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刑法学侵犯财产罪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侵犯财产罪
(总分:125.00,做题时间:90分钟)六种人不宜多吃竹笋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支罪
 B.盗窃罪 
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
 C.侵占罪
 D.抢夺支罪
甲意图侵害此客体,实际侵害彼客体,根据客体错误的处断原则,应当按意图侵害的客体构成的犯罪定罪处罚。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而不构成盗窃支罪。
2.抢劫致人死亡的,( )。
 A.以抢劫罪从重处罚
 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C.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
 D.按抢劫罪的加重法定刑处罚 
《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致人死亡的,适用最重的一档法定刑,即按抢劫罪的加重法定刑处罚。
3.甲因和乙口角,持一棍殴打乙,因乙躲避不及致棍击中其头部,致使乙当场死亡。之后甲发现乙的口袋中有大量现金,于是将现金拿走。其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盗劫罪
 C.抢劫罪
 D.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甲用棍殴打乙,造成乙死亡的行为,是故意重伤致人死亡的行为,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伤害被害人的故意,而没有杀人的故意,因此,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在被害人死亡之后将其财物拿走,是趁被害人死亡,其财物无人合法管理,以非法占有的目的秘密占有,成立盗窃罪。两个犯罪应数罪并罚。
4.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盗窃600元,应当按照( )论处。
 A.盗窃罪 
 B.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C.盗窃罪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数罪并罚
 D.抢劫罪
行为人人室盗窃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其非法入侵住宅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的方法行为或者手段行为,但理论上并不认为二者之间成立牵连犯,而是单独按照盗窃罪处理。
5.外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甲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10万元归己所有。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保险罪
 C.罪
 D.职务侵占罪 
注意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在主体上的区别,后者是国家工作人员,前者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6.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乘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从其手中抢过提包就跑。甲也随即与乙一同逃跑,当场被众抓获。众
麋鹿的资料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匕首。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跑步机
 D.罪
本题考查抢夺罪的转化情形,根据《刑法》第267第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以凶器相威胁,均以抢劫罪论处。
7.被告人张某、赵某二人均发现出差人员刘某的手提包内有大量货款,遂蓄谋行抢,张某趁刘某不备从背后双手拦腰将刘某抱住,赵某乘机将刘某手中的提包抢走。张某、赵某构成( )。
 A.抢夺罪
 B.抢劫罪 
 C.罪
 D.罪
张某使用暴力方式直接作用于刘某,使得刘某失去反抗的能力,然后赵某把包抢走,这符合抢劫罪的规定,应该认定为抢劫罪。
8.甲与乙投宿同一旅店时,甲得知乙身携巨款,于是甲利用聊天机会在乙的茶杯中偷放,待乙熟睡时将其巨款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罪
 C.抢劫罪 
 D.抢夺罪
甲用使他人陷入不能反抗的境地面窃取他人财物,属于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
9.根据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 )。
 A.罪
 B.信用卡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参见《刑法》第196条第4款、第264条的规定。现将“刑法分则其他条文中明确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情形”归纳如下,(1)《刑法》第196条第4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其盗窃数额应当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 (2)《刑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3)《刑法》第253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为了窃取财物而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4)《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这里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
自用、转让等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刑法中还有“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不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情形”,如《刑法》第219条盗窃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的,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
10.甲与乙约定,甲窃取了财物后,由乙负责窝藏、销售赃物。乙的窝赃和销赃行为,构成( )。
 A.窝藏罪
 B.窝藏、包庇罪新年快乐2021
 C.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 
甲和乙属于事前有共谋的犯罪活动,其共谋就是进行犯罪的分工,因此,应该成立共同犯罪。甲实施了盗窃行为,成立了盗窃罪,因此,乙也成立盗窃罪。
11.对盗窃罪适用死刑的法定条件是( )。
 A.惯窃屡教不改,主观恶性特别严重
 B.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D.盗窃国家用于扶贫、救灾、抢险的专项物资,数额特别巨大
只有第三种情形才能适用死刑。
12.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 )。
 A.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财经管理制度
 B.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资金使用权 
 C.公司、企业等单位公款的占有权
 D.公司、企业等单位公款的所有权
