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一、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人物形象方面: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②叙事和线索方面: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
④主题方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⑤环境方面:提供社会环境,渲染、烘托气氛,如很多众喧哗吵闹熙攘。
要避免分析时使用套话、泛泛而谈,其实只要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把次要人物的一般基本作用与文本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就行。
二、典型例题
(一)《搭台》王春迪
1.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侧面表现海爷的仁义行为,凸显海爷的性格。
云南腾冲旅游景点②通过大奶奶对管家的询问,来揭示充满悬念的答案。
③用大奶奶与海爷的对话写出了大奶奶对海爷搭台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清水洗尘》聂鑫森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小说中“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以“我”为视角叙述了师父悲喜起伏的一生;
②通过“我”的学徒生涯的成长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赞美重阳节的最好诗句③ “我”是师父故事的见证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④“我”对主要人物师父的形象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
(三)《玻璃》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不看月亮
侯发山
细心的王队发现,这段时间,朱明像经霜的倭瓜,蔫头巴脑的,再没哼唱过《想你的时候问月亮》。王队私下向小刘打听,小刘跟朱明同宿舍。小刘这才恍然大悟地说:“是,有一段时间了,之前那首歌是朱明每晚的主打。”
整个消防队都知道,朱明的女朋友是一名护士,她叫月亮。两个人的相识还缘于一场火灾事故,在那
次救火过程中,朱明意外受伤,一直陪护他的护士就是月亮。
小刘不止一次说过,朱明这叫因祸得福。听出了小刘话里酸溜溜的味道,朱明心里跟抹了蜜似的,甜美着呢,也不去辩解。
因为疫情的闹腾,以及朱明和月亮工作的特殊性,两人聚少离多。月亮说,等支援上海回来,就来他。谁知道,她从上海回来,他却赶赴山西抗洪抢险。等到他从山西回来,她又奔赴郑州抗疫……
有一天,小刘悄悄给王队汇报,说他在朱明的床头看到两句话:“我不看月亮,也不看你,这样月亮和你都蒙在鼓里。我看月亮,也看你,你以为我只喜欢月亮,只有月亮知道,我喜欢你。”小刘疑惑地问:“王队,朱明是不是失恋了?”
王队说:“别声张,我先他聊聊。”
这天晚上,看到朱明吃完晚饭一直躲在宿舍,王队一个电话把他叫了出来。
“王队,是不是有任务了?”见到王队,朱明一改萎靡不振的样子,精气神十足地说。
王队心里很舒服,这就是他手下的兵,自己有天大的委屈,在工作面前跟打了强心剂一样,没有一个孬种。他笑着说:“你小子就知道任务,任务,没事,咱随便聊聊。”朱明抻了抻自己的衣服,不自然地笑了。
“今天农历十五,正是月圆的时候。”王队说罢,没有去看天上的月亮,而是看着朱明。他发现,朱明垂着头,嘴里“嗯嗯”地应答着,并没有去仰望天空。
王队心里一惊:难道他跟月亮分手了?王队想了想,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对朱明说:“兄弟,你想不想听听我的恋爱经过?”
朱明这才抬起头,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王队说:“我谈过三次恋爱,第一个只见过一次面,人家就拒绝了,嫌我的工资低。第二个认识不到半个月,人家提出了分手,很直白地说咱的工作太危险,担心自己当寡妇。第三个,也就是你现在的嫂子,是我从火场里把她救出来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死活要嫁给我……我现在体会到了那句话的含意:结婚对象,不是要自己喜欢的,而是喜欢自己的。”
“王队,我……”朱明张了张嘴,似乎要辩解。
王队打断朱明的话,说:“别说了,早点休息吧,明天早上还要十公里越野训练呢。”说罢,王队转身走了。
“王队,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月亮她很爱我!”
