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就业及流动状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农民的就业及流动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对农民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土地劳动时间与承包、外出务工等状况进行了调查。
第一节农民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
qq换不了头像怎么回事本次调查将农民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分为以下几类:“纯务农农民”、“务农农民兼城镇打工”、“务农农民兼乡镇企业工作”、“务农农民兼个体经营”、“只在城镇打工”、“只在乡镇企业工作”、“只在农村做个体经营”、“其他”。调查结果显示:“纯务农农民”所占比例最高,有481人,占35.6%;其次是“务农农民兼城镇打工”,有273人,占20.2%;“只在农村做个体经营”的比例最少,只有46人,占3.4%(见表7-3)。
表7-3 农民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
第二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间及土地承包状况
参与调查的农民中,75.6%的农民每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为半年以下,只有24.4%的农民每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为半年以上。每年从事农业生产时间2个月以下的占52.9%,这两个月内农民主要从事的是播种与收割,剩余时间用于从事其他类型的经济活动(见表7-4)。
表7-4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间
农民对承包地在家庭经济收入中重要性的认识有较大差异,34.7%的农民认为承包地非常重要,是家庭的命根子;41.4%的农民认为比较重要,是生活基本保障(见表7-5)。86.9%的
农民土地由自己耕种,将土地租借他人的比例仅为13.1%。从土地租借的意愿来看,15.9%的农民打算把自己的承包地租借给他人,78.1%的农民不打算将土地租借给他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不打算将土地租借给他人,表明土地仍是农民谋生和养老的主要依靠。
表7-5 农民土地承包状况
卓依婷死亡真相资料
第三节农民外出务工状况
1.农村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数爱上你我很快乐>向英烈致敬的寄语
农民曾经外出打工的比例为35.5%,这表明农民外出打工比较普遍。农村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数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较大。较高收入水平家庭选择不外出打工的比例为55.6%,而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和较低收入水平家庭选择不外出打工的比例为52.6%和53.2%(见表7-6)。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数还受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的比例最大,达到61.8%,分别比高中学历、初中学历、小学学历的外出打工人员高19.3%,18.9%和19.6%。家庭外出打工人口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其次是20岁以下人口,再次是41~60岁人口。这表明农民是否选择外出打工主要受家庭收入状况、年龄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表7-6 农民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数
2.农民外出打工地点选择关于内蒙古的作文
写字楼出租合同农民外出打工地点的选择主要受家庭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外出打工更倾向于选择本省城市,此外倾向于选择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民对于打工地点的选择依次为本省县城31.8%、本省一般城市29.6%,本省省会城市27.2%,直辖市11.4%,外省省会城市7.5%,外省一般城市
5.8%,外省县城1.9%。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外出打工选择到直辖市和本省县城的均占
40.0%,选择本省一般城市和外省省会城市的均占20.0%,其他城市则不选择(见表7-7)。这反映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比较倾向于选择去大城市打工。年龄也是影响农民外出打工地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年龄越小越倾向于到大城市打工,而中年以上农民则更倾向于在县城或离家较近的小城市打工,兼顾家庭与工作。另外,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外出打工地点选择也有一定影响。学历较高的农民首选本省省会城市,其次为本省县城、直辖市等。初中、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首选为本省县城,其次为本省一般城市和本省省会城市。可见,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外出打工的就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学历较低的农民对打工地点的可选择余地相对较小。
表7-7 农民外出打工地点的选择
3.农民外出打工的行业和职业分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