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经济体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学术资料-市场经济概论
论社会经济体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
论社会经济体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
【作者】江丹林
【作者简介】江丹林,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社会经济体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之一。文章对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及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它科学地揭示了交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对正确把握生产力质与量的规定性、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经典三级片名
我国理论界往往把社会经济体制
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在《资本论》第一大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
1858年)中提出的:
别那么骄傲歌词
共同体(部落体)的特殊形式和与它联系的对自然界的所有这二者的原始统一,或者说,把生产的客观条件当作自然条件,当作以公社为媒介的单个人的客观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这种统一,一方面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财产形式,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本身中具有其活生生的现实性;这种生产方式既表现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为他们对无机自然界的一定的实际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
共同体本身作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而出现(着重号系引者所加);特殊的生产条件(例如畜牧业、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马克思在同一著作中的其它有关论述,对之可作如下理解:
这种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其内部保持着血缘、历史主体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它是生产的原始条件;共同体体现了生产主体和客体的天然统一,这里生产主体指的是共同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生产客体指的是与生产主体(共同体)相对应的客观条件
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人类朴素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①b]所以,土地是共同体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因而也是其生产的自然条件。正因为如此,共同体体现了生产主体和生产客体的天然统一。
概言之,作为原始部落的共同体涉及到其生产力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是一种最初的生产力组织
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社会经济体制,马克思称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之所以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外在于生产力的东西,原因在于对生产力范畴的理解存在以下两种偏颇。
其一是,长期以来,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认为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生产力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任何生产都是社会性的生产,
任何现实的物质生产的主体都是社会性的主体,鲁滨逊式的物质生产主体只能是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②b]在这个意义上,生产力若不体现人与社会关系,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
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探讨财富增长的原因时,早就提出了劳动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等范畴,但正是由于他们把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人仅仅纯粹虚构地假定为单个的和孤立的人(如渔夫和猎人),进而把生产力仅仅看作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他们最终都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在创立科学的生产力范畴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现实物质生产主体人的社会性的探讨,扬弃了费尔巴哈抽象、孤立的人类个体以及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个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唯心史观观点,否定了个体
rarr;种
rarr;类的思路,代之以个人
rarr;集团
rarr;社会的思路,从而把人与人的关系从个体与类的关系转变为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说明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b]
对生产主体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为马克思纠正古典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的失误、科学地揭示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确定了方法论视角。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著的标志唯物史观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强调生产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十分注意强调生产力同时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生活的生产
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他人生活的生产
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
生产力
。[④b]这里的共同活动方式,指的也正是社会经济体制。
其二是,我国理论界通常把生产力看作是实体范畴,并由此产生了二要素和三要素的长期争论。然而,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生产力并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关系范畴,它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关系和过程,是人类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创造和发展其生活条件的能力。所以,生产力本身不是实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时指出,人必须通过一种力的活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才能实现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①c]。这种力是一种自然力,包括人自身和外界的自然力,然而它不是一般的自然力,而是受人类控制并为人类服务的自然力,本质上是一种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及其作用过程的能力。正是出于上述考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主体因素(人的因素)和生产客体因素(物的因素)仅仅看作是生产条件的要素、劳动过程的要素,而不是生产力的要素。他说: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作劳动过程的资料。在生产条件的要素中,生产力以能力的形式潜存于生产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以及相互关系之中;在劳动过程的
要素中,生产力通过以活劳动使用死劳动(劳动资料)从而改造劳动对象的现实活动方式才得以表现出来。
应当肯定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其它有关论著中,又把机器等生产工具称作生产力,但这是就人类生产力这种能力的物化而言,因为作为生产结果的生产工具体现了人类的这种能力。据此,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②c]。他把劳动资料的性质、尤其是劳动(生产)工具的性质,看作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测量器: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劳动资料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③c]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④c]。由上可见,生产力是关系范畴,不是实体范畴,而社会经济体制正是一种社会关系而并不是实体。如果我们把生产力理解为实体范畴而不是关系范畴,就必然逻辑地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外在于生产力的一种东西而导致理论偏颇。
毋庸置疑,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经济体制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的思想,是就原始部落这种共同体而言的,但这一思想具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因为作为生产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社会经济体制,虽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态,但它们都是作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当它不能起到优化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实质,不能认识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就会导致对唯物史观作简单、片面和公式化的理解,从而无法正确回答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所遇到的难题。
