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无尽版阵型古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性原则
儒家思想——古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性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后人尊称其为孔子。孔子在汲取周朝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儒家思想,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后代很多大儒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如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等,他们不断地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有三个概念,其一是儒学,是一种学说。我们常说的儒家思想主要是指儒学;其二是儒家,是一个阶层;其三是儒教,是一种信仰。儒家思想不是真正的宗教。
香辣带鱼是哪里的菜系儒家以孔子为精神领袖;以四书五经为经典;以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为思想核心,并在仁和礼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以忠恕、中庸、德治、仁政等为基本要义;由内圣而外王,以儒家思想成就帝王事业;儒家思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并以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性原则。
演讲稿六年级健康饮食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将其作为思想体系的准则。“礼治”,既明确区分贵贱、尊卑、长幼,各自具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不同阶层各有其礼,不得僭越。“德治”,既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他人。“仁治”,既重视人的特殊性,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教化。“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原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将儒家的道德规范如忠、孝、节、义、温、良、恭、俭、让、诚、信等内容集中于一体,形成儒家的伦理思想结构,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根基。儒家思想中的责任感、廉耻感、节制感、忠孝感等,迄今仍是国人的道德准则。
孔子创立的儒学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标准,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对于治国理政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孔子带着他的理论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克己复礼,但并不为各国重视,没有哪个诸侯愿意采用儒家思想。孔子迫不得已只好回家教书。孔子的儒学有着强烈的局限性,它远不及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诸家更为实际、更为社会所需要。祝福语 朋友
扫脸支付秦朝实行法家治国,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无为而治显然不能满足他的统治要求,而且无为而治造成权力分散,中央集权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更不能为帝王所容忍。大儒董仲舒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他一方面继承孔子的
儒学,同时,将儒家思想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并结合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出一个新的儒家学派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的学说。这一学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支撑的帝制神学体系。董仲舒建立的这一儒家思想体系改变了先前儒学重视理论、缺乏实践的弊病,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修正”。如果没有董仲舒的修正,儒学或许最终走向宗教。董仲舒的思想体系积极提倡“入世”,深入参与社会事务,并将自身融于社会生活之中。为此,董仲舒还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创建的儒学体系和主张符合封建专制的管理需要,深受汉武帝的重视。汉武帝采纳了“尊儒”的主张,从此,儒家思想正式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如“仁者爱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何以成“仁”,唯有“克己复礼”。所谓的“礼”就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也就是恢复、建立正常的国家秩序。儒家思想给人的教育之一是守“礼”,换言之就是“服从”,这种道德约束满足了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中外历史上都有“君权神授”的论点,中国的皇帝也自认为是“天子”,但这些论点缺乏理论依据。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观点,认为天能够干预人间事务,而人能够感应天的存在,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承认了“君权
神授”的论点,即承认了皇帝能够成为“皇帝”的合法性。儒家思想中有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董仲舒则提出 “三纲五常”的观点,规定了各类人员的关系,将君、臣、民之间的高低贵贱等级关系“法律化”,并强调“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一理论把帝王从儒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儒家思想讲究“仁义”,帝王施“仁政”、臣子重“忠义”,百姓知“廉耻”,如此制造出一种帝王、臣子、百姓相互之间祥和的气氛,为帝王的专制统治披上了一层“和谐”的面纱。儒家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董仲舒的儒学是对孔子儒学的修正,后来的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对儒学的修正。这些修正的目的是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观点,这一观点不仅仅是国家的统一,还包括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统一,这一观点契合了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以后的历代王朝基本都将儒家思想用于治国理政,但这不是纯粹的儒学理政,而是“表儒里法”,表面上是儒学,内涵则是法家思想,如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等,但两种学说并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儒家思想,尤其经过董仲舒修正以后的儒家思想能够满足帝王们的统治需要,自然受到帝王的热烈欢迎,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也就势在必然。
周公解梦梦见偷东西一家思想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能不能够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支持,统治者是否需要这一思想体系的支持,这是某种思想能否用于治国理政的必要条件。儒家思想非常完美
地满足了这些条件,最终被两千多年来的各个封建王朝选择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墨家思想出现后曾经风靡一时,但墨家的本质是“利”,代表的是中下层普通百姓的利益,自然为统治者所不容,以至于逐渐退化最终消亡。因此,墨家思想从来没有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儒、道、墨、法四家之外,其他各家或长于兵战、或长于农桑、或长于外交、或长于刑名、或长于阴阳、或长于医药,他们在某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不能用于治国理政。
迄今,诸子百家、包括佛教的一些思想对于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国家提倡践行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很多内容就是源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更加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