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学建议解读
注:本材料选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的第五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硅藻泥品牌课堂教学是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关键,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有效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
从教学而言,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必然要求开展有效教学,而有效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从学生而言,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则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教师而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此引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对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本节对这些教学建议进行解读,重点解读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如何把这些教学建议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本标准所附的教学实例更直观地解释这些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全体学生、奠定基础”这两个核心要素。
1.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优势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也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的本质特性之一就是其全体性,即义务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各自有着自身的学习优势潜能,所以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其学习优势潜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32条明确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只要坚持把握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优势,然后基于学生的学习优势潜能进行教学,为不同优势的学生设计基于其优势的学习活动、提供基于其优势的学习资源,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学习要素。
(1)把握学生学习优势潜能的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优势潜能,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所有学生,包括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合他们的学习难度、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引导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养和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世界经典名著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元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学生是否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够进行学习的计划、调控和自我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策略知识,是否了解听、说、读、写等各种任务处理的方式;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如何,是否具备开展课程学习必须具备的相关语言知识和话题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或者说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图式。
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由于中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不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学生的学习优势潜能的内涵
影响学习者学习成效的要素较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实现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有效教学,应重点分析学习者在以下要素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潜能。
A.语言潜能。语言潜能是学习外语所需的认知素质,或是学习外语的能力倾向,即一种固定的天资。努力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潜能正是就学生的认知素质来预测其学习外语的潜在能力。卡洛尔(Carroll,1973)提出外语学习能力应包括: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联想记忆能力。语音编码解码能力是关于输入处理的能力;语法敏感性是从语言材料中推断语言规则的能力;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是有关语言材料的组织和操作;联想记忆是关于新材料的吸收和同化。不同学生的语言潜能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语言潜能因材施教,设计不同
的学习任务,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发挥各自的长处,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年龄不同,其语
言潜能的优势表现也会有很大差异。
B.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人在信息加工(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不同学习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他们有各自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在学习不同材料时会各有所长。当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教学活动的风格特征、学习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吻合时,其学习成绩会更好。认知风格同样影响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应了解并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类型,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妥善引导,使自己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需要有机联系,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C.情感因素。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态度、性格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有强烈动机的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明确,热情持久,专心致志,积极向上,成绩较好。而缺乏学习动机,必然影响学习成效,甚至导致学习困难。
态度是对某种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为达到该目的而作出的一定努力,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之一。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即对某一目标的信念;情感成分,即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意动成分,即对某一目标的行动意向及实际行动。一般来说,对异民族文化抱有好感、愿意了解和体验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学生,对其文化与语言会持积极态度,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厌恶甚至仇视的态度的学生,则很难认真地了解该文化并学好其语言。此外,学生对学习材料、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对教师的态度都会影响其英语学习效果。
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的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心理特征,是学生的重要情感因素,也是决定其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的性格常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埃利斯(Ellis,1994)指出外向型学生有利于交际方面的学习,因其喜欢交际,不怕出错,能积极参与外语学习活动并寻求更多的学习机会;而内向型学生在发展认知型学术语言能力上更占优势,因其善于利用沉静的性格从事阅读和写作。分析和研究学生性格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发挥不同性格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要素的分析还有把握学习者的起始水平、学习目标、年龄因素、身心特征等相关内容。
除了把握和发挥好学习者学习优势潜能以外,英语教学还应该把握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学习资源等,利用好现有的社会环境、技术水平、家庭条件等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2.关注基础,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而言,义务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煮鸡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学段,教师应对整个学段的学习目标进行总体设计,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学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有整个学段的整体意识,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持续性目标。比如很多词汇,可能要几个课时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而不是第一次教学,就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个词的音形意用的各个方面。很多语法项目,则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运用的水平。在线美图秀秀
外语学习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的英语课程目标,既根据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又做到有机衔接,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必须确定合理的基准教学目标,要彻底抛弃关注“偏、难、旧、繁”的知识的现象,要改变死抠语法或词义辨析的做法,真正从运用能力层面确定合理的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基本的语言技能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策略应该成为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清晰地规定了不同学段的学习策略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学习策略教学。
把握全体学习者的优势潜能,关注基础,是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有效教学还应该是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教学,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通过英语学习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所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这一角
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很多教学途径与方法,每一种途径与方法都有着自身的起因,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标准》强调通过让学生“用语言做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例,解读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途径。
好的课堂教学的任务应该是语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如让学生学习一般过去时之后讲述自己上周末的活动,然后完成全组学生周末生活调查报告。有些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可能不是直接的语言运用活动,但若进一步完善,则可以变成好的任务。比如背诵不是直接的运用语言的真实活动,但若变成演讲活动,那么,为参加演讲比赛而背诵演讲词就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运用语言的任务。
张华立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是一种教学思想,而非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任务型语言学教学有不
风古诗同的操作方式。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步骤就能完成;而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则需要分阶段进行。复杂的任务一般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见Willis,1996;Skehan,1996;Ellis,2003)。
A.任务前阶段(Pre-Task Stage)
任务前阶段的教学活动是任务的准备活动。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各种与任务相关的显性的或隐性的语言接触(language exposure)活动,准备任务实施所需的语言,感知语言运用的形态。任务前活动的目的在于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就任务完成所需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进行准备,激发学生实施任务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语言运用的目标,亦即学习目标,减轻在下一阶段任务实施时的认知压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和任务的主动实施者。
任务前阶段即是任务呈现和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任务型教学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把任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语言完成这一任务、运用什么语言完成这一任务,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若学生还没有掌握任务实施所需的语言,学生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任务实施所需语言。有时,教师可能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差,无法完成任务。但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任务前”阶段设计的活动不足以支撑后面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学生自身能力问题。这要求教师为学生在任务准备阶段为学生搭建必要的支架,尤其是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等支架,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
后面的任务。任务前的准备活动要注意减少学习者在认知方面的压力,这样学习者就会有更多精力注意语言方面的因素,为任务实施做好准备。
任务前的活动不都是任务活动,在这个阶段,有许多非任务的语言学习活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