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0期总第470期
折纸鹤ENGLISH ON CAMPUS
国际化视野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文/张广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本文从国际化视角出发,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优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培养模式
阴性阳性是什么意思【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iming at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
nted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by the society, this paper integrates language knowledge imparting,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optimiz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al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ivating model
【作者简介】张广奇(1966-),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6JGYB4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中再次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认为学生除了掌握英语作为专业交流的工具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和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
方面,文秋芳(2002)、王金洛(2005)等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和培养做了有益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国际化视野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以良好的外语水平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能力,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甚多,现在一般指的是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能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常都会用“有效性”和“适当性”来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在特定语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适当和有效的行为”(Spitzberg & Cupach,1984)。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同具体的语境有关,跨文化交往中的得体性要由交际双方根据具体语境去协调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高一虹,2002),是由交际的有效结果或目标实现的“功效”来定义的。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外语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国际视野的弊病日益显现。“与国外相比,我们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其国际化的最前沿,而我们培养的学生离国际化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庄智象等,2012)。目前,中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本国语交际规则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常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应该以尊重对方的方式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2)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方面的知识短缺,不知道外语的语言交际中有一定的规则。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Byram(1997)创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情、行为取向构成。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篇能力结合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它们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刘学惠(2003)认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显性”和“隐形”两大路径,分别独立于语言学习和融入语言学习当中。杨盈等(2008)基于自己建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提出了以教材和教法为核心的培养方法,对课堂实际教学有可借鉴。蒋晓萍等(2011)根据Kim(2001)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细化和Chen(2005)提出的跨文化能力交际模型建构了一种在意识、态度和情感层面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笔者认为明确的培养目标、精良的师资队伍、科学的教材规划、恰当的课程体系、合理的学习观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明确的培养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是要求学生改变其个性特点,而是要求他们增加社交技巧以及处理事务的技巧等,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增加认知能力,即在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下,强调情感能力,改变行为方式,即达到观念的转变(Kealey & Protheroe,1996)。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提高跨文化意识,选择解释影响跨文化交流变化过程的知识、文化适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3工商银行信用卡额度
24
2019年30期总第470期
ENGLISH ON CAMPUS
应的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潜在的交际问题;其次,在情感层面上强调对待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的态度以及处理文化不同时,其主体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层面上实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明显的交际,也是一种文化适应。
凯2.精良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知识面、专业水平和视野直
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在2016年教师节提出了
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加大国际化教育培养力度。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科带头人海外高访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进而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信息和知识带给学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高校应该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激励教师加强自身国际化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既倾心课堂教学又热衷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升华理论知识。
3.科学的教材规划。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蓝本,也是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托,因此教材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坚持自编和引进相结合,教材的编写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2)教材内容要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体现知识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多样性;(3)引进内容新
2寸照片大小颖、素材多样的英文原版教材,以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借鉴的目的;(4)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学情汇报。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将文化主题系统地引入到课堂,教学相长,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恰当的课程体系。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包括文化教学,或
者在听、说、读、写课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时也要体现情感能力培养的内容。“语言始终只是一个外壳,语言再流利,没有内容和内涵,仍然是无法交际的,而只能说语言流利,头脑空洞”(桂诗春,2004)。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目标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国际性:制定以国际化人才的内涵需求为培养目标;系统设置语言技能类、应用类和素质类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课程,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国际化课程,增强学生适应国际化趋势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总之,跨文化交际课程应该丰富学生中外文化知识,注重情感能力培养,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5.合理的学习观念。学习是知识经验转化获得的过程(Kolb,1984)。这种经验性的学习是一种可利用的、延续的、循环的过
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涉及理解主体如何解释新的文化经验、如何将其整合到更宽泛的世界观体系的能力。“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从事文化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文化信息。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胡文仲,
2004)。实践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之后,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的场景供学生实践,以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6.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多维教学模式,加强对国内外前沿
教学方式研究;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互动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拓展性;实施英汉“双语教学”,增加外语训练与专业知识讲授的融合度;推行混合式教学,注重现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助推作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举办国际夏令营、外培项目和学术讲座等,让学生融入跨文化交际环境,了解国际化人才的动态;拓宽国际合作办学,让更多优秀人才走出国门,拓展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渠道,接受跨文化氛围的熏陶。
win7开启aero特效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跨文化交际
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土化的基础上,我们要以开放的国际视野,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融入国际化的主动意识,加快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材规划等方面的改革,把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不断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社会组织差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Chen Guom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ynposium,2005.[3]Kol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M]. NJ: Prentice Hall,1984.[4]Spitzberg, B.H. & Cupach, W. 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M].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1984.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7]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8]蒋晓萍,韩东.跨文化交际能力超越式培养模式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9]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0]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11]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05).[12]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02).
[13]庄智象,刘华初,谢宇,严凯,韩天霖,孙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2(2):4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