王队猛地停住脚步,回过头,却发现朱明已经小跑着消失在夜中。月亮爱朱明,难道是月亮的家人反对?有可能。唉!王队重重叹了口气,不过,很快他的心里就释然了,消防队员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失恋?他相信朱明能够渡过这一关,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出王队所料,过了一段时间,朱明像是度过寒冬经了春风的麦苗,又开始茁壮了。
消防队有一个传统习惯,只要有队员过生日,就在队里的餐厅,大家一起热闹庆祝。轮到朱明的生日了,跟其他队员的生日一样,王队特意自掏腰包订做了一个大蛋糕,还让自己的媳妇到餐厅帮忙,给朱明擀面条,过生日一定要吃面条的,寓意长寿。
就在生日蜡烛点燃后,大伙儿嚷着要朱明许愿的时候,餐厅进来了一个手捧鲜花的女孩。一时间,大家都惊呆了,这女孩太漂亮了——高挑的个头,白嫩的皮肤,走路像模特,很有明星的气质。
“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去外地支援了?”朱明迎上去,脸上开出了花。
女孩嫣然一笑,说:“半个月前回来了,一直在隔离,怕你担心,没给你说。”
“月亮,谢谢你!”王队叫起来。“王队,她不是月亮。”朱明赶紧解释。
女孩说:“我是月亮的孪生妹妹阳阳,也是一名护士。”
后来,大家才知道,月亮在抢救病人时被感染,医治无效去世。她担心朱明过不了这个坎,临终前拜托妹妹开导朱明。
在那次生日宴会上,朱明和阳阳合唱了一首歌:“……我不看月亮,也没说想你,这样月亮和你都蒙在鼓里。我站在原地,等风也等你,把你写书上,也写心上……”
这首歌的名字叫《不动声》。
(摘编自《教师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刘在王队向自己打听朱明的事时才发现朱明有一段时间没唱那首每晚必唱的主打歌,可见小刘有点冷漠。
B.因救火受伤的朱明又因祸得福,他和陪护护士月亮谈起了恋爱。这让同宿舍的小刘内心酸溜溜的,甚是嫉妒。
C.王队讲述自己的三次恋爱故事,既显示出当前消防员对象的尴尬困境,又阐明对象必须一个爱自己的人。
D.小说写大家误认为来到朱明生日庆祝会上的那位手捧鲜花的漂亮女孩是月亮,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性和感染力。
天敏d6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朱明近段时间精神不佳,既引起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关注,又引起读者的好奇。
B.月亮虽没有出场,但她的形象很鲜明地展现出来,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C.月亮为抢救病人而牺牲,朱明和阳阳竟然一起唱歌,这样写大大地削弱了人物的魅力。
D.作者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朴实语言传递给读者一股真实可感、积极充盈的精神力量。
8.小说中的“王队”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作用。
9.小说以一首歌词收束全篇,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6.D
7.C
8.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王队对朱明的表现“起疑”“问疑”“解疑”构成了整个故事,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王队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③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王队的言行侧面衬托了朱明的形象。
大学生择业观9.①含蓄地表现主题。小说结尾的歌声,用“我不看月亮,也没说想你”等含蓄地表达了朱明心中对月亮的想念,深化了主旨。②引发读者想象。歌声艺术化地彰显了人物的复杂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深远,引发读者想象,增强了文章感染力。③情节上前后对照(照应)。小说开篇写到主人公“再没哼唱过《想你的时候问月亮》”,结尾写到主人公和阳阳一起唱《不动声》,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主人公从“情绪低落”到“慢慢回归”的心路历程。④呼应标题(点题)。文章以“我不看月亮”为标题,其实是这首歌的歌词,末尾呼应标题,结构更加严谨。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海棠诗社
黛玉道:“①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那里地方大,先在我那里作社。”
探春道:“只是原系我起的意,我须得先作个东道主人,方不负我这兴。”李纨道:“既这样说,明日你
就先开一社如何?”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②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丫鬟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③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
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
洁具品牌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次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
④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黛玉引经据典说探春是一只鹿,要让人“炖了脯子吃酒”,而探春毫不放在心上,反而给黛玉起了“潇湘妃子”的美号。
B.从众人给宝玉起别号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宝玉多样的形象特点,也可以看出宝玉与众姊妹的关系融洽。
C.“原系我起的意”“须得”“方不负”“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等词句,表现出探春思虑
周全、谦和有礼的性格。
D.四首咏白海棠的诗,探春的诗排名第三,宝玉的最次,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虽然风格比较接近,但是难分伯仲。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黛玉提议大家起别号来彼此称呼,这样才不俗气,才符合诗人的身份特点,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
B.句子②是薛宝钗对古人诗赋创作的评价,也表现了宝钗关于诗歌创作要“寄兴写情”的观点。
C.句子③是宝玉提醒黛玉交稿时间快到了,要抓紧时间完成诗稿,不要蹲在“潮地上”,体现了对黛玉的关心。
D.句子④写出了黛玉书写诗稿的情景,其中“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形象地表现了黛玉的才思和自信。
8.对文中“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选文中李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6分)
6.B(A项中“探春毫不放在心上”理解有误。C项中“思虑周全、谦和有礼”理解有误。D项中“风格比较接近”理解有误)
7.A(A项中“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理解有误)
8.(1)众人认为,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别开生面,与别人不同。(2)侧面描写,表现了黛玉超人的才华。(本题共4分,答出每点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1)李纨是年龄最大、受大家尊重的大嫂形象,她热情好客,虽不太会作诗但善看诗评诗,为人公道不偏私。(3分)(2)李纨在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线索人物。她在黛玉的启发下,提议大家都起个别号,提议咏白海棠,督促众人完成诗稿并评判众人诗作。(本题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moshoumiji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呀。”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的。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