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旧事知若干[精华]
上海城隍庙往事知多少
20111201
城隍崇拜,作为道教信仰的一部分,始于汉初,兴于大明,沿袭至今。唐代时,上海地区称为华亭县,县城西面建有城隍庙,祭祀汉朝刘邦的大将纪信。元朝至元年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后改称松江府,府城隍庙就在松江城。所辖上海县,成立之初,县城不大,尚未建有城隍庙,一般民众出城后到淡井庙祭拜松江府城隍神。
明朝永乐年间,上海县城西北处,即现在的方浜中路上,有座金山神庙,也称为金山行祠,里面供奉着霍光的石像。霍光是汉朝的一代名臣,功绩卓著,曾先后辅佐过四位皇帝。三国时期,吴王孙皓病入膏肓之际,有位天神附身于一位太监身上,说:“位于华亭县东南的咸水塘,经常发生风潮灾害,凡人难以防范。我是汉朝的霍光,治军卓有成效。如果能在咸水塘边建立一所供奉我的寺庙,我愿带领部属替大王镇守之。”孙皓随即下令建立金山神庙,供奉霍光石像。在霍光的护佑下,华亭县一带果然海患平息,民生安乐。
绿豆糕怎么做当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在全国上下掀起一波城隍热。上海县知县张守约就将金山神庙改建为城隍庙,霍光顺理成章就成了上海城隍庙的第一位城隍爷,他的座像供奉于前殿,后殿则供奉着另一位城隍爷秦裕伯。
这第二位城隍老爷秦裕伯,是上海地区的名人,曾长期居住在现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召稼楼。他原籍河北大名府,元朝进士,是当地出名的大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感叹说,只听说过金銮殿,却从未见过金銮殿是什么模样,秦裕伯就专门建造了一座类似金銮殿的建筑。不料此事被人告发,皇帝立即派员勘察。面对要灭九族的弥天大罪,秦裕伯闻讯大惊,彻夜不眠,赶紧带人将宫殿改成神庙,好不容易才躲过了一场皓天大劫。他在元朝末年弃官后,客居扬州,后迁至上海。当时占据苏沪一带的张士诚请他出来做官,他拒而不受。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知其贤能,命中书省出面请他当官。他以为母服丧为名,婉言谢绝。后来,中书省奉命再次请他出山,秦裕伯仍称病不出。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长期隐居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担心此后“海邦不靖”,随即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後悔。”这道手谕,措辞严厉,暗藏杀机,意即秦裕伯长居是非之地,居心叵测,再不肯出来,会后悔莫及。秦裕伯惶恐不已,这才拜书入朝,受授翰林院侍读学士。他曾与朱元璋讨论学术,做过京畿主考官,去世后,与夫人储氏合葬在上海。朱元璋得知秦裕伯去世的消息,悼曰:“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遂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之神。
秦裕伯当上了城隍爷,倒也没有光挂名、不干事。明末清初的时候,一直在海上坚持抗清斗争的明朝遗臣张名振引兵攻入吴淞,清兵溃败。不久,江宁巡抚周国佐视察上海,原清军败将王璟为洗清自己罪名,诬告上海百姓犯通海之罪,遂致战败。周国佐信以为真,盛怒之下,决定屠城。上海知县及一干乡绅说明实情,再三跪求,周国佐仍一意孤行,下令鸡鸣时分纵戮开杀。夜半时分,城隍神秦裕伯
突然显身,朱袍象简,赫立阶下,周国佐见后,心中一惊。稍后,城隍神再次显形,数次摇头表示不满,双眼紧紧盯住周国佐。惊恐万分的周国佐这才不得不收回屠城之令,全城百姓终于免遭一场大杀戮。秦裕伯显灵护民的传说,充分反映出上海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城隍庙里请入了另一位城隍爷,这第三位城隍神就是清朝名将陈化成。陈化成祖籍厦门,出身于贫苦家庭,自小好学,智勇过人,有“担当宇宙气概”,长大后就投身军界,立志以武救国。由于他作战勇敢,又有谋略,屡建战功,每每得到上司的器重,从一名普通的水师兵丁被提升为千总、守备,后任参将、副将、总兵,直至提督。他在任职期间,奉公守纪,治军严明,忧先乐后,军队所到之处,从不打扰老百姓,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
第一次战争爆发不久,陈化成调到上海任江南水师提督。他抓紧时间加固炮台,增建工事,强化海防,积极备战。因其勤于军务,枕戈海上,日夜戒备,洋人见了心头畏惧,暗地里叫他为“陈老虎”,百姓民众则亲切地称他为“陈老佛”。一八四二年六月十六日清晨,英国船舰蜂拥而至,炮轰吴淞口,一时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形势危急,战况紧张。时年六十六岁的陈化成亲临西炮台,指挥守军奋起抗敌,仅一、两个时辰,相继击沉击伤了八艘英国船舰,打死打伤五百多名敌兵,清军士气为之大振。没想到此时两江总督牛鉴和东炮台的守将崔吉瑞,被连天炮火吓破了胆,临阵脱逃,致使龙无首,一时大乱,遂告失守。陈化成所在的西炮台立即陷入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形势急转直下。陈化成身上七处受伤,仍坚持作战,奋勇杀敌,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抵挡不住顽敌的一波波进攻,
