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长三要素与池塘养鱼现代化
提要:本文阐述了影响鱼类生长的三要素——水温、溶氧、饲料的重要性,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调整养殖结构,实现池塘养鱼现代化,就必须紧紧围绕三要素,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加强和控制三要素,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就能取得最佳养殖效果。
最新春联鱼类栖息在水中,其生长发育受到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尤以水温、溶氧、饲料最为重要,称为鱼类生长三要素。三者互相关联,又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不容否认,传统养鱼方法也表现出了一些弊端,特别是在如何充分发挥三要素的潜能方面受到制约,从而限制了养殖结构的调整,名贵水产品的发展和产量的继续提高,使池塘养鱼仍然局限在几种常规鱼类和在一定的产量上徘徊。笔者认为,池塘养鱼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工业产品,紧紧围绕和强化鱼类生长三要素,使之能够对任何鱼类进行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也就是运用新的手段给池塘创造新的更加卓有成效的条件以提高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一、最适温度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前提狮子座女
蓝莓苗
浙江省校讯通鱼类属变温动物,外界温度影响鱼体内的酶活性和代谢速率,从而表现为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的变化。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鱼类体内的酶活性最强,代谢旺盛,摄食量增加,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完全,生长速度最快。高于和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漫长的冬天,鱼类可以不摄食或很少摄食,也不会生长;高于适温时就会减少或停止摄食,甚至出现死亡。各种鱼类对温度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有不同的适宜温度、干扰温度和致死温度。一般养殖鱼类可分为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水温大约28℃及28℃以上时,鲤科鱼类的生长受到抑制。鲤鱼摄食强度最高,生长最快是在23~27℃。冷水性鱼类的适宜水温为10~19℃。如果溶氧特别丰富,22℃时也可以存活较短时期,22℃以上大多都要死亡,20~21℃作为鲑鳟鱼类所允许的上限温度。所谓“干扰温度”是指鱼类表现出不或改变行为的温度,这可能反映鱼类接触到的温度引起的生理学干扰。干扰温度在最适温度与致死温度之间。温度接近干扰值时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降低,而且还常常低于干扰值3~5℃。鱼类的干扰温度和致死温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鱼的种类、发育阶段、季节变化、溶氧量、增温速度等,例如在每小时增温6℃的情况下测定的结果是:鲤鱼的干扰温为32.5℃,致死温度为40.9℃,草鱼和白鲢为34℃和38.5℃。
国庆假期小型客车免通行费
现代化养殖的方法之一是能够自动加温和控温,使养殖鱼类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一直处于最适生长的温度条件下,再加上其他两要素的配合,就能够达到最佳养殖效果。原西德施特勒马蒂克养鱼工厂,控制水温25℃,溶氧量达15毫克/升,养鲤的产量达到750千克/立方米。美国和日本使用一种新型的节能控温装置热泵来给鱼池加温控温,比常规控温装置节能50%左右。我国加温养殖鳖、龟、蛙者较为普遍,养鱼者甚少。对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实行控温养殖,并非不可行。也可利用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等进行工厂化养鱼。对于无法控温的大面积的池塘养鱼,也要有最适水温概念,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最适水温条件,如高温季节加水降温,低温季节提高水位保温等。
二、高溶氧是鱼类快速生长的保证
麻辣小龙虾怎样做水中的溶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陆生动物从来没有感到有缺氧的威协,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9%,量多且稳定,而水中的含氧量仅5~10毫克/升,甚至更低,还不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并且还随时受到天气、温度、污染、生物量等变化的影响,因此,鱼类不时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有人估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以上。因此,
养殖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养殖水体的溶氧状况,要把提高溶氧作为水质管理的主要内容来予以重视。
鱼类从水中吸收氧气通过血液传达全身以维持体内的代谢,鱼体的代谢速率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氧密切相关。在缺氧条件下,鱼的代谢速率降低,表现为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因为鱼类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氧化过程。供氧不足,即使摄取食物也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
传统的养鱼方法只注意向池塘大量投饵施肥,池水的透明度往往在30厘米以下,使池塘生态系常常处于“生态饱和”的状态下。虽然年年在加大投入,却回报不佳,产量徘徊。殊不知,这里的限制因素就是溶氧。肥水养鱼的弊端就在于限制了溶氧这一根本要素对鱼类生长所发挥的作用。虽然大量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给水体提供氧气,但是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细菌、悬浮有机物和底泥有机物分解以及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的耗氧,往往要超过所制造的氧气,光浮游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就要占制造氧气的近20%,何况这种强烈的制氧过程只局限在晴天的白天和水的表层。因此,池鱼在大部分水体和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氧气不足的环境下,这就严重地影响了鱼类生长和产量。
鱼类因种类、体质状况、性成熟度等的不同对溶氧的要求和耐低氧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温水性鱼类的溶氧要求为3~5.5毫克/升;冷水性鱼类为6.5~11.0毫克/升,降到5毫克/升时,即感不适。过饱和的溶氧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我国养殖的鲤科鱼类对低氧的忍受力属中等,适宜的含氧量为5.5毫克/升或更多,可允许的限量夏季为3毫克/升。溶氧低于2毫克/升,鱼类开始浮头,低于1毫克/升则开始死亡。鲫鱼、鳗鲡最耐低氧。鲫鱼在含氧量几乎降至零的鱼池中亦能生存。性成熟的鱼,有病的和脂肪积累过多已形成脂肪肝的鱼不耐低氧,在低氧时即使未达窒息点,这类鱼也会率先死亡。
有关溶氧与鱼类生长关系方面的研究甚少。据白遗胜测定,水中溶氧在4~8毫克/升时,白鲢每月每尾增重0.43斤,溶氧在2毫克/升时,50天每尾平均只增重0.07斤,基本处于停止状态;印度在湖泊中测定草鱼的生长速度,溶氧处于饱和状态,草鱼日增重达49克。任何降低溶氧到饱和值的50%时,即使其他所有条件优裕,仍会影响鱼类的生长速率及饵料消耗。Huisman用同样的饵料按5%投喂鲤鱼,溶氧为7毫克/升时饵料系数为1,3毫克/升时为2,约1毫克/升时为3。用浮萍投喂草鱼种,当溶氧为2.73、3.28、5.56、6.91毫克/升时饵料系数分别为120、54、28、22。施特勒马蒂克养鱼工厂用纯氧增氧,水温25℃,溶氧15毫克/升,池水与鱼体重量比为4:1或3:1时,鱼类均能正常生长。可以肯定地说,鱼
类的快速生长需要高溶氧。
人工增氧是现代养鱼的显著特点。与加温不同,人工加温只适用于小水面,而人工增氧大小水面都可实行。人工增氧的方法很多,如各式增氧机(主要还是生物增氧)、鼓风增氧、化学药物增氧、纯氧增氧等,真正效率高、效果好的还是纯氧增氧。丹麦和德国等国成功地使用液氧向养鱼池和生物过滤器增氧,大大提高了单位水面的鱼产量。美国和瑞典等国研制了压力振荡吸收系统制氧装置,直接生产含量为85%~95%的富氧用于鱼类养殖,从而使远离城市的养殖池也能采用纯氧增氧技术。这种方法可减少水量交换,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