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关于促进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2015年)
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省上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战略平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全省文化旅游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下面,结合嘉峪关市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我就更好推动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嘉峪关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嘉峪关市是长城与古丝绸之路两个人类文化伟大遗存的交汇城市,是全省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富集的地方。近年来,我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省上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部署,形成了以文物古迹游、自然风光游、现代工业游、生态观光游、文化旅游科技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大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旅游
制有待健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旅游资源条块分割的问题,宏观统筹协调力
度有待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大文化项目储备不够,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不够长、规划起点不够高,产业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尚未形成与相关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合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发展还不够,民营文化旅游企业项目比重较小,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不足,旅游扶贫作用发挥不明显,旅游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探险、影视拍摄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适合普通游客的体性旅游互动项目和特餐饮品牌不多,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还十分薄弱,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
剪辑视频软件(四)文化旅游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文化旅游资源在挖掘整理、项目规划、成果转化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缺乏。一线服务人员、专业高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也较为紧缺,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意见建议
广东的大学排名综合各方面条件来看,我省文化旅游资源在独特性、多样性和原生性上优势明显,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建议在战略层面上系统规划、在多元投入上强化保障、在市场运营机制上开拓创新。
建模过程
一是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深化沟通衔接,实施好文化旅游“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从我省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好、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文化旅游产业优惠扶持政策,拓展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的内涵,提升华夏文明创新区这个国家级平台的辐射带动力,进一步释放政策平台作用,全方位、高层次建设文化旅游大省。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全省大景区建设。打破文化旅游资源行政区域界线,加大区域性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力度,如七一冰川和文殊寺景区,可由张掖、嘉峪关、酒泉联合开发;避免全省文化旅游项目的同质化竞争,如嘉峪关已经建设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在项目辐射半径内不再规划同类项目;科学引导彰显特,如西部地区的嘉峪关、敦煌、张掖,其文化旅游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地方特,全省各地应加大谋划特化、差异化文化旅游的力度,努力形成全省文化旅游各有特、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快培育我省
金牌文化旅游中介组织,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加盟等途径,培育大型地域性文化旅游企业,带动客源增加和市场拓展,促进我省文化旅游市场规范运行和繁荣发展。
三是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和文化家园。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甘肃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誉为“世界文化的大运河”的丝绸之路,在我省绵延1600多公里,遗留了石窟、佛寺、碑塔等独特的文化珍宝,建议在我省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实施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提升我省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化地位。想象作文指导
家长对孩子的评语四是提升我省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认同感,让丝绸之路精神和甘肃文化发扬光大,真正抓住甘肃文化的根。建议加大挖掘河东、河西等地域特文化力度,深入研究、分类指导,使之与旅游、科技、体育、信息、商贸产业等融合发展,实现地域文化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
国庆见闻500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