陈化成与八十余部众全部壮烈牺牲,血染吴淞口。
上海民众有感于陈化成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奉他为神,塑像以祀。抗战期间,十分庄重地将他的座像由陈公祠抬入城隍庙。当年大殿上供奉的陈化成塑像,满面红光、神采飞扬、目光炯炯、栩栩如生,备受百姓尊崇。
历经数世,在沪人的心目中,上海的城隍神“御灾驱患,屡显威灵”而“神恩广被”,长年庇佑黎民百姓,士民对其无不感恩戴德。城隍庙亦因此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埸所。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藉以宣讲乡约。士庶民众则禳病祈福,祷献牲醴。官民共仰,遂使庙宇崇闳,香火日盛。进一庙而得三位城隍神的庇佑,华夏大地仅上海独此一份。有人戏说,上海人之精明和福分,由此可见一端。
模拟经营类游戏屈指算来,上海城隍庙立庙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世事苍茫,庙堂也起起落落,历经兴衰。庙制最小时,仅金山行祀大小,庙基最大时,则广达约五十亩地。
原先供奉着两位城隍爷的时候,就在庙外的一墙之隔,明朝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为孝敬、愉悦父母,建起了一座精致的花园,赋名“豫园”。清朝康熙年间,城隍庙香火旺盛,由本地乡绅集资,在大庙东头构建花园,凿池造亭,堆山叠石,植花种草,扩大庙基十余亩,时称东园。乾隆时期,乘潘家败落,由全县士商捐纳,购进豫园,归入城隍庙,俗称西园,并出重金翻修。
完工后的豫园,园内水石花木,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后又重建了湖心亭和九曲桥,全作娱神乐神之用。在鼎盛时期,城隍庙内共有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等十五座殿堂,法像庄严,殿宇轩昂,前接后应,蔚为壮观。庙外则东园、西园分处两侧,遥相呼应,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和假山池塘,应有尽有。登高远望,气象万千,可谓盛况空前。
庙宇之事,时有衰落。上海城隍庙历经风雨剥蚀,难免墙圯梁损;终年与香火为伴,偶有火烧殿堂;晚清时期,国运衰败,更屡遭洋兵洋将肆意践踏毁损,为此曾经历多次大小不等的修葺、重建和增建。
首次重修,由明朝天顺年间的上海知县李纹出面,在大殿前增设一亭。嘉靖十四年,改建山门,并新建牌坊一座。万历三十年,知县刘一(火+廣)主持重建,不料建成不久就焚于一旦,只得由后任知县李继周再次重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史彩捐出俸银带头倡修,此次新建了两座鼓亭。到了雍正十三年,首次由住持而不是地方官员出面募修殿宇。乾隆十三年,庙内寝宫突遭大火焚毁,后由知县王促重新修建。乾隆五十九年时,道会司葛文英出面,募建后楼。嘉庆三年,大殿再次建复,并设道会司和二十四司于两庑。道光十六年,两庑及戏楼均毁于一场大火,后又募得资金银两予以重建。第一次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吴淞,仅驻庙五天,庙内一片狼藉,面目全非。咸丰三年,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设指挥部于豫园,后与清军激战,庙园俱损。咸丰十年,豫园成为英法军队营房,历经数次驻兵,庙内殿堂神像破坏殆尽。到了同治年间才由知县王宗濂和巡道应宝时先后倡捐大修,历长江三角洲城市
时十月后,庙堂内外得以焕然一新,并重显昔日壮观。光绪十九年,知县王柔暄领衔募捐,建起头
门、二门、大殿、戏楼、鼓亭等。宣统元年,末代知县李超琼募捐重修了大殿寝宫。到了民国年间,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四年的短短三年里,庙殿竟不可思议地遭遇三次大火焚毁。
这最后一次火灾发生在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五日,旧历中元节,城隍爷秦裕伯的神像照例抬出大殿,浩浩荡荡开始巡游。岂料走出不远,庙内突遭火袭,一时火光冲天,难以扑救。好在这里是一块宝地,城隍庙的名声又大,一些商家要借此生财,另一些社会名流也要利用这个机会显摆身份,于是,经一年多的时间,在上海滩的大亨黄金荣、杜月笙领衔下,终于筹足了钱财,再造了一座从上到下全钢筋水泥的仿古城隍庙,从此再也不惧祝融光临。直至现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的城隍庙还好端端的矗立着。
抗日战争期间,大批难民涌入南市,部分人住入城隍庙内。此时,除租界之外,全部沦陷。避居租界内的善男信女一时无法到沦陷区内的城隍庙烧香还愿。为此,明星影片公司的老板张石川和中央戏院的老板卞毓英,两人联手,集股筹资,于一九四○年秋冬之际,在原连云路、金陵西路、延安东路一带建起了新的城隍庙。由于资金少,时间紧,仅造起一楹神殿。为了赶在正月元日竣工,来不及雕神塑像,仅从老城隍庙请入小型城隍神像一尊,其他判官鬼役,则由画匠直接在神殿墙壁上摹画。全部绘像和装修,直到元日前夜才告结束,此时进香者已经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以后这里就被民众称
