量不⾜引起的汽车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作所延续的时间。此项⼯作时间不能作为计算时间定额的基础。
  (三)计时观察法
  定额测定是制定定额的⼀个主要步骤。测定定额是⽤科学的⽅法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施⼯过程,为制定建筑⼯程定额提供可靠依据。测定定额通常使⽤计时观察法,计时观察法是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法。
  1.计时观察法概述
  计时观察法,是研究⼯作时间消耗的⼀种技术测定⽅法。它以研究⼯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时为⼿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直接的时间研究。计时观察法⽤于建筑施⼯中时以现场观察为主要技术⼿段,所以也称之为现场观察法。
  计时观察法的具体⽤途:
  (1)取得编制施⼯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根据。
  (2)研究先进⼯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对提⾼劳动⽣产率的具体影响,并应⽤和推⼴先进⼯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
  (3)研究减少⼯时消耗的潜⼒。
  (4)研究定额执⾏情况,包括研究⼤⾯积、⼤幅度超额和达不到定额的原因,积累资料、反馈信息。
  计时观察法能够把现场⼯时消耗情况和施⼯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它不仅能为制定定额提供基础数据,⽽且也能为改善施⼯组织管理、改善⼯艺过程和操作⽅法、消除不合理的⼯时损失和进⼀步挖掘⽣产潜⼒提供技术根据。计时观察法的局限性,是考虑⼈的因素不够。
  2.计时观察前的准备⼯作
  (1)确定需要进⾏计时观察的施⼯过程。计时观察之前的第⼀个准备⼯作,是研究并确定有哪些施⼯过程需要进⾏计时观察。对于需要进⾏计时观察的施⼯过程要编出详细的⽬录,拟订⼯作进度计划,制定组织技术措施,并组织编制定额的专业技术队伍,按计划认真开展⼯作。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必须注意所选择的施⼯过程要完全符合正常施⼯条件。所谓施⼯的正常条件,是指绝⼤多数企业和施⼯队、组,在合理组织施⼯的条件下所处的施⼯条件。与此同时,还需调查影响施⼯过程的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然因素。
  (2)对施⼯过程进⾏预研究。对于已确定的施⼯过程的性质应进⾏充分的研究,⽬的是为了正确地安排计时观察和收集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的⽅法,是全⾯地对各个施⼯过程及其所处的技术组织条件进⾏实际调查和分析,以便设计正常的(标准的)施⼯条件和分析研究测时数据。
  1)熟悉与该施⼯过程有关的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件和资料。
  2)了解新采⽤的⼯作⽅法的先进程度,了解已经得到推⼴的先进施⼯技术和操作,还应了解施⼯过程存在的技术组织⽅⾯的缺点和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混乱现象。
  3)注意系统地收集完成定额的统计资料和经验资料,以便与计时观察所得的资料进⾏对⽐分析。
  4)把施⼯过程划分为若⼲个组成部分(⼀般划分到⼯序)。施⼯过程划分的⽬的是便于计时观察。如果计时观察法的⽬的是为了研究先进⼯作法,或是分析影响劳动⽣产率提⾼或降低的因素,则必须将施⼯过程划分到操作以⾄动作。
  5)确定定时点和施⼯过程产品的计量单位。所谓定时点,即是上下两个相衔接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界点。确定定时点,对于保证计时观察的精确性是不容忽略的因素。确定产品计量单位,要能具体地反映产品的数量,并具有限度的稳定性。
  (3)选择观察对象。所谓观察对象,就是对其进⾏计时观察完成该施⼯过程的⼯⼈。所选择的建筑安装⼯⼈,应具有与技术等级相符的⼯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所承担的⼯作与其技术等级相符,同时应该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现⾏的施⼯劳动定额。
