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建设思考_杨忠智
·综合2013年第2期(上)为什么无线路由器连不上网
Study And Innovation
研究与创新高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建设思考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报废流程
杨忠智
一、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近年来的快速扩张,各类高校的综合性都得到很大加强,目前正转向重视教育内涵的发展,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专业建设集中体现了高校办学特、发展方向和层次水平,是高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反映出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专业特是高校在办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已具有较高的办
学水平,且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而凸显出的办学特,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完善性与成熟度;以及为人才市场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的
能力。专业特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独有性,即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特征;二是社会性,即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被社会普遍认同;三是可持续性,即具有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特点,体现持久的社会影响力。专业特建设不是特专业的专利,专业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才有助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加强专业特建设既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更是建设高校特的必然要求。建设专业特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体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
方法使学生直接掌握岗位技能。同时实训室里设置了会计实务常用工具,有目的地放置了往届学生的实训作业,这些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直观演示的道具。从教学效果来看,直观演示法生动形象,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实训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形式多样的真实场景的实践平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展灵活多变的沟通渠道,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创设深刻难忘的岗位实践体验,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演示教学: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制作有PPT电子教案,在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时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将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重点和难点、实训要求、注意事项和参考答案等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增强了示范操作的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财务软件辅助教学:该课程教学依托其电算化软件和网中网“虚拟实习”模拟软件(网络版)进行辅助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有机结合,其中所依托的网中网“虚拟实习”模拟软件是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再现企业各个财务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具备强大的网络教学与实训功能。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在实训室、宿舍还是家中都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实训软件进行
备课和分岗位实训,极大地拓展了实训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岗位技能训练的实战性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该课程依托校园网,建设了校内精品课程网站,课程的视频课件、网络动画、PPT教案、实训指导书、实训题库、参考文献等资料均已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课程主讲教师的电子
邮箱全部向学生公开,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交流,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
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应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论
学校通过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已实现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的连接,现在学校拥有60个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和学习。同时学校设有专业的维护人员,可确保校园网络稳定运行。学校投资100多万建设有会计实训中心,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手工模拟实训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会计专用实训设备。其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置多种财务模拟软件以及“虚拟实习”教学平台、财会分岗实训教学平台、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报税实训教学平台、增值税开票模拟教学平台、小键盘录入实训软件等教学软件;手工模拟实训室仿真企业财务部布局,配置有企业实际用到的各种账、
证、表、章等资料,实现课程环境仿真化。这些均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新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形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特,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本文系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项目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教育管理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蔡秀勇、明华:《财务会计分岗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刘红英:《会计业务仿真模拟实例实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编辑熊年春)
49
·综合2013年第2期(上)
Study And Innovation
研究与创新表1
麦可思公司2009、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
2009届
2010届
母亲节寄语简单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序名次
会计学
22
25财务管理3115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会计学93.094.0财务管理92.094.7
与实训环节建设体系及实施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1998年,教育部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列为“管理学”门类的二级类目“工商管理类”之下的并列专业。在建国初期,我国一些高校就已经开设会计学专业,而财务管理专业则是在1998年才开始陆续在高校设置。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事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加上多种形式经济实体的不断涌现,更多地需要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作为技术性很强、对精湛的意思
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
对任何经济实体来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无疑将有利于其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是目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普及型人才之一。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是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财务部门,会计师、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以及金融与证券等机构从事财务工作。就目前来看,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供需两旺。这从麦可思公司2009、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中亦可窥见一斑,见表1。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并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全国设置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均有400多所。
由于各高校的文化及发展背景不一样,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统一认识,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相对成熟的会计学专业,还是迅速成长中的财务管理专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办学目标、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等都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
(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不足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前后为分水岭。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从会计学分离出来,财务管理是把会计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基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角度,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财务管理提供主要信息服务,这些均反映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密切联系。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大部分隶属于会计学院,这也反映出我国专家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的认同。目前,学界对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不同学科属性基本形成共识:会计主要是针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信息管理,
而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营运与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价值管理;会计是加工和生成信息的系统活动,而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学注重信息属性,财务管理则侧重管理属性。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思路比较清晰,比较而言,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培养目标还不很明
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够清晰。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历史渊源,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征,自身特征不突出。(2)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缺乏明确定位,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之间在内容上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合理安排,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导致较多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建设分析
