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优秀3篇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
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kiss goodbye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要求。
古典名著手抄报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试用期辞职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51放假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
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抒情原因九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谜语和答案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社会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混乱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与发展,对“诚实守信”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建设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中国的社会信用关系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生了混乱,道德败坏、假冒伪劣盛行,假学历泛滥成灾。从一般的信誉失范,不讲信用,到严重的欺诈犯罪。社会上人人自危,中国人的还有谁敢说自己没有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自然也包括教育产品)?这种现象从出现到蔓延,充分表明,中华民族“童叟无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正在受到冲击,信用在社会上已不值钱。从国家到当今大学生,都在经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的痛苦过程,社会信用危机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之大,对人们包括但仅大学生的思想腐蚀之深,已经到了非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并着手整治、解决不可的程度。
200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开创金融和发展新局面。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建设,规范社会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
在美国,有一个实例,一位美国人15年前有一笔102美元的账单没有按时付清,后来给忘记了。结果,2003年买房时到银行贷款,15年期的固定贷款利率是5%,而他却要付5.5%,因为银行在他的信用记录中发现了那笔欠款记录,结果他不得不为此多付几千美元的利息。
美国人在工作时,雇主也会调一份申请者的信用报告作为参考。据说,一位中国留美博士在毕业工作时屡屡碰壁,万分苦恼的他最后到了症结所在:刚到美国时,曾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企图逃票被抓,此事被记入其个人信用记录中。欧、美等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确立了西方人的消费观念和信用意识,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推动了欧、美等国经济的腾飞,提高了欧、美等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