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治理LIVELIHOOD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问题研究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车睿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教育先行”的发展道路,不同层次的教育满足复杂的社会需求,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中,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极易忽视不同层次教育各自的特点,违背了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规律,使得人才的培养脱离了实际,不利于社会多元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因此,认识我国社会工作不同层次教育的特点和现实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有效匹配,本文从院校、学生和行业三个向度试图搭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社会需求;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6-0269-0002
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为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人才,体现了社会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数量不断攀升,高等教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从大专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全层级环境体系,全国已有8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科、34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社会工作硕士招生单位达到155所、21所
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点[1]。但在社会工作的学习中,学生们容易树立起错误认知:学校里的专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是符合实际社工行业所有岗位需求的人才。然而,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大相径庭,导致出现了一些教育难以引领实务协同发展的尴尬处境,忽视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上是适应不同的需求场景的特点。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一、我国社会工作不同教育层次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推动该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两个层次,培养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最紧要的任务。在我国本科社会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培养目标做出了规定,包括专业类培养目标和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要求,各大高校要依照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专业学习等教育环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面对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与社会工作专业目标都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社会工作不同教育层产业次的教育目标,需要满足多元的社会需求。总体而言,教育层次较高的社会工作教育产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发展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和创新能力,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
练。一般不同教育层次的高校只接触到自己
层次的教育规定设置,按照规定设置,在教
学中并未特别强调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与
社会需求的关系,这需要专业人士、研究者
或从业者接触文件通过比照总结才能够关注报酬的意思
到不同教育层次的侧重点,高校需要把握这
种不同的侧重点,认清学校的定位,结合高
校自身的特,设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付诸教学中,并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
(二)社会工作专业不同教育层次的课
程设计
中国社会工作是世界性与本体性的结
合,要形成中国特的社会工作学科属性,
必须以世界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发展为借鉴3。
在国际上就社会工作学科内部的结构层次关
系而言,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大致有
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学科选修课三个
层次,不同层次侧重点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
明显差异。从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
称《标准》)一文中可以得知,各高校在申
请专业设置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按要求在
《标准》中自行选择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专
业核心特课程。在社会学类教学质量国家
标准中,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选择具有相似
的规定条例和流程。由此可见,基于对学生
的知识背景和高校教学经验的考量,国家已
从不同教育层次的位置上规划了不同教育层
次的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而各大高校再根
据自身的特来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
上体现层级性、特性和逻辑性,为学生专
业化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实践。
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需求
(一)社会政策大环境下对社会工作的
需求
2016年,北京市15个部门联合出台《关
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
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
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分类指导、有序推
进,保障基层、稳定一线的三项原则。2018
年,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
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标志着我
国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
格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进一步打通了社会工
作专业人才晋升渠道[2]。在《关于加强社会
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
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
年)》中,我国将推动把社会工作纳入人才
强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决策
中,奠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3]。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的《关
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
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一文指出中,在教育
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点名支持社会
工作专业发展,提高家政、养老、育幼等领
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鼓励高校设置社
会工作等专业。从以上社会政策的出台可以
发现,社会大环境下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与日
俱增,社会工作在回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
程中自身也能得到发展。
(二)不同就业单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
才的需求
在现实中,不同类型的就业单位招聘社
会工作专业人才时,要求也是各有侧重。例
如,属于政府单位的公务员系统招录,大部
分县级以上的机关单位在招考社会工作专业
的人员时,多设为从事机关综合业务、社区
旅美大熊猫“乐乐”死因报告发布
基层业务、优抚安置工作等岗位,青睐学历
较高,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统领和协
调事务能力的人员。除此以外,省级单位招
录时,更是要同时满足高学历和基层工作经
历年限的要求。又如在公安系统的招录中,
由于岗位的性质,还有视力和性别的限制。
再看事业单位的招录,如公办的大学,如果
想要成为其中一名专业教师必须拥有较好的
作者简介:车 睿,生于1993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269
区域治理LIVELIHOOD
学术水平和研究基础,能胜任课程的讲授,满足学历或职称等一些硬性条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的一线社工岗位更需要具备专业证书、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由此看来,不同领域对社会工作有各自的需求导向。
三、搭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桥梁
