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邓州市是豫西南农业大市,全市人口1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1.4%,达到138.6万人,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据调查,邓州市劳动力市场的人数由原来的30万人增至45万人,外出从业使农户人均增加收入达300多元,仅此项就为全市农民增收4亿多元,因此,农民进城务工,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了解辖区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最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就邓州市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邓州市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况

我市农业人口较多,劳动力总数86万人,其中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24万余人,1100余人(其中35岁以下13.5万人,35-50岁10万人,50岁以上5000余人,女性占70%左右),输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北京、天津、新疆等
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约2万人,初中约8万人,高中约4.5万人,中专、技校约6万人,大专以上3万余人,据调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95%的外出务工者从事了第二或第三产业,改变了农村劳动力单一从事农业的就业结构。

二、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结构的分析

1、劳动资源总量分析。据我们对邓州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农村劳动资源总量很大,邓州市农村人口有138万人,劳动资源总量就有92.4万人。当地人均耕地少,就业路子窄,地方政府在转移劳动力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引导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和城镇转移,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外出人员分析。

 (1)外出打工人员多,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居多。外出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39.61%,其中长年外出的占外出总人数的85.92%,季节性外出的占14.08%,市外就业的
她只是我的妹妹
占86.27%,本市内就业的占13.7%。按此比率估算,邓州现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总量达到51.5万人,其中长年外出的有44.24万人,季节性外出的有7.26万人;市外就业的有44.43万人,市内就业的有7.07万人。

 (2)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出人员的年平均纯收入6838元。这个水平与务工者付出的劳动相比是比较低的,但与前两年相比又是一个显著的提高。绝大部分在务工者日均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而工资水平却处于中低水平。这也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直接相关。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建筑熟练大工一天能挣到60元,而一些工厂的普通操作员一天只有十七八元的收入;同是工人,收入能相差好几倍。但我市持技术外出的人员比较少,只占到外出人员的总数的10.92%,并且工种只局限在建筑、厨师、电焊等几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以后就所剩不多了。

(3)低保人口基本情况和工资结构状况。邓州市城市低保是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重点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和透
明度,即把这项“德政工程”放在阳光下作业,从而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低保工作的发展。截止2019年8月,邓州市共有9610户,17580人纳入了城市低保范围,参保人数占非农业人数的6.7%。邓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30元/人/月。2019年共发放低保金1010万元,其中市财政拨款4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965万元。城市低保户月发放标准06年7月份以前人均57元,7月份以后均70元,农村低保户月发放标准7月份以前人均15元,7月份以后改为20元,低保金的按时发放,有力地保障了我市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我市大局的稳定,社会和谐发展。

三、国家分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市场影响分析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这项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收入分配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公平能够得到维护和实现,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对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

 (1)2019年提高个税征收起点后对居民生活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从而引起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从我们对邓州市居民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是当地居民工资低,待遇差,生活上很困难,比如邓州市原来工商企业的职工退休的,职工每月工资在几百元,而且有的单位发放不及时,有的职工生病没钱医治,所以对社会消费需求及当地劳动力市场没有变化。


深圳官方宣布解封时间 (2)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对居民生活及社会消费需求影响,从而引起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必然要求。公务员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需要对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作为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下来。其次,现行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分配面临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一是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二是工资制度不尽合理;三是工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这些问题说明,原来的工资制度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建立规范和谐的收入分配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稳定,必须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第三,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可以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对邓州市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情况看,截止目前没有实施,所以没有影响。

如何去除家具味道

 (3)各种社会保障标准上升对居民生活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通过实施“三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照顾了一部分低收入人员。同时,在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础上,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稳妥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的待遇政策,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城镇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兼顾、通盘考虑,让广大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要求,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家将继续适当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水平。一是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二是适当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三是适当提高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等。与以往历次统筹考虑相关人员和社会保障对象的政策相比,这次调整的政策措施力度更大,中央财政补助的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可以说,这是一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确保广大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