适合乡镇创业项目为新城隍庙,原有的城隍庙则称为老城隍庙。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城隍庙早已无迹可寻,变成了现时延安绿地的一部分。
解放后的老城隍庙大体维持着解放前的规模,几次对各殿修缮清理,撤除一些杂乱神像,恢复正规道观面貌,但信徒十分有限,香火不温不火,只有逢年过节和初一、十五和其他一些宗教节日才人流趋多,香烛高照。“”期间,不可避免地遭遇空前劫难,所有神像全部清空,扫地出门,从此庙堂紧锁,门庭冷落。后来,偌大空间由上海市百货公司小商品批发部占用,星宿殿和十王殿成为区科技协会展览大厅。直到一九八七年,城隍庙才开始香火重燃。一九九四年成立了由陈莲笙道长为主任的修复委员会,一九九五年一月开始对信徒开放。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在六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上海城隍庙逐步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二○○五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的厢房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九个殿堂基本恢复原貌,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现今的城隍庙,正门矗立四柱三门的彩绘牌坊,上有当年神童书写的“保障海隅”四个大字,飞檐上塑有八仙,大门两旁放置石狮一对。大殿端庄肃穆,脊饰绚丽精美,正门高悬“城隍庙”匾额,两旁有楹联一对,上书“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殿内供奉的就是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其左首有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以下为八皂隶。在元辰殿可见神态各异的六十甲子神,也称太岁神。人们常把出生之年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信徒礼拜本命
dnf未响应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在道教元辰信仰中就称为顺星。在慈航殿内供奉的是眼母娘娘、慈航大士和天后娘娘。慈航殿门上悬有对联“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常被人们引用或挂在嘴边。财神殿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关圣帝和财神,分别主功名利禄、财运和平安。殿门上悬有对联“生财有道义为先,学海无涯苦做舟”,十分引人注目。城隍庙内最后一进为城隍殿,正中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的红脸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内仿照明代县衙公堂的陈设,仪仗森严。
从清朝乾隆时期开始,城隍庙的宗教氛围已逐渐淡化,形成长盛不衰的庙市,买卖游乐日益兴旺。只见店铺林立,栉比鳞次,尤以百货、照相、画像、首饰、玩具、笺扇、乐器和文具店居多。商摊上大都出售玻璃制品、搪瓷器皿,香烛元宝、日用杂货等。其他如卖皮草制品的,卖针线钮扣的,卖画片玩具的,卖花草盆景和鸟虫金鱼的也为数不少。此外,到处
可见卖梨膏糖、五香豆、烤鱿鱼、炸春卷和馄饨面条之类的零食摊。空地道路两旁有各卖艺卖药的地摊。九曲桥上时有兜售古书石雕的游走小贩。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豫园市场更是五光十,无所不有。茶馆最多时达十几家,最为有名的当属湖心亭里的宛在轩,至今仍在开门迎客,算来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城隍庙的小吃,更是闻名遐迩。头门内有老松盛的酒酿圆子,戏台下有糖粥摊。乐圃阆(现绿波廊酒家)的徽州鸡蛋饼、兰斋的面筋百叶、长兴楼(现南翔馒头店)的小笼和已改名为宁波汤团店的点心,都是名店名吃。大殿前的油豆腐线粉汤、鸡鸭血汤和面食等也极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是什么歌
此时的城隍庙及其周边,融庙、园、市三位一体,俨然一个规模宏大、民众欢迎的综合市场。饮食、茶馆、书场、画铺,夹杂着各店档地摊,可谓五杂陈,各业荟萃,应有尽有。宗教文化、市俗文化和商业文化已浑然一体。“烧香磕头拜城隍,求福求财盼兴旺。吃吃逛逛白相相,大包小包拎得忙”。当年流传市井的打油诗,真实地描绘了一张千百民众在城隍庙里烧香、品茗、看戏、购物和游览的全景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