  (4)其他准备⼯作。此外,还必须准备好必要的⽤具和表格。如测时⽤的秒表或电⼦计时器,测量产品数量的⼯器具,记录和整理测时资料⽤的各种表格等。如果有条件且有必要,还可配备电影摄像和电⼦记录设备。
  3.计时观察⽅法的分类
  对施⼯过程进⾏观察、测时,计算实物和劳务产量,记录施⼯过程所处的施⼯条件和确定影响⼯时消耗的因素,是计时观察法的三项主要内容和要求。计时观察法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种,见图2.3.4。
    图2.3.4计时观察法的种类
  (1)测时法。测时法主要适⽤于测定定时重复的循环⼯作的⼯时消耗,是精确度⽐较⾼的⼀种计时观察法,⼀般可达到0.2~15s。测时法只⽤来测定施⼯过程中循环组成部分⼯作时间消耗,不研究⼯⼈休息、准备与结束即其他⾮循环的⼯作时间。
  1)测时法的分类。根据具体测时⼿段不同,可将测时法分为选择法和接续法两种。
  ①选择法测时。它是间隔选择施⼯过程中⾮紧连接的组成部分(⼯序或操作)测定⼯时,精确度达0.5s。
  选择法测时也称为间隔法测时。采⽤选择法测时,当被观察的某⼀循环⼯作的组成部分开始,观察者⽴即开动秒表,当该组成部分终⽌,则⽴即停⽌秒表。然后把秒表上指⽰的延续时间记录到选择法测时记录(循环整理)表上,并把秒针拨回到零点。下⼀组成部分开始,再开动秒表,如此依次观察,
并依次记录下延续时间。采⽤选择法测时,应特别注意掌握定时点。记录时间时仍在进⾏的⼯作组成部分,应不予观察。当所测定的各⼯序或操作的延续时间较短时,连续测定⽐较困难,⽤选择法测时⽐较⽅便且简单。
  ②接续法测时。它是连续测定⼀个施⼯过程各⼯序或操作的延续时间。接续法测时每次要记录各⼯序或操作的终⽌时问,并计算出本⼯序的延续时间。接续法测时也称作连续法测时。它⽐选择法测时准确、完善,但观察技术也较之复杂。它的特点是在⼯作进⾏中和⾮循环组成部分出现之前⼀直不停⽌秒表,秒针⾛动过程中,观察者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记录它的终⽌时间,再⽤定时点终⽌时间之间的差表⽰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
  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由于测时法是属于抽样调查的⽅法,因此为了保证选取样本的数据可靠,需要对于同⼀施⼯过程进⾏重复测时。⼀般来说,观测的次数越多,资料的准确性越⾼,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这样既不经济,也不现实。确定观测次数较为科学的⽅法,应该是依据误差理论和经验数据相结合的⽅法来判断。表2.3.1给出了测时法下观察次数的确定⽅法。很显然,需要的观察次数与要求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度及数列的稳定系数有关。
  表2.3.1测时法所必需的观察次数表
  注:表中符号的意义:tmax为观测值;tmin为最⼩观测值;X为算术平均值;n为观察次数;△为每次观察值
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2)写实记录法。写实记录法是⼀种研究各种性质的⼯作时间消耗的⽅法,包括基本⼯作时间、辅助⼯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以及各种损失时间。采⽤这种⽅法,可以获得分析⼯作时间消耗和制定定额所必需的全部资料。这种测定⽅法⽐较简便、易于掌握,并能保证必需的精确度。因此,写实记录法在实际中得到了⼴泛应⽤。写实记录法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个⼯⼈,也可以是⼀个⼯⼈⼩组。当观察由⼀个⼈单独操作或产品数量可单独计算时,采⽤个⼈写实记录。如果观察⼯⼈⼩组的集体操作,⽽产品数量⼜⽆法单独计算时,可采⽤集体写实记录。
  1)写实记录法的种类。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法不同分为数⽰法、图⽰法和混合法三种,计时⼀般采⽤有秒针的普通计时表即可。
  ①数⽰法写实记录。数⽰法的特征是⽤数字记录⼯时消耗,是三种写实记录法中精确度较⾼的⼀种,精确度达5s,可以同时对两个⼯⼈进⾏观察,适⽤于组成部分较少⽽且⽐较稳定的施⼯过程。数⽰法⽤来对整个⼯作班或半个⼯作班进⾏长时间观察,因此能反映⼯⼈或机器⼯作⽇全部情况。
冬奥会赛程奖牌榜  ②图⽰法写实记录。图⽰法是在规定格式的图表上⽤时间进度线条表⽰⼯时消耗量的⼀种记录⽅式,精确度可达30s,可同时对3个以内的⼯⼈进⾏观察。这种⽅法的主要优点是记录简单,时问⼀⽬了然,原始记录整理⽅便。
  ③混合法写实记录。混合法吸取数字和图⽰两种⽅法的优点,以图⽰法中的时间进度线条表⽰⼯序的延续时间,在进度线的上部加写数字表⽰各时间区段的⼯⼈数。混合法适⽤于3个以上⼯⼈⼯作时间的集体写实记录。.
