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竞赛规则(2011版)
(中国象棋协会 审定)
前言无出其右
《象棋竞赛规则》2011(试行版)历经近三年的实施试行,已成为全国各类象棋活动的规范文本。为了更好地发挥《规则》的指导作用,保证公平合理竞赛,中国象棋协会通过集思广益,修订、推出了《象棋竞赛规则》(2011版)。新版《规则》对部分条款、棋例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力求文字阐述更准确、棋例条款更简明、判罚尺度更合理。
在《规则》文字条款部分,结合规范竞赛体制,在抓好赛风赛纪管理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做了调整和修改。根据项目发展需要,首次提出了促进象棋发展、进一步推动体性象棋活动的理念,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象棋体比赛简明规定》,为象棋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
《规则》当中的“棋例”部分,对近两年全国甲级联赛等赛事竞赛执裁尺度进行了提炼总结,进一步明确了强子、弱子和帅(将)、仕相(士象)、兵(卒)等子力的交换规定。
本《规则》历经三次会议讨论、修改,由中国象棋协会裁判委员会牵头主笔,得到了各级领导、协会各委员会、各象棋队和广大象棋同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疏漏之处,敬请谅解。
中国象棋协会 2014年2月
目录
鼓励孩子的语言 第一章 行棋规定 ....... (1)
第2条 棋盘和棋子
第2条 行棋和吃子
第3条 将军、应将、将死、困毙、自杀
第4条 胜、负、和
第5条 摸子、落子、纠正错误
第二章 比赛规则.....................(10)
第6条 计时
第7条 记录
网管技术 第8条 犯规
第9条 对局结束
什么工作最赚钱 第三章 比赛通则 ........(14)
第10条 比赛办法
第11条 团体赛比赛种类
第12条 先后手确定
第13条 成绩计算
第14条 名次确定
第四章 比赛附则........(21)
第15条 比赛组织
第16条 棋手须知
第17条 裁判职责
第18条 处分权限
第五章 裁判细则 .......(24)
第19条 退出比赛
第20条 迟到
第21条 超时的裁定
第22条 提和的裁定
第23条 待判局面的裁定
独显和集显的区别 第六章 棋例.............(29)
第24条 术语解释
第25条 棋例总纲
第26条 棋例通则
第七章 棋例细则 ........(36)
第八章 棋例参考图 .......(115)
附录 ....................(115)
附录一 象棋体比赛简明规定
附录二 循环赛对局秩序表
怪物猎人p2 附录三 积分编排制定位编排法的编排原则和编排方法
附录四 单败淘汰赛、双敗淘汰赛和单淘汰赛附加赛对局秩序表
第一章 行棋规定
第1条 棋盘和棋子
1.1 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应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直线断开处,称为“河界”;河界内应标注“楚河 汉界”;两端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标识;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标识。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士、相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砲)、士、象各两个,卒五个。
子力价值: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等值,车、马、炮称为“强子”;仕(士)、相(象)等值,称为“弱子”。过河兵(卒)价值浮动。
1.3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图1。印刷体棋图规定为: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 标准棋盘每格均应为正方形,每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厘米。
比赛演示用的大棋盘为立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可根据场所相应调整。
1.5 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4.0厘米,大小与棋盘相应配套。棋子分红黑两组,字体规范、醒目。
1.6 棋盘和棋子的底,均应为白或浅。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或深,四周应留有适当空白面积。
第2条 行棋和吃子
2.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 棋子的走法:
帅(将)每着只许走一格,只能在“九宫”内前、后、左、右移动。任何一方走之后,都不准造成帅、将在同一条线上直接对面。
仕(士)每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格,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着斜走两格,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棋子(无论何方)占据,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进或退。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先直(横)的那个交叉点
有棋子(无论何方)占据,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进或退。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格数,但不可隔子而行。
炮的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何方)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