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要求一个人要想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必须在院校中接受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培育自身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科学的理论、方法、技巧,达到专业的社会化。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体现在社会工作行业和具体岗位中,社会工作行业同时担负社会工作从业者继续教育的职责。以下从院校、学生和行业三个向度,试图搭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桥梁,以达到缩短人才教育与社会实际的需求之间的距离,确保人才教育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实际的目的。
(一)院校向度:创造和丰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
实际上,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受限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地区行业的发展,除非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求实践的途径,否则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遇接触到社会工作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大部分院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出现实习领域单一、合作机构一成不变、合作单位缺少、较大程度地依赖于教师的社会关系网等情况。对于职业发展规划,只流于课程内容学习形式,并未细分到专业,学生缺乏对专业在社会实际发展中的认识,更难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做
出评估,造成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出现专业就业率低,毕业而失业的情况。高校要做到有意识的创造和丰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
不仅在于建立完善的实践体制,发展特的
实践方向,还需要创新社会实践的条件。在
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不能将社会实践课仅仅当
做教学任务完成,而要贯穿于教学当中,有
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多实
践机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习
和就业,以便学生对专业不同领域有所认识,
了解社会对岗位的需求,提高社会的融入性,
为学生自身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教育保障。
(二)学生向度:关注不同的就业单位,
培养就业主动意识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直接为社会工作职业
体系输送专业人才,学生要保持一定的就业
的紧迫感,尽可能积极地挖掘可利用条件参
与社会实践,正确理性地认识行业的社会需
求,建立就业主动意识,提高社会竞争力。
学校文化类的课程学习,为学生打造了专业
的知识体系,而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要靠学生自身的经历与实践积累,特别是要
认识到自身教育层次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特
点,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树立自信,结
合能力、兴趣和实践的经验,寻求指导,
有意识地关注就业单位的动态、特点、所需
人才的要求,确立目标,调整学习计划,
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尽早规划职业生涯,
做到自身发展、就业与学校的教育相辅相成,
怎么申请塑造和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
(三)行业向度:打造和优化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由教育
和继续教育来共同完成,继续教育是社会工
作的专业要求和趋势所在。社会工作教育在
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培养人才和社会脱节的
困扰。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实
践的应对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和积累
不足,导致专业性未能充分彰显;二是还有
绝大部分社会工作者并非具备社会工作专业
教育的背景,在专业践行上有所欠缺。归根
到底,两者都需要在社会工作这一行业里保
裴擒虎出装持继续教育的状态。在社会问题不断出新的
状况下,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社会动
态,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知识,在工作
当中接受社会工作定时定期的再教育培训,
掌握与岗位实际需求匹配的知识,熟练操作
能力和工作技巧,积累知识用以应对瞬息万
变的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树立人才培养模式
的观念,社会工作服务的各个领域实现人才
培养模式“从无到有”的升级,在实践中融
入继续教育,帮助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
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内化社会工作专业,还需
要优化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除了理论型
的教育培训以外,还可发展实践的培训,增
强行业的互动,为社会工作行业注入强劲的
活力,激发新动力,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
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央视网.348所高校开设社工专业本
科教育社工人才教育培养发展机制基本建立
[Z/OL],v/2019/07/31/
ARTI7sZOX527ALGhPR4NyH6A190731.shtml,
(2018-09-14)[2021-02-18].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3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388-399.
[3]向德平,罗珍珍.构建中国特
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J].中国社会工
张爱玲经典语录大全
作,2020(13):21-22.
[4]李迎生.构建中国特社会工
作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J].中国社会工
作,2019(13):19.
(上接第212页)
在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时,首先,需要完善信息化硬件、软件设施,同时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设施的经费投入,促使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高,进而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其次,需要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在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水平,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乎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此,高校的领导层需要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此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创建一支专业素质强的档案工作队伍,由此保障好档案工作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与系统性。最后,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将信息化落到管理实处,以此营造出一个正规化、系统化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
台。通过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为
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径,从
而更好地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实
现共同发展[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
的发展历程,这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性指导作用。现如今,
我国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并且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园文化
也不断更新和优化。因此,作为高校领导层,
更应该重视和关注高校档案工作助力校园文
化建设,并将其与校园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从而促使高校档案工作。并且依托于校
园文化的建设,更好地优化档案建设工作,
同时在二者的共同建设下,为我国高校的未
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宝春."高校记忆"视野下的高
校精神文化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69-72.
[2]陆静一.新形势下档案在高
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
务,2013(10):69-69.
[3]王喜凤,韩振英,沈光亮.高校推
进文化名人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兰
台世界,2013(11):53-54.
[4]谭春霞.档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
价值研究[J].城建档案,2016(8):98-99.
[5]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
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
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3(2):133-136.
2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