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二战以后出现在西方国家的一种反传统...
第七章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以后出现在西方国家的一种反传统戏剧规则的新型戏剧。它首先产生于法国,随后影响到欧美其它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一个颇有声势的文学流派。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尤内斯库、A.阿达莫夫、J.热内、H.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由于荒诞派戏剧创造了与传统戏剧格格不入的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舞台上的形象,因此,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60年代初,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给贝克特、尤内斯库等为首的这一流派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美好的日子》,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塔拉纳教授》,热内的《女仆》、《阳台》、《黑人》等。
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以融会,从
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荒诞文学推向高峰。应该说荒诞派戏剧与萨特、加谬为首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内容的总体倾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荒诞派戏剧选择了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是他们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戏剧流派存在的主要原因。
荒诞派戏剧是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如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背离常理的舞台设置,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式的戏剧对白等。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也使这个流派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了一个风格独异,影响巨大的戏剧流派。
一、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原因
1、荒诞派戏剧的出现,从社会背景上来看,主要受二次大战的影响。二战中法西斯制造的悲剧,使西方人心灵受到极大的撞击,从任何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因素都不足以解释纳粹制造的悲剧,只能说人根本是无理性的动物。推而广之,“进步、国家主义和名目众多的极权主义谬论”底下所掩盖的,就是纯粹的非理性,世界是荒诞的,但让世界变得荒诞的不是别的,正是人自己,一切荒诞都归结于人的本身。正如尤奈斯库所说:“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们感到荒诞,而是人本身。”
2、从思想根源上,荒诞派戏剧主要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很大影响。存在主义哲学又称荒诞哲学,是
介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流派。是荒诞派戏剧家对生活与人生荒诞性的理解与存在主义是一致的,但对待荒诞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荒诞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状态,不可摆脱,无法逃避。他们对如何超越荒诞并无兴趣,因此具有浓厚的后现代精神。
二、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
1、在思想上:表现人生的荒诞。
荒诞是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人已经异化为物的奴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都达到了十分荒诞的境地,一切都没价值,一切都没意义。正如贝克特说:“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尤奈斯库说:“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们感到荒诞,而是人本身。”荒诞派戏剧关注的人类生存状态这一严肃问题,但却是以一种喜剧、甚至有时是闹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如在《秃头歌女》中,两夫妇共同生活多年,却互不相识,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人与人是陌生的、不可能相互理解,人生是无意义的重复,这种荒诞是无可逃避,无法解脱的,人只能在这种枯燥的、重复的、毫无意义的状态中,生存下去,直到死亡。没
有觉醒与反抗,看不到自由选择,这是它与存在主义文学最大的区别。
在《犀牛》中,当人变成犀牛传染病般流行的时候,人们开始习惯,而且迫不及待地将自己也变成犀
牛。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里,人只能选择媚俗,选择随波逐流,无法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正如尤奈斯库所说:“在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幻觉和虚假的世界里,一切历史存在的事实使我们惊讶,那里,一切人类的行为都表明荒谬,一切历史都表明绝对无用,一切现实和语言都似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解体了,崩溃了。”