把社会经济体制理解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具有如下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一,只有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才能正确说明既然社会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生产力,那么作为体现了人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力就不能离开交往,从而能够科学地揭示交往在生产力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交往是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生产力都只能是社会性的生产力,生产力作为生产主体个人的力量,只有通过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才有可能使之真正实现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马克思语);交往又是生产力得以代际相传的必要条件,因为每一代必须继承上一代遗留的生产力,它既是前人活动的物化,又是后人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交往,否则,是无法说明为什么对每一代人来说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从而使生产力的代际相传变成神秘而不可理解的东西;不仅如此,交往又是保存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只有当交往具有传播;最后,交往又是生产力得以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交往的发展以及世界交往的开创,推动了世界分工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开辟,形成了巨大的生产需要,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国家之间的交流发展直接提供了实在的可能性。
第二,把社会经济体制理解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有助于对生产力质和量的规定性作出科学的把握。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被看作是一个生产物质财富的量的范畴。针对
这种只见量不见质的拜物教观点,马克思突出强调了其主体性质的质的规定性,指出: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岂不正是在普遍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
既是通常所谓的
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
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①d]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②d]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出现这一失误的原因,正是没有看到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以及它所体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通过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达到将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三个逐次递进环节予以有机统一,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对生产力质和量规定性的辩证统一作出科学的说明。
就生产条件而言,生产力以能力的形式不仅潜存于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和客体的生产资料中,而且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这种相互关系在质上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在量上表现为二者之间的比例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所以,在生产条件中,生产力只是一种
可能性的力量;就生产过程而言,生产力由一种可能性的力量转变为现实性的力量,通过生产(劳动)的具体方式表现出来,这一转变说明生产力在质上表现为活劳动通过使用劳动资料从而改造劳动对象的具体方式,在量上表现为同一活劳动量实际创造物质财富的数量;就生产结果而言,生产力通过自己的对象化活动,由现实性的力量进而发展为已经实现的生产力,这一已经实现的生产力既表现在其产品的有用性和绝对数量上,更重要地表现在生产结果对生产目的实现的相对程度和生产结果对生产条件消耗的比例上。
马克思的上述分析表明,对生产力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科学把握,一个必要条件和前提正是必须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而不能把它排斥在生产力之外。也正是按照这一逻辑,马克思在科学地揭示生产力质和量的规定性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深刻地总结道: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③d]份字组词
儿歌歌词第三,把社会经济体制理解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有助于正确认识科学自然科学,而且包括社会科学。
我国理论界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研究中,往往把其中的科学解释为自然科学,否认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这是不正确的。造成这一理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亦在于把社会经济体制看作是外
在于生产力的一种东西,因而,社会科学作为社会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反映,相应地被排斥在这一命题中的科学之外。这是违背马克思的本意的。我们可以从《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中看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空间上的组成和时间上的发展的分析,表明他把社会科学包括在生产力之内。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在空间的组成上,生产力不仅体现在生产主体人(活劳动)和生产客体生产资料(死劳动
指生产力的物化)上,而且体现在二者结合的社会经济体制上,不同的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力:封建主义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莫不如此。由于生产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体制中形成一定的共同的活动方式从事生产劳动,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形成一种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上大大高于同等数量单个生产主体力量机械总和的整体生产力。在马克思看来,共同的活动方式越发达和先进,所形成的整体生产力就越大,资本主义社会共同活动的方式由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械大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史实就是有力的证明。由于共同的活动方式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社会经济体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对这一反映的社会科学也日益转化为生产力。因为运用社会科学指挥这种日益发展、复杂的共同的活动方式,协调人与物的关系,不仅使社会科学日益转化为生产力,而且日益使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所以,文明的一切进步都意味着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增长。[①e]
在时间的组成上,可以把生产力划分为自然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和一般的生产力逐次递进的
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三个阶段辩证统一过程的动态性有机整体。自然的生产力阶段指人类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主体人本身的自然(指身体的强壮、素质、种族的体等等)和人周围自然的条件的好坏,往往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决定作用的大小又是由社会经济体制共同体所决定的;在生产出来的生产力阶段,历史跨进了文明社会,由于这时人本身的自然的不断发展和自在的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使自然条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日趋变小,而由一定社会经济体制构成的生产出来的生产力的作用日趋变大;进入一般社会生产力阶段后,随着生产日益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化,社会经济体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因而社会科学作为对之反映的理论结晶,也日益转化为生产力,它和自然科学一起,共同被包括在生产力中。
其实,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早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②e]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更为直截地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③e]
当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只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上统一的区别,因而它们都包括在生产力中。如果人为地夸大这种区别,只看到自然科学而看不到社会科学,是有悖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这一著名论断中科学的本来涵义的。
第四,把社会经济体制理解为第一个伟大的生产力,有助于完整、准确、系统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真正把握住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实质。
生产力相对生产关系而言,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更为根本,其发展有如人的成长一样,作为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在历史上呈现为前后继承、因果转换、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无法更改和超越其中任何一个阶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