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假期安排时间表课程思政:中国发展奇迹与中国发展经济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设中国特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充分体现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哲学社会科学,说到底就是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成立以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奇迹。中国的发展奇迹不是在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实现的,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发展奇迹。
商标法实施细则 因此,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使命是基于中国的发展奇迹进行理论创新,以中国的实践和创新的发展理论构建中国的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主线,致力于中国发展理论主流化,从中国经验中形成理论,用现代方法形成规范分析,弘扬中国发展理论主流,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梦见强盗进屋 10部值得看10遍小说
中国成立以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奇迹。中国发展奇迹的取得,没有遵循西方经济学家设计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而是走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道路,即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这是前所未有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制度、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拓展了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进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独特的理论资源。
一、中国发展奇迹需要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
短短70多年,中国在从落后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间,中国经济在1978~2019年保持了年均超过9%的高速增长,人均gdp由220美元上升到16117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就,放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可谓前无古人,堪称“中国
经济增长奇迹”。同时,中国共产党自取得政权即致力于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实现了快速的结构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于201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9年的60.6%。中国仅用40年就初步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以上才能完成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实现了“中国结构转型奇迹”。令人称道的是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中国贫困人口由1981年的8.78亿降至2015年的960万人,贡献了世界减贫人数的67%。2020年,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被称为“中国减贫奇迹”。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打破了“亨廷顿悖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避免了矛盾和冲突,保持了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不断的社会冲突、社会不稳定掣肘经济发展以及频繁出现经济收缩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经济增长中实现了经济收缩的大幅度下降,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无论是政治层面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变革,经济层面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还是社会层面的消除绝对贫困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然而,中国的发展奇迹并不是在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指
导下实现的,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发展奇迹。从中国发展的独特性和实践出发,介绍了一些主流发展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如中国独特的制度、政府与市场、产业政策、制度检验方法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经济学天然试验田,开辟了发展经济学的全新领域。因此,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使命是基于中国发展奇迹进行理论创新,解释中国式增长和结构转型,分析中国式制度变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并通过实践中国的创新发展理论来构建中国的发展经济学。
二、中国发展的典型事实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尽管避免了人地关系不断紧张的帝国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但也导致中国内卷于乡土而迟迟不能进入现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就提出了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建设目标,进而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个现代化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新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步一步逼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
第二,中国式经济增长。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中国式增长的贡献非常
独特,其中:高储蓄率带来了高投资率和高增长,较高的资本回报带来的大量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拉动就业和出口、技术溢出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户籍制度限制放宽使得人口持续从农村进入城市,二三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了整体劳动生产率,这使得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政府利用独特的土地制度谋发展,土地不仅成为拉动增长的发动机,而且成为促进结构变革的助推器,以低价土地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土地资本化加速城市化,形成了“以地谋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等增速的新常态,资本积累、人口红利、“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效力减退。同时,中国利用后发优势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新产品出现方面保持快速增长,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中国式结构转型。中国通过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国家工业化到农村工业化、园区工业化,再到世界制造工厂的跨越。同时,中国具有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双轨特征,而且城乡关系也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再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转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是促进二元结构转换的重要力量。消除二元结构的本质要求是城乡关系从分割走向融合。推进城乡转型的产业基础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农业产业化。
第四,中国式发展格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以内循环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产业和供需体系,市场力量的缺乏导致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经济陷入短缺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对外开放弥补了经济规模增大和商品充裕后内需不足的制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水平上升,而西方发达国家民粹主义兴起,反全球化甚嚣尘上,中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下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历史必然。
第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根本追求。减贫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政治任务。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规模减贫,与经济增长、区域扶贫开发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收入来源结构发生变化,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差异也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的高速扩大和高水平徘徊,这既与经济转型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变化有关,也源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失衡。只有在财产性收入、财产代际传递和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等内在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收入再分配等外在干预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民生发展突飞猛进,不同体、不同维度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包括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发展的独特性
第一,中国式经济增长与转型模式。中国的计划经济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手段、实现“军工最大化”发展模式,重工业与军工集团一旦形成强大的关联,往往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影响政府的决策并防止政府资源被过度转移,由此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目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中国因双轨制、乡镇企业发展、分权型“财政承包制”带来了中国早期阶段的成功转型。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发展模式与“东亚模式”既有相似之处,即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高储蓄、高积累、高投资促进了经济高增长。在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收入不平等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债务比例上升、资产泡沫化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重大挑战与矛盾,未来必须通过全面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来缓解这些矛盾,实现中国的伟大转型。
>toy什么意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