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购车本地上牌山东泰安新泰开发区历史文化调研
一、山东省历史文化
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齐鲁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东部是齐国,西部是鲁国,故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都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山东历史上曾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上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大汶口文化属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适合黄河流域的耐旱作物——粟。
大汶口文化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
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曲阜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另外,文学史上,也有“三孔”之说。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
三孔牌坊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经济发达】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390万户,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482.67万公顷,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
又增至600余万公顷。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北宋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
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日军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中余存的工业,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在农村强占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整个经济濒于崩溃。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
社区团购怎么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建立了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文荟萃】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马驌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刘勰、王禹偁、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王士禛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氾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淳于意、王叔和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春秋末期,就有以跖为首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人民无数次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青州黄巾起义,隋末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及窦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刘黑闼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卷起农民革命的风暴。唐末黄巢大起义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北宋末年有宋江农民起义,明代有唐赛儿、徐鸿儒起义,清中叶以前有于七、王伦等人领导的起义,近代则有幅军起义及捻军斗争,山东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后,山东成立了早期的
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在阳谷、高唐、博兴、益都、日照、苍山、昆嵛山等地举行武装,反对新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支援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先后发动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南五个解放区,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装力量已发展到21.3万人,民兵41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43.9万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人民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进行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潍县、济南等著名战役。截至1948年11月,山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共作战1万多次,歼敌56.96万人。1949年8月,山东全境解放。
二、泰安历史文化
泰安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国五岳之一的泰山所在地。泰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下是泰安历史文
氮气的用途化的详细介绍。
泰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生活。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了较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春秋时期,泰安处于鲁国中心地带,随着鲁国逐渐强大,泰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发展。鲁国的开国君主鲁庄公,就是在泰安的东平城(今泰安市东平县)建都的。《史记》和《左传》中有许多记载和描写,揭示了泰安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汉朝时期,泰安地区属于泰山郡,汉武帝曾于泰山上祭天,使泰山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文化和旅游圣地。唐代,泰安地区因为泰山的存在,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山的景点也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引来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游历和游记。宋代,泰山仍然是国内游客和外国游客到中国必游的胜地。
明代,泰安成为了山东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泰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泰安城也逐渐繁荣起来。清朝,泰山和泰安又成为了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的寻访之地,出现了众多经典著作,丰富了泰安文化的内涵。
泰山文化是泰安的重要文化之一,它是具有鲜明山水特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五岳文化之一。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圣山,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历史和旅游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泰山文化是泰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泰山壁画、泰山文化节、泰山云冈等各种文化形式。
泰安还以孔子文化为代表,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和学术成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泰安的孔子文化包括了孔子祭孔典礼、孔庙、孔府、孔穴等文化景点。
赵梦西游3另外,泰安还有许多历史遗址和文化名人。如泰山石窟、冠县云岭、大汶口文化遗址、张衡、郑成功等。
泰安市的建筑风格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彩,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与泰山文化和孔子文化相得益彰。