13.乙与丙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若乙不拿3000元给丙,就将派人来打乙,乙很害怕,就托甲将3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已有。对
甲的行为应( )。
 A.按罪处理 
 B.按敲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在罪中,受害人并没有被骗,只是因为恐惧而迫不得已交付财物。本案中受害人乙是被甲骗了,乙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但乙恐惧的是丙,以为是丙的要求,实际上丙不知此事。所以甲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构成罪。
14.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并窃取财物的,构成( )。
 A.盗窃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252条的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牙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构成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15.窃取本人已被依法扣押的财物,或者偷回本人已交付他人合法持有或保管的财物,以致他人因负赔偿责任而遭受财产损失的,应如何处理?( )
 A.应追究民事责任,但是不构成犯罪
 B.侵占罪
 C.盗窃罪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行为人对财物在行为当时没有合法的占有权利,但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将财物为自己控制和占有,这符合盗窃罪的成立条件,应认定为盗窃罪。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6.盗窃罪与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
 C.客观表现不同 
 D.刑法规定的处罚不同 
17.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000余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在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
值6000元的大衣拿走 
 C.钱某在商场购买首饰的时候,乘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000元的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拿走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为盗窃罪,因此,选择 A。对选项B、C,都比较容易误判为罪。区分盗窃罪与罪的关键在于看被害人是否因受骗而自愿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只要不是被害人因受蒙蔽而自愿交付财物给行为人,就不构成罪,而只能构成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人的行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行为人在取得财物之时或之前也使用欺骗手段,但是,如果这种欺骗手段并没有使财物控制者主动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则仍应构成盗窃罪。例如,行为人冒充电工、水暖工等骗取主人信任,得以进入他人住宅,趁机窃走他人财物,仍构成盗窃罪。有的时候,行为人想要窃取他人财物,但苦于无机会下手,就采取欺骗的手段分散主人对财物的注意力,趁机窃取。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只不过是为了秘密窃取财物创造条件而已,同样只能构成盗窃罪。 (2)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财物控制者的信任,事实上获得了财物,
成为财物的暂时持有人,但是,根据法律及社会观念,如果财物的主人在此等情况下并未失去对财物的有效控制,则行为人借机窃走财物仍构成盗窃罪,因为这时财物仍然归财物的主人占有,行为人尚未对财物取得任何有效控制。例如,选项B,行为人在商店里以试穿衣服为借口,从服务员的手中拿走一套名贵衣服,进入试衣间试衣服。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已经拿到了财物,但是,因为商店的商业习惯,此时衣服并没有被行为人控制。如果行为人借试衣服之机窃取衣服,就构成盗窃罪。行为人在暂时持有他人财物的情况下,秘密窃取该财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行为人暂时持有他人财物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但是,如果这种欺骗手段只是为了掩盖其秘密窃取行为,受害人并没有因为欺骗而将财物主动交给罪犯,则仍构成盗窃罪。例如,选项C,行为人以挑选为名从受害者那里拿到一件首饰,趁机秘密地用一个替代晶换走真品,这时,行为人仍构成盗窃罪。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18.某晚,王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某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王某持假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王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
 A.持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的加重构成有八种情节。根据2000年11月 22日《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公共交通工具排除了小型的出租车,包括了拦截后再行抢劫的情况。另外持抢劫中的支是指真,不包括持假抢劫的情形。
19.甲使用暴力意图妇女,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并取得财物。甲构成( )。
 A.罪 
 B.抢劫罪
 C.罪和抢劫罪
 D.盗窃罪 
在被害妇女昏迷前,甲并没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因此,不成立抢劫罪。
20.下面有关职务侵占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且这些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B.本罪在客观方面可以采用侵吞、盗窃、骗取等各种手段 
 C.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不以本罪论处 
 D.主观上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271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因此,本题应全选。
21.甲潜入乙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所窃赃物(价值1000余元)潜逃。乙紧追不舍,甲见一商店旁有辆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在车旁抽烟,甲便骑上摩托车继续逃跑。次日,丙发现自己的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公安局,甲将丙打成轻伤。甲的行为触犯了(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犯盗窃、、抢夺罪的,只有当场使用暴力,才转化为抢劫罪。丙在次日发现甲并在欲将其扭送公安局的过程中被甲打伤,不符合转化的抢劫罪的规定,甲不构成抢劫罪。甲将丙打伤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