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专栏
中国城市化50年回顾与展望
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温成有
司凤璇玑 一、中国城市化50年回顾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个时期笔记本清理灰尘
五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49~1957年,是我国工业化时期,主要依靠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仅限额以上的工业项目,就有694个,它们大多数分布于城市,随着物质技术力量和基本建设投资的补充,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到9949万。精灵球
第二个时期是1958年~1965年,城市发展不稳定,城市人口陡增陡减,起初是“”招来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猛增了3000多万人,到1960年,达到13073万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7%。时隔一年,随着经济调整,大量城镇职工及其家属返乡务农,到1962年,城市人口减少到11659万人,比重下降到17.3%。
第三个时期是1966年——1976年,即十年动乱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城市人口的变动影响很大,60年代末70年代初,数百万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1000多万知识青年去农村插队落户或参加建设兵团,城市人口二年迁出500多万人,城市发展受到挫折。
第四个时期,即1977年以后,城市由动乱恢复到比较正常发展和加速发展时期,1998年我国已有城市671个,建制镇 1.8万个,城市人口占30%。
(二)五十年城市化的主要成就
1、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新中国建立以后,城市的所有制结构,由原来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等并存的格局,彻底改变了城市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人民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乐园。
2、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经济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我国有城市140个,建制镇2000个,市镇总人口5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6%。1998年,我国有城市671个,建制镇1.8万个,城市人口36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城市数量是建国初的五倍左右。
解放后,我国城市经济落后、水平低,国民经济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农业产值之比为3∶7。经过近50年来的发展,1996年我国城市经济国内生产总值63614.7亿元,占全国的92.7%,资产
DOI:10.16528/j k i.22-1054/f.1999.10.004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专栏
总额占全国94.3%,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6628.1亿元,占全国的37.3%,利税总额占全国的97. 8%。城市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城市布局趋向合理,城镇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解放初期,在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内蒙、西藏等十省、区,5万人口以上城市只有20多个,仅占全国同等规模以上的城市的15%,现在这些省、市、区,拥有建制市141个,已达到全国城市总数的21.1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1998年,我国有城市671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25个,县级市442个,建制镇18925个,其中人口200万以上的有12个,100—200万的有22个,50—100万的有47个,20—50万的有205个,20万以下的有385个。城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城镇网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区域经济更加活跃,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比较活跃的健康发展时期。
4、建立起了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初到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城市运行机制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城市没有独立自主权,没有真正独立的财政,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视察南方以后,各级城市相继建立了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城市有了自己的财政和发展自主权,转变了城市发展方式,步入了内涵型的发展道路,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效益。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前景与困境
(一)我国今后50年城市发展可能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全面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城市开始进入稳定和有序的平稳增长阶段,全国城市市区人口(指非农业人口,下同)由1996年的2.08亿增加到 2.5亿,设市城市数增加到800个左右。
第二阶段(2010-2030年),21世纪30年代是我国经济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年代,经济总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届时,现有1.8万多个建制镇将有半数以上递升到城市序列,设市城市数将接近1万个,非农业人口由1996年的 2.08亿增加到5亿左右,连同建制镇的非农业人口将增加到6亿左右。
第三阶段(2031-2050年),是我国城市进入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总体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城镇非农业总人口将达10亿左右。
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二)中国城市化的困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中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要基本完成城市化的进程,将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1、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转移任务艰巨。目前,我国人口总量已达12.6亿,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下世纪的30年代将达到16亿左右,而城市化的水平届时应达到55%。这将意味着我国城镇人口将由目前的 3.6亿增长到8.8亿,净增5亿多,其中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就达4亿左右,比我国目前现有城镇人口还多,任务十分艰巨。
2、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位于排名前3位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为例,19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684美元、1808美元和2673美元,与此相比,香港为23123美元,差距非常明显。
3、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专栏
滞后。以深圳、珠海、无锡、苏州、厦门等城市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工业化城市发展尤为迅速,整个城市呈现出良好、均衡的发展态势。与此相比的一些老工业城市,如宝鸡、银川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对
缓慢,整个城市发展缺乏协调性,城市化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4、城市环境状况比较落后。由于历史积累的原因以及重视的程度不够,我国城市环境的污染还没有得到全面控制,全国所有城市的大气环境几乎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标准,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足1%,全部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足20%。
5、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我国城市存在着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且不平衡的情况。以地铁为例,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市地铁总长度57公里,占两市的客运总量不足10%。而纽约地铁线路长达1179公里,承担了65%的客运任务;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都比较紧张,有些城市甚至到了需要限制用水的程度;城市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交通拥挤、堵塞等情况困扰着大多数城市。
6、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产业集中在汽车、钢铁、机械、纺织、石化、电子、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缺乏特,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慢,调整缓慢。
三、中国城市化跨世纪发展战略
(一)走以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
首先,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要以大城市为核心进行规划,否则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以大城市为依托,发
挥大城市作用,有三层含义:一是使一些发展条件和发展势头较好的中等城市,按照城市发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逐步发展成为大城市,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二是加快现有大城市的发展,提高其内涵质量,解决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三是有条件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其次,我国今后也需要发展中等城市,但不能单纯靠发展中等城市来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而应从建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城市带的角度来发展中等城市。最后,我国也要积极发展小城镇,不发展小城镇,大城市难以承担起中国城市化的全部重任,同时,我国工业化也难以迅速发展。
(二)加快区域城市化步伐,提高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城市化应充分体现区域特,依靠城市化来实现城市化总体战略目标。
1、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从总体上看,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城市化成长阶段中期,大多数省的大、中城市比较发达,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已初步形成,而且集中在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胶东半岛、辽中南等城市密集区,这些地区城市密度偏高。今后,这一地区的城市化应走分散为主的道路,将城市化的重点放在大城市的扩散和加快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上。关键是完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网络和区域快速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引导大城市的传统产业向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促进大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一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
2、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正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转向成长阶段,城镇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空间分布也较为合理,但大多数省(区)的城镇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承上启下的经济中心城市,或中心
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专栏
城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够突出。该地区城市化应走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的道路,重点发展大中城市,迅速增强其经济实力,发展一批中等城市体,逐步完善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体系。
3、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区)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基地化”作用突出而综合性经济中心职能较弱,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较低。这一地区应走以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道路,把推进城市化的重点放在改造现有中心城市和培育发展新的经济中心上。应该采取集中开发、集中投资的方法,重点建设若干基础好、交通便利的小城市,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中等城市;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发展少数大城市,发挥其扩散效应,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基地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有步骤地发展内陆边境口岸,在主要资源开发地区新建一批工矿、工贸新城镇;围绕交通干线培育城市轴线,并逐步形成关中地区、成渝沿线两大城市集中区域。
(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城市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赵文卓主演的电影1、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1)各种类型的地区和各种城市要确定正确的城市发展方针和政策,建立完善城市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
(2)转变城市发展的方式,提高城市的档次和质量。
(3)改造城市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2、实行可持续城市化战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1)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加强需求管理,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需求的过度增长,使供给与需求保持平衡。
(2)协调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好城市区域特别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区域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将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王者荣耀体验服申请(3)发展多中心的网络城市。要根本解决大城市的拥挤问题,一方面要控制大城市人口和一般工业的增长,防止大城市过度膨胀;另一方面管理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多中心的网络城市,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
(4)建立可持续的区域性城市网络。为避免城市带人口和产业活动过于集中,积极发展城际交通系统,加强功能分工,设立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区,使之成为具有生态可持续性区域城市网络。
(责任编辑:郭连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