  2)写实记录法的延续时间。与确定测时法的观察次数相同,为保证写实记录法的数据可靠性,需要确定写实记录法的延续时间。延续时间的确定,是指在采⽤写实记录法中任何⼀种⽅法进⾏测定时,对每个被测施⼯过程或同时测定两个以上施⼯过程所需的总延续时间的确定。延续时间的确定,应⽴⾜于既不能消耗过多的观察时间,⼜能得到⽐较可靠和准确的结果。同时还必须注意:所测施⼯过程的⼴泛性和经济价值;已经达到的功效⽔平的稳定程度;同时测定不同类型施⼯过程的数⽬;被测定的⼯⼈⼈数以及测定完成产品的可能次、数等。写实记录法所需的延续时间如表2.3.2所⽰,必须同时满⾜表中三项要求,如其中任⼀项达不到最低要求,应酌情增加延续时间。表2.3.2写实记录法确定延续时间表
  (3)⼯作⽇写实法。⼯作⽇写实法是⼀种研究整个⼯作班内的各种⼯时消耗的⽅法。运⽤⼯作⽇写实法主要有两个⽬的,⼀是取得编制定额的基础资料;⼆是检查定额的执⾏情况,出缺点,改进⼯作。当⽤于第⼀个⽬的时,⼯作⽇写实的结果要获得观察对象在⼯作班内⼯时消耗的全部情况,以及产品数量和影响⼯时消耗的影响因素。其中,⼯时消耗应该按⼯消耗的性质分类记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测定3~4次。当⽤于第⼆个⽬的时,通过⼯作⽇写实应该做到:查明⼯时损失量和引起⼯时损
失的原因,制订消除⼯时损失,改善劳动组织和⼯作地点组织的措施,查明熟练⼯⼈是否能发挥⾃⼰的专长,确定合理的⼩组编制和合理的⼩组分⼯;确定机器在时间利⽤和⽣产率⽅⾯的情况,出使⽤不当的原因,订出改善机器使⽤情况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或机器完成定额的实际百分⽐和可能百分⽐。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测定1~3次。⼯作⽇写实法与测时法、写实记录法相⽐较,具有技术简便、费⼒不多、应⽤⾯⼴和资料全⾯的优点,在我国是⼀种采⽤较⼴的编制定额的⽅法。⼯作⽇写实法的缺点:由于有观察⼈员在场,即使在观察前做了充分准备,仍不免在⼯时利⽤上有⼀定的虚假性;⼯作⽇写实法的观察⼯作量较⼤,费时较多,费⽤亦⾼。
  ⼯作⽇写实法,利⽤写实记录表记录观察资料。记录时间时不需要将有效⼯作时间分为各个组成部分,只需划分适合于技术⽔平和不适合于技术⽔平两类。但是⼯时消耗还需按性质分类记录。⼯作⽇写实法⽰例如表2.3.3所⽰。
  表2.3.3⼯作⽇写实法结果表
  ⼆、确定⼈⼯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法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计算出产量定额。
  在全⾯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计时观察资料,我们可以获得定额的各种必需消耗时问。
将这些时间进⾏归纳,有的是经过换算,有的是根据不同的⼯时规范附加,最后把各种定额时间加以综合和类⽐就是整个⼯作过程的⼈⼯消耗的时间定额。
  (⼀)确定⼯序作业时间
  根据计时观察资料的分析和选择,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产品的基本⼯作时间和辅助⼯作时间,将这两种时间合并称之为⼯序作业时间。它是产品主要的必需消耗的⼯作时间,是各种因素的集中反映,决定着整个产品的定额时间。
  1.拟定基本⼯作时间
官方回应入境保留核酸等措施  基本⼯作时间在必需消耗的⼯作时间中占的⽐重。在确定基本⼯作时间时,必须细致、精确。基本⼯作时间消耗⼀般应根据计时观察资料来确定。其做法是,⾸先确定⼯作过程每⼀组成部分的⼯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出⼯作过程的⼯时消耗。如果组成部分的产品计量单位和⼯作过程的产品计量单位不符,就需先求出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进⾏产品计量单位的换算,然后再相加,求得⼯作过程的⼯时消耗。
  2.拟定辅助⼯作时间
  辅助⼯作时间的确定⽅法与基本⼯作时间相同。如果在计时观察时不能取得⾜够的资料,也可采⽤
⼯时规范或经验数据来确定。如具有现⾏的⼯时规范,可以直接利⽤⼯时规范中规定的辅助⼯作时间的百分⽐来计算。举例见表2.3.4。
  (⼆)确定规范时间
  规范时间内容包括⼯序作业时间以外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1.确定准备与结束时间
  准备与结束⼯作时间分为⼯作⽇和任务两种。任务的准备与结束时间通常不能集中在某⼀个⼯作⽇中,⽽要采取分摊计算的⽅法,分摊在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
  如果在计时观察资料中不能取得⾜够的准备与结束时间的资料,也可根据⼯时规范或经验数据来确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