白驼山壮骨粉
四、劳动力市场变化对农民收入来源、消费需求的影响

据邓州市统计资料显示,1-7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支出434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39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相反,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工资1-7月份是5271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农民工劳动力价格较低,直接影响了消费支出,今年粮食价格继续走低,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继续上涨,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同时政策性因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有所下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将有可能减缓,对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农民收入的增加全靠外出劳工。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大幅度增加,每年大约有过去的1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达12.5%,劳动力外出从业人员得到的收入由过去的人均300-400元,增长到现在的人均1000元,年均增长速度达40-60%,对农民增加收入的贡献率也逐年增长。从对农户的调查,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农村土地制度、劳动力市场环境、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外出务工主要呈“季节性”流动,
即平时在外务工,农忙时在回农村干活。可以看出每户都有外出打工的,农民的收入增长全靠打工,虽然工资很低,待遇不高,生活条件差,但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他们离乡背井,每周工作有的在60多个小时,没有各种社会保险,没有和私人老板签订任何合同,他们代表着社会底层的一弱势体,应当受到社会的重视。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是由于邓州市地处内陆平原,二、三产业发展迟缓,就业机会不足,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流向县外、省外,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去寻就业机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邓州市劳动力市场向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和省级市转移为主。二是劳动力市场务工主要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具体职业以工人、服务员居多。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外出劳动力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究其原因,我市转移劳动力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受专门的技术培训较少。三是劳动力务工由过去的以男性劳动力为主变为现在的年轻夫妇举家外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男人外出挣钱,女人在家种田”观念逐渐被打破,女性劳动力外出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在本地想个青壮年劳动力很困难,有的村庄成了“空心村”,只有老弱病残在家守门,种地的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
肃穆的反义词是什么
 (二)农民消费需求情况。


 (1)实际收入水平减少,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水平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尽管改革开放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城乡居民的生活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复杂问题逐渐显现,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慢,居民实际收入在减少,这些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势必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水平低下。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出现了大部分人没钱消费,或是有一些农村农民对出于未来收入不乐观的预期而不敢消费,导致了整体消费需求的不足和消费水平的低下。

 (2)消费环境的不尽人意,直接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而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来看,尽管近年来政府投资改造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消费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电力不足、交通不便、供水不畅等基本消费问题制约了家用电器的购买进程。其次,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没能兼顾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造成企业产品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也束缚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支出。第三,商家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的售
后服务在农村居民就很难实现。送货上门,免费安装、维修等必要的信后服务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
铁观音茶功效
 (3)消费支出预期的增多,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医疗、养老等新的保障制度的改革,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的推进,使影响农民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农民因大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使农民的预期支出增加。农民消费支出预期的增多,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五、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推动“三化”进程,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地方政府的长期规划,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战略。在编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和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地把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认真筹划应对措施,积极解决和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务市场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劳务输出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市场流动的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环境,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是建立有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一要健全劳务经济管理机构,完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地方政府可考虑成立劳务经济管理局,乡设管理站,村配劳务信息员,及时掌握市场用工信息,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二要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要培育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提供服务。应加强与吸纳劳务大军的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合作。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劳动力市场搭桥铺路,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搞好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能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一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二要利用各种办学形式,制止和纠正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输入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维护权益方面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鼓励有培训资质和能力的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作用,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培训服务体系,针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生产发展需求,超前组织农村劳动力定向培训和灵活实用技术培训。三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使每个农村青年都能掌握一两项专业技能。

四是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劳务品牌。品牌就是信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以自身的信誉开拓市场。要充分发挥纺织、建筑、保安等行业优势,加强对输出人员培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形成地域优势、品牌优势,树立劳务大军的形象,扩大影响,使劳动力输出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


五是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条例,破除束缚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不合理规定,通过实行城镇建设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民工就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等创新,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对外出就业的农民在劳保、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方面做出基本规定,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应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强化执法、仲裁机构职能,加大监察力度和劳资纠纷调解力度,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协作制度,使协作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作者单位:人行邓州市支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