2、在艺术上,荒诞派戏剧最突出的特征是“反戏剧”。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空调电机
(1)无逻辑、无理性的情节结构。传统戏剧的结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完整而符合逻辑。荒诞派戏剧消除了戏剧的完整性,情节荒诞不经,零散、残缺,结构毫无逻辑性。如《等待戈多》中,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作品都不交代,而剧本中充填的是大量的没头没脑的对话以及古怪荒唐的行为。《椅子》中,老头子突然宣称发现了“人生的秘密”,于是请来演说家代为宣布,将客人和演说家来后,老头子和妻子却跳海自杀了,而请来宣布人生秘密的竟然是个哑巴。情节十分荒诞。
(2)怪诞的舞台形象。首先是舞台的布景、灯光、音效、道具都不追求真实性,满台的椅子,遍地的鸡蛋、伸在垃圾桶外的头、堆满房间的家具、不断膨胀的尸体;其次是人物形象不追求传统戏剧的丰满的性格,他们没有个性、没有来历,行为和语言都很怪异。
(3)毫无意义的台词。传统戏剧主要通过台词展示矛盾冲突。荒诞派戏剧的人物对话往往内容空洞,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不断重复,甚至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的艺术手法,目的是达到“直喻”的艺术效果。所谓直喻,就是通过形象与道具说话,让它们来表达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直指事物最本质的真实。尤奈斯库说:“我试图通过物体把我的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印象……我就是这样试图伸延戏剧的语言。”
荒诞派戏剧中,怪诞的舞台形象和戏剧动作,无不充满了直观的象征性的意义。满台的犀牛,象征法西斯主义的瘟疫;无限增多的家具,象征人被物化;不断膨胀的尸体,象征死亡在扩展;枯萎的树,象征人类生活的荒原状态。
三、尤奈斯库的《椅子》
1、作家简介
尤奈斯库(1912—1994)出生于罗马尼亚,后定居法国。是荒诞
派戏剧的开创者。
1950年,他创作了第一部荒诞主义戏剧《秃头歌女》,虽然这部
戏剧的首演只有三个观众,但是宣布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的诞生。此
后,又创作了《椅子》《未来在鸡蛋中》《犀牛》等30多部戏剧,成为
了法国最有影响的戏剧家,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长。
尤奈斯库是位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他认为现实主义戏剧无法反
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这种真实只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戏剧应该表
现纯粹主观的东西。他大力改革创新戏剧艺术,对荒诞派戏剧理论作
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秃头歌女》是第一部荒诞派戏剧。副题是“反戏剧”。作品名字叫秃头歌女,其实剧中根本没有这个人。
作品开始,史密斯夫妇坐在客厅里说一些空虚荒唐的话,墙壁上的挂钟胡乱地敲。后来来了马丁夫妇,他们进屋后互不认识,在谈话中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包括有一个长相一样的女儿,睡同一张床,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夫妇。但女仆向他们指出,马丁先生的女儿左眼是红的,马丁太太的女儿右眼是红的。后来又进来一个消防队长,讲了一个荒唐的故事走掉了,然后是四个人颠三倒四地继续谈话。最后,灯亮了,舞台上只剩下马丁夫妇,他们谈着与戏剧开始时史密斯夫妇同样的话。
尤奈斯库
戏剧贯穿了人生荒诞、人与人关系陌生、现实极不可靠的观念,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反戏剧的手法。
2、《椅子》梗概(插入图片“椅子”)
椅子是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的名剧。戏剧写一对老年夫妇生
活在孤岛上,长年聊着同样的话题,做着同样的游戏。突然老头子哭
了,喊妈妈,老太太说他发现了人生的秘密,应该向人类宣布。一个
老头子声称说自己已经请了一个演说家来替自己向众多的听众宣布。
结果来了很多听众,夫人、上校、美人等等,每来一个人,舞台上增
添一把椅子,把舞台塞得满满的,根本见不到一个人。皇帝来了,老
头子和他的老妻高呼皇帝万岁,一起跳海自杀。请来的演说家竟然是
个哑巴,说不出话来,在黑板上写下的也是毫无意义的符号。
3、椅子的思想内容
池城李宝英
(1)《椅子》表现了“人死了”的主题。
传统哲学宣扬大写的“人”:人是社会与历史的主体,是价值的
中心,是世界意义的确定者。后现代主义宣布:“人死了”,“大写
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缴费的人”——从来也不存在,人是没有本质、没有意义的存在物。尤奈斯库说:《椅子》的主题是“虚无”。通过这出荒诞剧,他告诉我们:人不存在、理想不存在、意义不存在。
戏剧中,老头子宣称自己发现了“人生秘密”,他自己却自杀了,他委托的演说家竟然是个哑巴,说出来的是无意义的音节、写出来的是无意义的词语。老头子在孤岛上过了一辈子,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毫无意义地过了一生,人生的荒诞和空虚,正是老头子对人生意义的真正发现,他的受托人——哑巴在宣布“人生秘密”的时候,发出咿呀的音节,写出无义的字符,正是对这种人生秘密的形象展示,——他干得一点也不坏。
“人死了”还表现在剧中充满舞台的椅子上。上校、夫人、皇帝,不过是一把把椅子,成为了没有本质属性的存在。椅子将舞台充满,以至于老头子和老太太被挤得分离两边,要靠喊话来确认对方存在。表现了在物的挤压下,人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2)渲染了以荒诞对荒诞的人生态度。
荒诞派戏剧主要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很大影响。但是,他们对如何超越荒诞毫无兴趣,认为荒诞是社会人生的本质,人不可能克服荒诞,因此也没有必要为摆脱荒诞而努力。
