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的文化解析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
马头琴是草原游牧文化千百年历史传承中由蒙古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一种拉弦式乐器,一经创造就得到了广泛的流
传。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乐器,
马头琴的演奏是蒙古族人民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最为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优美和动听,在拉响马头琴的那一刻,芬芳馥郁的草原仿佛就在眼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马头琴也越来越融入到蒙古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它的演奏也更加具有独特的蒙古文化特,并逐渐形成了马头琴文化。
1马头琴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结构马头琴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民用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拉弦式乐器,相传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叫苏和的牧童为了纪念自己死去的小马驹,将小马的腿骨制作成琴柱、小马的头骨制作
成琴筒、
小马的尾巴制作成琴弦,并配合套马杆做弓,制作成一把二弦琴。由于苏和在琴柄顶端仿照小马驹的样
子雕刻了一个木制马头,因此被称为马头琴。马头琴又被称为胡琴,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考察和研究,马头琴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流传的民间
乐器———奚琴。到宋朝为止,演变成了马尾胡琴,蒙古族人民称呼它为“潮兀尔”,一直到清朝末期民国初年才正式改变其称呼为马头琴[1]
。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的记载,马尾胡琴是很久以前,蒙古族人民将奶勺进行改造和加工,蒙上一层牛皮,再拉起两根马尾作为琴弦所制成的乐器。除了使用马头作为乐器的头部,在当时还有一些工匠会使用木制的鱼头、人头、龙头等作为乐器的头部构成部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一阶段,马头琴的琴头正式由木制的龙头转变成马头。
作为一种独奏型的拉弦式乐器,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地演变和发展,马头琴的外观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其琴身有木头制作而成,长度在一米五十左右,使用硬质的木板切割成梯形的琴箱,正面和背面均蒙上一层马皮,同时在琴的四框部分雕刻代表民族特的图案纹样。马头琴的琴弦是由两根马尾上的毛所制成,在两侧设置了连接琴弦的弦轴。在进行马头琴的表演期间,演奏者通常会在椅子上做好,将琴箱置于双腿中间的位置进行演奏。
2马头琴的演奏风格
女大刷图加点
由于深受民间流传的音乐风格所影响,马头琴的演奏风格也别具特,分为“短歌”与“悠长歌”。其中,短歌是蒙古族最为经典和古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短歌的节奏明快,乐句十分整齐又非常简
洁。不过随着时代接连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轻微肇事逃逸处罚
短歌这一音乐手法逐渐被十三世纪出现的悠长歌渐渐取代了。悠长歌具备的音乐特就是节奏非常自由鲜明,曲调婉转悠长,给人的感觉十分细腻。对蒙古族人民来说,草原的生活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游牧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上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生活自给自足,对草原充满热爱。也因此,蒙古族人民逐渐形成了极具特的自由精神,他们心胸开阔、重情重义,通过马头琴的演奏来消磨辽阔草原空旷的寂寞,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节奏社会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之下逐渐提升,快节奏的生活正需要明快的音乐节奏,马头琴的发展和创新以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热情丰富的内心[2]。在这一民族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当中,马头琴曲声明朗悠扬,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草原生活的欢腾和喜庆,与此同时也使人充分地感受到蒙古人民对待自己家乡浓浓的依恋感情。
3与生活融为一体的马头琴
马头琴是在时代文化的不断演变之下诞生的文明产物,是人们
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财富。
贷款买房流程
马头琴作为蒙古族情感方面的信仰和寄托被制作出来,象征着蒙古族的精神和文化,并在历史中持续不断地发展和传承,是极具神圣意义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对于有信仰的蒙古族人民来说,马头琴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进行乐曲的演奏,它所具备的象征性甚至超过了它在使用方面的价值[3]。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马头琴逐渐与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对蒙古族人民来说,传统意义上的马头琴是非常生活化的,它对蒙古族在物质方面的生产生活的参与已然是构成蒙古族生产生活
技术不可获取的一个部分。
给老婆买礼物这正是马头琴文化多种表现形式当中的一种。比如,
在草原游牧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畜如羊、马、牛等,母畜对幼畜进行哺乳的场面,偶尔会发生母畜拒绝为幼畜哺乳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就会有牧民将其带到草原,拜托马头琴的演奏者拉响马头琴。通过演奏者娴熟、悠扬的音乐表现技巧,能够看到母畜会逐渐从烦躁的状态中回归平静,双眼含泪对幼畜进行哺乳。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草原劝奶歌”[4]。除了能够促进母畜主动对幼畜进行哺乳,在平时的放牧中,一些牧民也会随身携带马头琴,在放牧期间奏响乐曲。不仅排解了独自放牧时的寂寞,同时会产生促进牲畜情绪变得平静的有效作用。
4结论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不管是外观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别具民族特的音乐旋律,马头琴文化的流传都充分展示出了蒙古族人民热情的生活态度。马头琴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形式,到今天已经有一
千三百多年,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明。
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当中,作为蒙古人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一种寄托,马头琴还具有十分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纳·格日乐图,张劲盛.扎根传统音乐沃土培育民族器乐精英———蒙古族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教育家纳·呼和的艺术人生[J].内蒙古艺术,2015,2:117-121.
[2]张劲盛.蒙古族长调马头琴伴奏艺术的文化考察[J].音乐传播,2016,2:30-35.
[3]张劲盛.中蒙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与现状调查分析[J].音乐传播,2014,3:103-111.
[4]王红艳.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及其文化变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8:54-55.
马头琴的文化解析
昂沁夫
(内蒙古满洲里市众艺术馆,内蒙古满洲里021400)
摘要:马头琴又叫胡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的一种拉弦式乐器,蒙古语称其为“绰尔”,琴身由木制成,长度约有一米,琴上有两根琴
弦。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圆润,且低回婉转,音量相较于其他拉弦式乐器较弱。马头琴的历史非常悠久,其由来据说是一位牧人想念死去的
辩论会规则小马,于是用小马的腿骨作为琴柱、
小马的头骨作为琴筒、马尾做成琴弦,最后将仿制小马的样貌雕刻的木制马头装在琴柄顶端,故得名马头琴。马头琴独具特的演奏风格充分展现出了蒙古族的文化风情与蒙古族人民的豪爽性格。
关键词:民族音乐;马头琴;演奏风格;文化内涵解析5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