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的形成与地方性生产
㊃城市景观与文化㊃
城市“意象”的形成与地方性生产∗
基于豫园的历史文化分析
陈阳
内容提要豫园在近现代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中历经了私家园林㊁公园㊁旅游景点的角转变㊂对豫园的历史文化考察,揭示出豫园 成长 为上海意象与其在不同语境和不同力量作用下的地方性生产有关㊂其一,物质性和视觉性的地方性生产,即作为历史建筑以鲜明的观瞻性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豫园中独特的 湖 亭 桥 结构作为视觉装置成为人会集的地方㊂其二,作为交往空间的地方性经验的生产㊂豫园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因人及其行为的差异性成为当时的 公众游览场 ,也因为地方性经验的汇集生产出人们对豫园的地方性感知和记忆㊂其三,城市中各方力量的交织和角逐推动豫园形成城市的向心力,使豫园生产出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和角㊂总之,豫园因其地方性生产形塑了杂糅传统与现代的多元意义,因意涵的混杂性成为 稳定 的上海意象㊂
关键词豫园城市意象地方性视觉性交往空间
引 言
晚清进士李瑞清,自号梅花盦主,20世纪初曾寓居上海,他不仅精通
①本文系上海哲学社科青年课题 现代性视野下的摄影与上海形象研究 (项目编号:
2015EXW001)成果㊂
王者荣耀最皮的名字诗书画,还 恣意图史 ,①遂以图文解说的方式遴选出 申江胜景 ,②豫园作为继徐家花园㊁张园㊁愚园㊁也是园之后第五个 登场 的申江胜景,被突出描绘的是 豫园湖心亭 ㊂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宣传片用三秒钟展现了豫园景观,镜头聚焦豫园湖心亭;2018年进博会上海城市形象片之 大美 篇,在一分半的时间里聚焦豫园三秒钟,取景点亦是湖心亭㊂
江山代有人才出
豫园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是上海现存古典园林的五处胜迹之一㊂③中国古典园林通常被视为私人场所,有研究认为中国园林是存在于公共世界却又不受公共领域干涉的特殊空间,它与外部世界存在物质的或精神的互动㊂④对豫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㊂其一,物质性,即豫园作为建筑空间的特殊性㊂从建筑学角度看,豫园的造园艺术特在于山环水绕, 建筑物穿插于山水之间 ;⑤从空间性角度看,城隍庙和豫园相互关联的城市空间结构,使豫园具备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特征;⑥从旅游学角度看,作为旅游景点的豫园常被纳入评估和规划的范畴,从而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体验㊂⑦其二,象征性,即豫园被编织进不同叙事中的意义赋予过程和结果㊂事实上,在中西比较视野中,中国园林的西方叙事常常被注入西方的自然观和意识形态㊂⑧在本土语境中,豫园被视为中国士人 大隐
隐于市 的象征物,它以 溪谷山林入城市 的方式成为闹市中的景观㊂⑨豫园的变迁反映了上海城市的发展,豫园被视为老上海的象征物,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上海的传统特,建议去旧城里的豫园,在那里,军事实力
城市 意象 的形成与地方性生产
①②③④⑤⑥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⑦⑧⑨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三联书店,2015,第113页㊂
梅花盦主:‘申江胜景图说“卷下,‘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第4辑第78卷,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0年影印本,第6页㊂
梅占奎:‘上海建筑秀“,学林出版社,2009,第346 350页㊂
美 杨晓山:‘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文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1 6页㊂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第601页㊂
日产君爵
有关大自然的手抄报
张晓春:‘老上海县城的庙园节场  城隍庙豫园地段的仪式与场景分析“,杨鸿勋主编‘营造“第3辑(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选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㊂
刘安宁:‘江南古典园林声景的评价与优化  以上海豫园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9㊂
美 吴欣主编‘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三联书店,2015㊂
余志超:‘细说中国园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第92 100页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