专业特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教材、师资队伍、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管理体系等。从专业特建设的构成要素来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区别应主要体现在软件建设上,重点是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体系设计。
(一)培养方案制定地方高校一般作为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既不能按照精英教育模式培养研究型人才,也不能只注重培养职业技能,而是要根据地方或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质量+针对性”的办学特,充分发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专业素质高、实际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问题,是指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构建其知识体系等。服务地方经济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地方高校,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是当务之急。
(三)课程体系设计
一般高校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一般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第二层次为公共基础
课;第三层次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主要差异体现在第三层次上。专业基础课主要体现高等教育
“宽口径”的要求;专业必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体现“厚基础”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的设置重点要体现“强能力”的要求。目前各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差异不大。
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则有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在会计学专业基础上的转型,如上海财经大学;二是课程设置倾向管理类,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复旦大学;三是与金融管理联系密切,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中国金融管理学院,直接将财务管理专业设在金融管理学院。此外,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有较大差异。会计学专业强调的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财务管理专业更强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投资、融资、资金营运、收益分配等预测与决策方案的制定。
四、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建设: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
浙江财经学院作为浙江省属普通高校,其会计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
其中,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浙江财经学院培养了大量会计与财务管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浙江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业的工作骨干,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和强烈需求。在办学实践中,浙江财经学院坚持与浙江产业共发展、同进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与行业、企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特师资队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苏州大学专业
50
·综合2013年第2期(上)
Study And Innovation
研究与创新方面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丰富了教育资源,为浙江财经学院开展专业特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优势,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建设特选择上,坚持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特保持一定差异性,即
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差异化策略。坚持以服务经济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使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省内领先、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专业。多年来,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始终名列前茅。如何继续保持现有优势,即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则是我校在专业建设过程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生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有的教学工作应重点围绕提高学生质量而运作。在打造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特建设上,我校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两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目
前,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有两个,一是国际性人才,通过国际化教学(设置ACCA、CGA、中美班),培养具有通晓国际会计知识、
能在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工作的会计专业人才,其国际化特显著;二是针对国内市场,侧重培养能为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会计管理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探寻拓展国际化专业人
才教育的途径。
白露的古诗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日趋复杂化,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非常有必要使财务管理教育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针对学科特点与社会需求,加快财务管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这里的应用型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与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教育。
社会经济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应用型人才。从国内市场来看,以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把重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定位符合专业特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浙江财经学院的课程体系设计由四个层次组成,即公共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四个层次逐层递进、
相互联系。同时设置任意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课。其中专业教学平台设置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设置的是专业选修课,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差异主要体现在这两个层次上。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会计学专业除了国际化教学(设置ACCA、CGA、中美班)班级课程要与国际接轨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核心课程;开设会计理论(双语)、国际会计(双语)等课程以增进学生国际化视野;开设ERP软件应用、ERP模拟演练、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等课程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
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学等核心课程;开设了管理会计(双语)、国际会计(双语)等课程以增进学生国际化视野;开设公司财务案例、ERP模
拟演练、
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虽然有些交叉课程,如会计学专业开财务管理课,财务管理专业开财务会计课,但这都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必要选择,其专业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向上重点指向公司管理,兼顾金融管理。这里要着重协调好两个关系:一是深造与直接就业的关系。既要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为就业培养扎实的专业工作能力。二是协调“专才”与“通才”的关系。基于学校特点,课程设置首先是培养“专才”,其次才是
“通才”,因此科目不宜过于宽泛。(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理论脱离实际是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
两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社会调查、专业调查、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则各有特,其中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及毕业
论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选题和内容上,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对于毕业实习,比较而言,会计学专业学生较容易到对口实习岗位,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岗位实习会计业务。但财务管理工作一般处于企事业管理的较高层次,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难以接触到具体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练习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我校重点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加强课程实训内容,在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中增加实训课时;二是案例教学(专门组织教师编写了以浙江企业为主的适合教学的公司财务管理系列案例);三是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仿真教学可以让学生面对复杂问题,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从财务角度透视仿真企业的财务活动及整体运营过程。这三种方式的有效实施能很好地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有效发挥了实践课程的作用。同时学校综合会计实验室及公司金融与证券实验室配备了大量会计教学软件及金融数据库软件可供师生教学与练习,给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伴随着开放实验、独立研究、学科竞赛、自主创业和社会调查等体验式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能让学生以更直接的方式体会到企业实际问题及需求,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由于课时学分限制,在实施“厚基础、宽口径”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如何协调在课时布局上、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构成及比例上的诸多关系,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文系浙江财经学院教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
号:JK201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2]郭沂、李志宏:《高校办学特的主要体现类型及其形成规律》,《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期。
[3]张婕:《高校特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编辑熊年春)
5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