泰安的古建筑以泰山和孔庙孔府为代表,它们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典范。泰山古建筑如齐云观、关帝庙、八仙庵、南天门等,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如江南园林式的墓葬和北方的楼阁式建筑,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孔庙和孔府则是泰安古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孔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是中国古代尊崇儒学、推崇孔教的历史性建筑,是儒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孔府则是孔子的后代孔伯彦家族建筑,以孔子及其家族的传世文物和历代文人题批楹联而闻名。
三、新泰历史
新泰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辖2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殊荣。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26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01年建平阳城,西汉初期置县,西晋泰始年间羊祜取新甫山和泰山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新泰英杰辈出、圣贤流连,和圣柳下惠、乐圣师旷、礼圣高堂生、齐国名相鲍叔牙等名载史册,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泰山,东巡驻跸莲花山。
“杞人忧天”“管鲍分金”“羊续悬鱼”等历史典故与新泰颇有渊源。
人民的名义谁是幕后黑手新泰是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之一,1938年1月1日徂徕山起义打响了山东武装抗日第一。全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境内县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315处,馆藏文物10999件。
新泰市是传统革命老区,是深植红基因的沃土。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新泰市龙廷地区是最早点燃革命火种的地方,老瓜峪村是龙廷镇打造的红旅游片区村之一,中国共产党新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开幕,是新泰市党组织建设史上的大事件,开启了新泰市革命的“红船”。
为使红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新泰市精心打造以文献博物馆、陈毅指挥所旧址、王芳故居、四支队抗战第一遗址、新泰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为主要内容的东中西三条党史教育路线,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实践锻炼等186批次,累计培训2万余人。
四、新泰人文
历史人物
高堂生,复姓高堂,名伯,春秋齐卿高傒之后,西汉鲁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人,新泰“三圣”之“礼圣”。高堂生为汉礼经博士,以传礼闻名于世,是西汉礼学宗师,中华礼学的传承者。
柳下惠(前720——前621),姬姓,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谥号惠,鲁国大夫,柳下邑(今山东新泰宫里镇西柳村)人。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新泰“三圣”之“和圣”。孟子在《孟子·万章下》称其为“圣之和者也”,“和圣”之称由此而来。
师旷(约前609——前527),字子野,鲁国平阳(今山东新泰)南师店人,出仕晋国任乐师,又称太师,官至少傅,位列三公。师旷目盲,精通音律,知识渊博,有高瞻远瞩的治国思想和理论,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音乐家,史称“乐圣”。新泰“三圣”之一。
崔文奎(1450~1536),字应宿,号松溪,明新泰县(今新泰市)龙廷苗庄人。幼时聪颖好学,胸怀大志,才学名贯一时。成化十三年(1477年)乡试中举。成化甲辰科(148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十六年(1503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政声冠一时”。正德元年(1506年)丁尤母丧,去职还乡。除服后,正德帝下诏复其职,时宦官刘瑾、焦芳
浊乱朝政,辞不就职。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杀,满朝言官皆荐其为光禄寺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瑾虽除,但宦官仍然把持朝政,文奎坚不趋附,遭到忌恨。正德九年(1514年),宦官张永等左右正德帝调文奎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按南畿,远离朝廷。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后升任仓场总督兼工部左侍郎。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南京工部尚书。因与权奸张璁、桂萼不合,且进谏不听,嘉靖四年(1525年),文奎上书辞官归里。致仕后,嘉靖多次派人到新泰向文奎询问朝政得失,但崔托辞一无所对。嘉靖十五年(1536年),崔文奎在里籍新泰龙廷病逝,享年八十六岁。嘉靖帝辍朝,遣使谕祭,谥“康简”。史称崔文奎“守身清约,精于吏事,居官所至有声”(《明世宗实录》)。“清德恪厚,天下推为长者”(《新泰县志·人物》)。有《科贡题名记》、
《重修碧霞宫记》等载清《新泰县志》。
历史典故
管鲍之交、梁父吟、徂徕夕照、袒裼裸裎、敖山卓笔、庶几遐年、百世之师、竹溪六逸、手无斧柯、鲍子知我、菟裘之计、坐怀不乱、进贤用能、堕泪碑、炳烛之明、奄有龟蒙、无忘在莒、毋忘在莒、买王得羊、车马羸败、罢市巷哭、进贤为贤、父母之邦、枉道事人、敝衣薄食、羊续悬鱼、羊公碑、封泰山禅梁父、杞人忧天、龟阴之田、不如意事常八九、不饮盗泉之水、齐垒啼乌、角巾东路、宫山夕照、连榻而坐、降志辱身、湮没无闻、以夜续昼、十鼠同穴、九峰如莲、誓心守节、岘山碑、管鲍分金、龟阴秋稼、龙泉漱玉、煎水作冰、折臂三公、知臣莫若君
五、新泰民俗
1.孟氏中医正骨疗法(新泰孟氏正骨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中医正骨疗法,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泰孟氏正骨始创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成为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祖传正骨北派系之一。
孟氏正骨传承300多年来,不仅肢具、夹板等辅助工具是自制而成,药物也是独门自制,选药严谨,整个过程采用传统工艺熬制。其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改进的配方,方药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为指导。如今,其制剂已开展4个剂型13个品种,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获省级科学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2014年11月,孟氏正骨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徐家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家拳是一种传统拳法,起源于山东省新泰市通济村。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徐家拳的拳法因为实战性和表演性强,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徐盛才,1725年出生(清雍正2年),卒于1797年。该公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
绝技,创立徐家拳。百余年来,世代传承不息,到第六代传人徐花葶,徐家拳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掀起了一个新高潮。据老县志和徐氏家谱记载,徐花葶,字殿甲,1826年出生(清道光5年),1900年卒于通济村。徐花葶相貌伟岸,臂力过人。由于他善于研究,丰富了徐家拳的内涵,发扬光大徐家拳法及各种兵器的使用。徐花葶武功高强,多次参加大型比武,并名列前茅,在清咸丰年间封为武庠生(即武秀才),1853年(清咸丰3年),徐花葶被推选为县团练团总。是年,太平捻军攻打新泰城,由于徐花葶训练的武装团严密防守,打败了来犯的捻军。因抗敌有功,清政府赏赐他亮蓝顶戴大花翎,一直保存。
徐家拳的拳法因为实战性和表演性强,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第十代传人徐勤启自幼跟爷爷学武,在2007年6月山东省传统武术比赛中徐家拳术和徐家刀荣获两项冠军,徐勤启获得国家级武术五段段位称号。进一步把徐家拳发扬光大,并逐步推向全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