qq相册图标怎么熄灭《椅子》是一部闹剧。老头子发现的“人生秘密”本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请来了听众,委托了演说家来宣布这个秘密,本身也说明它的严肃性。但宣布的过程却荒诞不经,包括老俩口的自杀,自杀前老头子还朗诵了一首荒诞的诗,然后高呼皇帝万岁投海而死,这些情节根本无法按常理进行逻辑分析。老头子夫妇的悲壮自杀,也没有悲壮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滑稽、戏谑的效果。作品不过想表现这样的思想:人生是荒诞的,不妨以荒诞对荒诞,这是无奈中的智慧。正如尼采所说:“何以人是惟一能笑的动物,这个道理要算我顶明白了。因为只有在他受苦受得如此恶毒时,才无可奈何地发明了笑。”
四、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作家简介
贝克特(1906-1989),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
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
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
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
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
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
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
待着。为了解除等待的烦恼,他俩没话话,前言不搭后语,胡乱的交
椅子 贝克特
谈,他们一会儿谈到忏悔,一会儿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一会儿又讲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还说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孤独”,“我作了一个梦”,“我很快活”——并且没事事,做出许多无聊的动作:狄狄脱下帽子,往里边看了看,伸手进去摸,然后把帽子抖了抖,吹了吹,重新戴上;戈戈脱掉靴子往里边瞧,又伸手进去摸……可是戈多老是不来,却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波卓用一条绳子牵着幸运儿,并挥舞一根鞭子威胁他。幸运儿拿着行李,唯命是从。狄狄和戈戈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第二幕的内容仍然是狄狄和戈戈等待戈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他们继续等待戈多,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作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男孩,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
3、思想内容
该剧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西方人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第一、二幕在时间(都是黄昏)、地点(都是空荡荡的四野)、内容(都是两人先出场,冗长的对话之后,是主仆二人出场,
然后是男孩出场捎口信)几方面都相似。尤其是内容,到了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设想, 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 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程式。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
狗身上有跳蚤怎么办贝克特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他的确把《等待戈多》的情节与动作减到了极低的限度,这出戏没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用剧中人物戈戈在第二幕的话说:他们在前一天“谈了一天的空话,”“作了一场恶梦”,但今天又是这些空话和恶梦的重复。这正是贝克特虚无主义人生观的体现,这种虚无主义包含着对现实的极端不满情绪,他笔下的人物最不堪忍受的是生活既空虚又可恶:“我们腻烦得要死,这是没法否认的现实。”、“咱们已经失去咱们的权利。”、“我一辈子到处在泥地里爬!”、“瞧瞧这垃圾。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剧中主人公狄狄和戈戈总是唠叨不停,这样可以证明他们自己还存在,可以不必思想,不必听别人说话,从而逃避现实。他们的唯一希望是等待戈多,可戈多究竟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观众更是无人知晓。
此剧一九五八年在美国上演,导演问作者:戈多究竟代表什么?贝克特的回答充满了机智与荒诞彩:“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从剧中看,戈多仅仅是支持流浪汉狄狄和戈戈捱时光的微茫的希望,是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戈多来了,咱们得救。”但他就是不来,他们苦闷得想上吊。但他们能吗?不能,因为他们必须得等待戈多。在贝克特看来,人生就是这样,既难
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而归根到底是绝望的。尽管如此,但“我们还得等待戈多,而且将继续等待下去”。观众们都知道,苦苦的等待带来的必然是幻灭的结局,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人生画图。
端午祝福语简短句『关键知识』
反戏剧:反戏剧就是反对传统戏剧的表演和创作方式。戏剧没有主角、没有鲜明的戏剧冲突、没有合乎逻辑的情节结构、不表达某种明确的意义和主旨,戏剧语言也是繁琐、庸俗,毫无戏剧性,不推动情节发展,用荒诞的戏剧形式反映“世界的荒诞、人生无意义”的主题。
直喻:荒诞派戏剧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所谓直喻,就是通过形象与道具说话,让它们来表达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如:满台的犀牛、遍地的鸡蛋、塞满房间的椅子、伸在垃圾桶外的头、不断膨胀的尸体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